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车胤东晋 ? — 401
上言宜择经学最优者一人领博士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案二汉旧事,博士之职,唯举明经之士,迁转各以本资,初无定班。
魏及中朝,多以侍中常侍儒学最优者领之,职虽不同汉氏,尽于儒士取用,其揆一也。
博士八人,愚谓宜依魏氏故事,择朝臣一人经学最优者,不系位之高下,常以领之,每举,太常共研厥中,其馀七人,自依常铨选(《通典》五十三)
上言庶母服制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谨案《丧服礼经》,“庶子为母缌麻三月
传曰,“何以缌麻?
以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也”。
此《经》、《传》之明文,圣贤之格言。
而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各肆私情,服其庶母,同之于嫡。
此末俗之弊,溺情伤教,纵而不革,则流遁忘返矣。
且夫尊尊亲亲,虽礼之大本,然厌亲于尊,由来尚矣。
《礼记》曰,“为父后,出母无服也者,不祭故也”。
又,礼,天子父母之丧,未葬,越绋而祭天地社稷。
斯皆崇严至敬,不敢以私废尊也。
今身承祖宗之重,而以庶母之私,废烝尝之事。
五庙阙祀,由一妾之终,求之情礼,失莫大焉。
举世皆然,莫之裁贬。
就心不同,而事不敢异。
正礼遂颓,而习非成俗。
此《国风》所以思古,《小雅》所以悲叹。
当今九服渐宁,王化惟新,诚宜崇明礼典,以一风俗。
台省考修经典,式明王度(《晋书·礼志》中,太元十七年太常车胤上言,又见《通典》八十二。)
又上言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去年上,自顷开国公侯,至于卿士,庶子为后者,服其庶母,同之于嫡,违礼犯制,宜加裁抑。
事上经年,未被告报,未审朝议以何为疑?
若以所陈或谬,则经有文;
若以古今不同,则晋有成典。
升平四年,故太宰武陵王所生母丧,表求齐衰三年,诏听依昔乐安王故事,制大功九月
兴宁三年,故梁王㻱又所生母丧,亦求三年。
庚子诏书》依太宰故事,同服大功。
若谨案周礼,则缌麻三月
若奉晋制,则大功九月
古礼今制,并无居庐三年之文,而顷年已来,各申私情,更相拟袭,渐以成俗。
纵而不禁,则圣典灭矣。
夫尊尊亲亲,立人之本,王化所由,二端而已。
故先王设教,务弘其极,尊郊社之敬,制越绋之礼,严宗庙之祀,厌庶子之服,所以经纬人文,化成天下。
夫屈家事于王道,厌私恩于祖宗,岂非上行乎下,父行乎子!
若尊尊之心有时而替,宜厌之情触事而申,祖宗之敬微,而君臣之礼亏矣。
严恪微于祖宗,致敬亏于事上,而欲俗安化隆,不亦难乎!
区区所惜,实在于斯。
职之所司,不敢不言,请台参详(《晋书·礼志》中,十八年,又上言,有司奏,诏可。)
修明堂议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
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制,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晋志》作“从俗乎”?《宋志》作“顺民乎”。)
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晋书·车胤传》,又见《礼志》上,《宋书·礼志》三。)
朝臣上礼太子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百辟卿士,咸与盛礼,展敬拜伏,不须复上礼。
方伯牧守,不睹大礼,自非酒牢贡羞,无以表其乃诚,故宜有上礼。
亦如元正大庆,方伯莫不上礼,朝臣奉璧而已(《通典》七十,孝武泰元十二年台符问,皇太子既拜,朝臣奉贺,应上礼否?国子博士车胤议。)
群臣见皇太子仪服议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朝臣宜朱衣示冓帻,拜敬。
太子答拜。
案经传不见其文,故太傅羊祜笺庆太子称叩头,此则拜之证。
太宁三年诏议其典,尚书卞壶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其朱衣冠冤,唯施天朝,宜示冓帻而已(《通典》七十,尚书符又问,王公以下见皇太子仪,及所制衣服,车胤议。)
谢琰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谢琰车胤曰:“人有妹丧,降服已除,本服未周,可得嫁不”?
答曰:“《礼》,小功不税,降在小功者则税。
是推本情,不计见服也。
时人有以此婚嫁者,仆常疑之”。
孙腾答:“人有卜日除服便以婚,况降服已除,礼有大断,此都无疑(《通典》六十)”。
徐广问李太后 东晋 · 车胤
 出处:全晋文
汉代皆服重,且大体已定,此当无服翻革邪(《通典》八十一隆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