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江统西晋 ? — 310
弧矢铭 西晋 · 江统
四言诗 押尾韵 出处:全晋文
幽都筋角,会稽竹矢,率士名珍,东南之美,易以获隼,诗以殪兕,伐叛柔服,用威不韪(《初学记》二十二,《御览》三百五十。)
珍珠铭 西晋 · 江统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晋文
嗣兹阴景,系晷太阳,嘉彼令生,廉声以章(《艺文类聚》八十四,《初学记》二十七,“令生”作“金生”。)
徂淮赋 西晋 · 江统
 押职韵 出处:全晋文
戾䣜城而倚轩,实萧公之故国(《通典》一百七十七)
函谷关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登彼函谷,爰览丘陵,地险逶迤,山冈相承,深壑累降,修岭重升,下杳冥而幽暧,上穹崇而高兴,带以河洛,重以崤阻,经略封畿,因固设险,异服则呵,奇言必捡,遏奸宄于未芽,殿邪伪于萌渐,及文仲之斯废,乃违仁而受贬,圣王制典,盖以防淫,万里顺轨,疆场不侵,抚四夷而守境,岂恃阻于高岑?
桀纣以颠坠,非山河而不深,顾晋平之爱险,获汝叔之忠箴,鄙魏武之坠志,嘉吴起之弘心,末代陵迟,恶嬴氏之叛涣,乃因兹而自增,下凌上替,山冢卒崩,览孟尝之获免,赖博爱而多宠,惟七国之西征,仰斯阻而震恐,岂隩险之难犯?
将群帅之无勇,咨汉祖之绝关,又见败于勍项,尹喜爰处,观妙研精,李老西徂,五千遗声,张禄既入,穰侯乃倾,营陵之出,禀筑田生,卫鞅及商,丧宗摧名,终军弃繻,拥节飞荣,睹浮伪于末俗,思玄真乎大庭(《初学记》七)
酒诰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酒之所兴,乃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历代悠远,经□弥长,稽古五帝,上迈三王,虽曰贤圣,亦咸斯尝(《书钞》一百四十八引两条)
上疏言授官与本名同宜改选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台选臣叔父春为安成郡宜春县,与县同名,故事,父祖与官职同名,皆得改选,而未有身与官职同名,不在改选之例。
臣以为父祖改选者,盖为臣子开地,不为父祖之身也。
今身名所加,亦施于臣子,佐吏系属,朝夕从事,官位之号,发言所称,若指实而语,则违经礼讳尊之义;
若诡辞避回,则为废官擅犯宪制。
今以四海之广,职位之众,名号繁多,士人殷富,至使有受宠皇朝,出身宰牧,而令佐吏不得表其官称,子孙不得言其位号,所以上严君父,下为臣子,体例不通。
易私名以避官职,则违《春秋》不夺人亲之义。
臣以为身名与官职同者,宜与触父祖名为比,体例既合,于义为弘(《晋书·江统传》,《通典》一百四。)
陆云成都王颖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统等闻人主圣明,臣下尽规,苟有所怀,不敢不献。
昨闻教以陆机后失军期,师徒败绩,以法加刑,莫不谓当。
诚足以肃齐三军,威示远近,所谓一人受戮,天下知诫者也。
且闻重教,以图为反逆,应加族诛,未知本末者,莫不疑惑。
夫爵人于朝,与众共之;
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惟刑之恤,古人所慎。
明公兴举义兵,以除国难,四海同心,云合响应,罪人之命,县于漏刻,泰平之期,不旦则夕矣。
兄弟并蒙拔擢,俱受重任,不当背罔极之恩,而向垂亡之寇;
去泰山之安,而赴累卵之危也。
直以计虑浅近,不能董摄群帅,致果杀敌,进退之间,事有疑似,故令圣签未察其实耳。
刑诛事大,言有反逆之徵,宜令王粹、牵秀检校其事。
事验显然,暴之万姓,然后加等之诛,未足为晚。
