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释僧卫
十住经合注序 晋 · 释僧卫
 出处:全晋文
夫冥壑以冲虚静用,百川以之本;
至极以无相标玄,品物以之宗。
故法性住湛一以居妙,寂纷累以运通;
灵根朗圆烛以遂能,乘涉动以开用。
然能要有资,用必有本。
用必有本,故御本则悟涉无方;
能要有资,故悟虚则遂运其通。
通则苞镜六合,而有无圆照,塞则用随缘感,而应必虑偏。
圆照则神功造极,虑偏则颠覆兴焉。
故四渎开溢,则洪川灌壑;
玄象差辙,则三光晦曜。
因此而推,固知运通有宗,化积有本。
夫运通之宗,因缘开其会,无相极其终;
化积之本,十道启其谋,心术兆其始。
故心术凭无,则灵照通而大乘廓,滞有则神虑塞而九宅开矣。
然推而极之,则唯心与法;
别而张之,则绵彰八极。
请辨而目焉。
夫万法浩然,宗一无相,灵魄弥纶,统极圆照,斯盖日体用为万法,言性虚为无相,称动王为心识,谓静御为智照。
故滞有虑塞,则曰心曰识;
凭灵照通,则曰智曰见。
见者正见也,始晓之偏目也;
智者正偏智也,体极之圆号也。
正见创入辙之始,正篇标体极之终,四者盖精魄弥纶,水镜万法,虽数随缘感,然灵照常一而不变者也。
夫体用无方,则用实异照,故乱识为尘秽心欲。
闻见谓宝,廓智谓种。
秽心故五欲为酖醴之室,开见故三宝为荆石之门。
乱识故六尘为幻惑之肆,廓智故一切种为骊龙之渊。
四者实万法浩然,同实异照,虽感应交映,而宗一无相者也。
故识御六尘以矇性,心起五欲以昏虑,见凭四谛以洗鉴,智抚无相以通照。
然则境虽(下缺数语。)理故心缘精魄弥纶,体故灵照,灵照故统名一心,所缘故总号一法。
若夫名随数变,则浩然无际;
统以心法,则未始非二。
故《十住》为经,将穷赜心术之原本,遂真悟之始辩,神功启于化彰,八万归于圆照,使灵机无隐伏之数,大造无虚窃之名。
尔乃落滞识以反鉴,贞真慧以居宗,开十道运其用,恬无相远其通,合三义以廓能,则表宏称谓菩提。
菩提者,包极十道之尊号,括囊通物之妙称,乃十住启灵照之圆极,远弘大通之逸轨。
故十住者,静照息机,反鉴之容目者也。
夫所以冠大业之始唱,统十地之通目,表称十住,谅义存于兹焉!
义存于兹焉!
然则十住之兴,盖廓明神觉之向牖,发莹真慧之砥砺,如来反流尽源之舟舆,世雄抚会诞化之天府,乃众经之宗本,法藏之渊源,实鉴始领终之水镜,光宣佛慧之日月者也。
夫致弘不可以言象穷,道弘不可以名数极,故文约而义丰,辞婉而旨弘,兆百行开于心辙,启八万举其一隅,非夫探钩玄亹研机,孰能亢贞鉴敬于希微,开拔英悟,返乎三隅者哉?
悲夫守习之迷,虽服膺旧闻,不习斯要,譬负日月而弥昏,面玄津而莫济矣。
当请引而摧焉。
夫举高必诣远,致深则兴玄,故廓六天以妙处,引法云以胜众。
盖非胜无以扣其玄处,非妙不足以光其道。
光道要有方,玄扣必得人。
故位妙处以殊方,则境绝众秽;
开玄肆以引众,则英彦盖时。
处极六天,则宝映七珍;
众举法云,则体镜九宅。
廓六变以开运,朗耀世之宏观;
叩三说以开兴,抚玄中之统韵。
发五情以宣到,虑众诚以弥淳,递二七以运感,互交用于玄端,开神辙于三转之际,兆灵觉于九识之渊。
匹夫众经以比兴,不得同日而语。
开八万以辩用,焉可共劫而言!
非夫体包三义,道总两端,孰有若斯之弘哉!
孰有若斯之弘哉!
以此而断,其道渊矣!
其致玄矣!
夫以金刚之幽植,总神辩以居用,犹曰不可究其深,况自降兹者乎?
然道不独运,弘必由人,故令千载之下,灵液有寄焉。
夫外国法师鸠摩罗耆婆者,挺天悟于命世,迈英风于季俗,乘冥寄而孤游,因秦运以弘道,抚玄节于希声,畅微言于像外,可以祛故纳新,非拟三益,悟宗入辙,几于过半。
运启其愿,弥遭其会,以铅砾之质,侧南金之肆,诚悟无反三之机,思无稽玄之谋。
然存闻赏事,庶无惑焉,故抚经静虑,感寻畴昔,每苦其文约而致弘,言婉而旨玄,使灵烛映于隐数,大宗昧于褊文,神标繇是以权范,玄风自兹用浇淳。
至于闲诣靖唯,扣膺津门,则何常不遥然长慨,抚颓薄以兴怀哉!
撰记上闻,略为注释。
岂曰渊壑之待晨露?
盖以伸其用己之心耳。
庶后来明哲,有以引而补焉(《释藏迹》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