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支谦三国
相关著作
合微密持经记 三国 · 支谦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四、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
合微密持陀邻尼总持三本,《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佛说总持经》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
此经凡有四本,三本并各二名,一本三名,备如后列。
其中文句参差,或梵或汉,音殊,或随义制语,各有左右。
依义顺文,皆可符同,所为异处,后列得法利三乘阶级人数及动地两结诸天妓乐供养,多不悉备,意所未详。
一本一名《无量门微密之持》,二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
此一本名行于世,为常旧本。
一本一名《阿难陀目祛尼呵离陀罗尼》,二名《疾使人民得一切智》,一本一名《无端底门总持之行》,二名《菩萨降却诸魔坚固于一切智》;
一本一名《出生无量门持》,二名《一生补处道行》,三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此本备明法利及动地妓乐事。
四本皆各标前一名于经首,第二第三名不以题经也。
后舍利弗请名,佛说名皆备如前列(《释藏·迹》七)
法句经序 三国 · 支谦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
昙之言法,钵者句也。
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
偈者经语,犹诗颂也。
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
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悯伤天下,出兴于世,开现道义,所以解人。
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鋡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
夫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犹法言也。
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
惟佛难值,其法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唯昔安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释梵为汉,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审,犹尚贵其实,粗得大趣。
始者维祇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炎为译,将炎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
仆初嫌其为词不雅,维祇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
座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
今传梵义,实宜径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顺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即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
然此虽词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均众经,章有本故,句有义说。
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序,此乃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也。
可以启蒙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包者广,实可谓妙要也哉!
昔传此时,有所不出,会将炎来,更从咨问,受此偈等,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都凡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字,庶有补益,共广闻焉(《释藏·所》九,又《迹》七。案:此序无撰人名,据僧祐《出三藏记集·严佛调传》,知是支谦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