今此举措,实为太重,得则足令天下情服,失则必使四方心离,不可不令审谛,不可不令详慎。
统等区区,非为陆云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敢竭愚戆,以备诽谤(《晋书·陆云传》,之败也。并收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
谒拜议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以为诸郡吏,都无太守伯叔兄敬者,近臣君服斯服,然则朝干佐以下,左右者可从君而拜,君所拜统士,古者见宾主皆拜,今日非君臣上下则不拜,君之新亲者,唯干佐小吏,则可君拜斯拜矣。
君之诸父,无道谓之事,甲辰议,臣见诸王,直恭敬而已,无鞭板拜揖,虽于皇帝为诸祖诸父,其义皆同,又河南、河内郡吏,前后亦为太守伯叔兄竭拜者,其比甚众矣(《御览》五百四十二)
太子母丧废乐议永宁元年冬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春秋》传曰:母以子贵,而儒者谓传重非嫡,服同众子,经无明据,于义为短,今悯怀太子正位东宫,继体承业,监国尝膳,既处其重,无缘复议其轻制也。
二年正会不宜举乐(《通典》一百四十七)
奔赴山陵议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往者荡阴之役,群僚奔散,义兵既起,而不附从,主上旋宫,又不归罪。
至于晏驾之日,山陵即安,而犹不到。
台郎御史以上,应受义责,加贬绝,注列黄纸,不得叙用。
至于先有他故去职,或以丧疾免散,仍遇兵隐遁山泽者,宜与上牒异制。
《春秋传》曰:“君子避内难,不避外难”。
孙、宁之变,蘧瑗出关,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未足多责也。
及至奔赴,不及在哀,致身后于山陵,故当从时宜以立褒贬,依王政而正准绳,不可偏抗古义,以伤今实也。
承诏书而制奔赴之期,以为分别远近,则典而不畅;
捡校险易,则密而不弘。
故拟七月之典,以议今事。
达官名问特通者,过期不到,宜依退免法,注列黄纸,三年乃得叙用。
又自非盟主所授,而诸侯州伯所以用,故不得奔赴,宜与下牒同罚。
《春秋传》曰:“不以家事辞王事”,此上之行乎下也。
诸侯州伯辄留应赴之人,而令失节于王庭,坐于《周官》九代之法,应在犯令陵政之条,诸台平处,正其削黜(《通典》八十,惠帝崩,司徒左长史江统议奔赴山陵云云。)
大丧未终正会废乐议永嘉元年冬 其一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古帝王相承,虽世及有异,而受重同礼,礼王侯尊殊,得臣诸父兄弟,故以僖嗣闵,左氏谓之逆祀,虽代变时殊,质文不同,至于受重尊祖敬宗,其义一也。
书称遏密谅闇之事,或以缞麻卒礼,或以心丧终制,故周景王有后嫡子之丧,既葬除服而宴乐,叔向曰:王宴乐已早,二年正会,不宜作乐(《通典》一百四十七)
其二
 出处:全晋文
阳秋之义,去乐卒事(《宋书·礼志》三)
拜时有周丧议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已拜舅姑者,宜准女在涂之礼,齐衰大功三月既葬,可迎妇。
案《礼记》,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则改服赴丧;
女之父母死,则反而服周。
今已拜舅姑,其义全于在涂也。
降其亲而服夫党,非妇而何?
礼,父母既设而娶,三月庙见,成妇之义;
舅姑存则盥馈特豚,以成妇道:皆明重其成妇,不系其成妻也。
然则未庙见,女死,还葬于女氏;
若已见舅姑,虽无衽席之接,固当归葬于夫家,此非可否之断乎!
《礼》“婿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内次,即位哭”。
又齐衰大功之丧,三月既葬,虽不可以纳徵,而可正御矣(《通典》五十九,永嘉中太常潘尼为子娶黄门郎李循女已拜时后各有周丧潘迎妇,李遣女,国子博士江统侍中许遐同议。)
悯怀太子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
是以人主得以举无失行,言无口过,德音发闻,扬名后世。
臣等不逮,无能云补,思竭愚诚,谨陈五事如左,惟蒙一省再省,少垂察纳。
其一曰:六行之义,以孝为首,虞舜之德,以孝为称,故太子以朝夕视君膳为职,左右就养无方,文王之为世子,可谓笃于事亲者也,故能擅三代之美,为百王之宗。
自顷圣体屡有疾患,数阙朝侍,远近观听者不能深知其故,以致疑惑。
伏愿殿下虽有微苦,可堪扶舆,则宜自力。
《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盖自勉强不息之谓也。
其二曰:古之人君虽有聪明之姿,睿哲之质,必须辅弼之助,相导之功,故虞舜以五臣兴,周文以四友隆。
成王之为太子也,则周召为保傅,史佚昭文章,故能闻道早备,登崇大业,刑措不用,流声洋溢,伏惟殿下天授逸才,聪鉴特达,臣谓犹宜时发圣令,宣扬德音,咨询保傅,访逮侍臣,觐见宾客,得令接尽,壅否之情沛然交泰,殿下之美焕然光明。
如此,则高朗之风,扇于前人;
弘范令轨,永为后式。
其三曰:古之圣王莫不以俭为德,故尧称采椽茅茨,禹称卑宫恶服,汉文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身先物,政致太平,存为明王,没见宗祀。
及诸侯修之者,鲁僖以躬俭节用,声列《雅》《颂》;
声冒以筚路蓝缕,用张楚国
大夫修之者,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晏婴相齐,鹿裘不补,亦能匡君济俗,兴国隆家。
庶人修之者,颜回以箪食瓢饮,扬其仁声;
原宪以蓬户绳枢,迈其清德。
此皆圣主明君贤臣智士之所履行也。
故能悬名日月,永世不朽,盖俭之福也。
及到末世,以奢失之者,帝王则有瑶台琼室,玉杯象箸,肴膳之珍则熊蹯豹胎,酒池肉林
诸侯为之者,至于丹楹刻桷,饩徵百牢。
大夫有琼弁玉缨,庶人有击钟鼎食
亦罔不亡国丧宗,破家失身,丑名彰闻,以为后戒
窃闻后园镂饰金银,刻磨犀象,画室之巧,课试日精。
臣等以为今四海之广,万物之富,以今方古,不足为侈也。
然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是故居上者必慎其所好也。
汉光武皇帝时,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
世祖武皇帝有上雉头裘者,即诏有司焚之都街。
高世之主,不尚尤物,故能正天下之俗,刑四方之风。
臣等以为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肃然清静,优游道德,则日新之美光于四海矣。
其四曰:以天下而供一人,以百里而供诸侯,故王侯食籍而衣税,公卿大夫受爵而资禄,莫有不赡者也。
是以士农工商四业不杂。
交易而退,以通有无者,庶人之业也。
《周礼》三市,旦则百族,昼则商贾,夕则贩夫贩妇。
买贱卖贵,贩鬻菜果,收十百之盈,以救旦夕之命,故为庶人之贫贱者也。
樊迟匹夫,请学为圃,仲尼不答;
鲁大夫臧文仲使妾织蒲,又讥其不仁;
公仪子相鲁,则拔其园葵,言食禄者不与贫贱之人争利也。
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放,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
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损令问。
其五曰:窃见禁土,令不得缮修墙壁,动正屋瓦。
臣以为此既违典彝旧义,且以拘挛小忌而废弘廓大道,宜可蠲除,于事为宜(《晋书·江统传》)
徙戎论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
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
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
弱则畏服,强则侵叛。
虽有贤圣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导,而以恩德柔怀也。
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猃狁,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
及其弱也。
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
此其已然之效也。
匈奴求守边塞,而侯应陈其不可,单于屈膝未央,望之议以不臣。
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驰固守;
为寇贼强暴,则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场不侵而已。
及至周室失统,诸侯专征,以大兼小,转相残灭,封疆不固,而利害异心。
戎狄乘间,得入中国。
或招诱安抚,以为己用。
故申缯之祸,颠覆宗周;
襄公要秦,遽兴羌戎。
春秋时义渠大荔居秦晋之域,陆浑阴戎处伊洛之间,鄋瞒之属害及济东,侵入齐宋,陵虐邢卫,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
齐桓攘之,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
仲尼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
逮至春秋之末,战国方盛,楚吞蛮氏,晋剪陆浑赵武胡服,开榆中之地,秦雄咸阳,灭义渠之等。
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
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
汉兴而都长安关中之郡号曰三辅,《禹贡》雍州,宗周丰、镐之旧也。
及至王莽之败,赤眉因之,西都荒毁,百姓流亡。
建武中,以马援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馀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
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
永初之元骑都尉王弘使西域,发调羌氐,以为行卫
于是群羌奔骇,互相扇动,二州之戎,一时俱发,覆没将守,屠破城邑。
邓骘之征,弃甲委兵,舆尸丧师,前后相继,诸戎遂炽,至于南入蜀汉,东掠赵魏,唐突轵关,侵及河内
及遣北军中候朱宠五营士于孟津距羌,十年之中,夷夏俱毙,任尚、马贤仅乃克之。
此所以为害深重累年不定者,虽由御者之无方,将非其才,亦岂不以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之故哉!
自此之后,馀烬不尽,小有际会,辄复侵叛。
马贤狃忲,终于覆败;
段颎临冲,自西徂东。
雍川之戎,常为国患,中世之寇,惟此为大。
汉末之乱,关中残灭。
魏兴之初,与蜀分隔,疆场之戎,一彼一此。
魏武皇帝将军夏侯妙才讨叛氐阿贵、千万等,后因拔弃汉中,遂徙武都之种于秦川,欲以弱寇强国,捍御蜀虏。
此盖权宜之计,一时之势,非所以为万世之利也。
今者当之,已受其弊矣。
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
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
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
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幵、析支之地;
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
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
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是以充国、子明能以数万之众制群羌之命,有征无战,全军独克,虽有谋谟深计,庙胜远图,岂不以华夷异处,戎区别,要塞易守之故得成其功也哉!
难者曰: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水旱之害,荐饥累荒,疫疠之灾,札瘥夭昏。
凶逆既戮,悔恶初附,且款且畏,咸怀危惧,百姓愁苦,异人同虑,望宁息之有期,若枯旱之思雨露,诚宜镇之以安豫。
而子方欲作役起徒,兴功造事,使疲悴之众,徙自猜之寇,以无谷之人,迁乏食之虏,恐势尽力屈,绪业不卒,羌戎离散,心不可一,前害未及弭,而后变复横出矣。
答曰:羌戎狡猾,擅相号署,攻城野战,伤害牧守,连兵聚众,载离寒暑矣。
而今异类瓦解,同种土崩,老幼系虏,丁壮降散,禽离兽迸,不能相一。
子以此等为尚挟馀资,悔恶反善,怀我德惠而来柔附乎?
将势穷道尽,智力俱困,惧我兵诛以致于此乎?
曰无有馀力,势穷道尽故也。
然则我能制其短长之命,而令其进退由己矣。
夫乐其业者不易事,安其居者无迁志。
方其自疑危惧,畏怖促遽,故可制以兵威,使之左右无违也。
迨其死亡散流,离逖未鸠,与关中之人,户皆为雠,故可遐迁远处,令其心不怀土也。
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道不著而平,德不显而成。
其次则能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值困必济,遇否能通。
今子遭弊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而得覆车之轨,何哉?
关中之人百馀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
若有穷乏糁粒不继者,故当倾关中之谷以全其生生之计,必无挤于沟壑而不为侵掠之害也。
今我迁之,传食而至,附其种族,自使相赡,而秦地之人得其半谷,此为济行者以廪粮,遗居者以积仓,宽关中之逼,去盗贼之原,除旦夕之损,建终年之益。
若惮暂举之小劳,而忘永逸之弘策;
惜日月之烦苦,而遗累世之寇敌,非所谓能开物成务,创业垂统,崇基拓迹,谋及子孙者也。
并州之胡,本实匈奴桀恶之寇也。
汉宣之世,冻馁残破,国内五裂,后合为二。
呼韩邪遂衰弱孤危,不能自存,依阻塞下,委质柔服
建武中,南单于复来降附,遂令入塞,居于漠南,数世之后,亦辄叛戾,故何熙、梁觐戎车屡征。
中平中,以黄巾贼起,发调其兵,部众不从,而杀羌渠。
由是于弥扶罗求助于汉,以讨其贼。
仍值世丧乱,遂乘衅而作,卤掠赵魏,寇至河南
建安中,又使右贤王去卑诱质呼厨泉,听其部落散居六郡。
咸熙之际,以一部太强,分为三率。
泰始之初,又增为四。
于是刘猛内叛,连结外虏。
近者郝散之变,发于谷远
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
然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
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
荥阳句骊本居辽东塞外,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俭伐其叛者,徙其馀种。
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数世之后,必至殷炽
今百姓失职,犹或亡叛,犬马肥充,则有噬啮,况于夷狄,能不为变!
但顾其微弱势力不陈耳。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
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纤介之忧。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晋书·江统传》,又群书治要三十引《晋书》,又《通典》一百八十九,《御览》七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