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请大臣侍从游幸(《御览》四百五十七题作《表谏齐王》)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
所习正则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
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
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
季末暗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亵狎,乱生近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积以然,故圣贤谆谆以为至虑。
舜戒禹曰「邻哉邻哉」,言慎所近也;
周公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
《诗》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可自今以后,御幸式乾殿及游豫后园,皆大臣侍从,因从容戏宴,兼省文书,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万世(《魏志·齐王芳纪》)
祀五郊六宗及厉殃议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月令》,季春磔攘大傩,非所以祀皇天也。
夫天道不謟,不贰共命,若之何攘之?
国有大故,可祈于南郊。
至于祈禳,自宜止于山川百物而巳(《通典》五十五)
明帝谥议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案,外内群寮议宜曰明,余所执难各不同,《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传》曰:「善钧,从众」。
今称明者,可谓众也(《书钞》未改本九十四《谥篇》)
夏侯太初蒋济叔嫂无服论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夫嫂叔宜服,诚自有形,然《小功章》娣、姒、妇为嫂叔文,则恐未是也。
《礼》之正名,母妇异义,今取弟于姒妇之句,以为夫之昆弟,虽省文互体,恐未有及此者也。
凡男女之相服也。
非有骨肉之亲,则有尊卑之敬,受重之报。
今嫂叔同班并列,无父子之降,则非所谓尊卑也;
他族之女,则非所谓骨肉也。
是以古人谓之无名者。
岂谓其无嫂叔之字,或无所与为体也?
夫有名者,皆礼与至尊为体,而交与正名同接也。
有其体,有其交,故以其名名之,故服之可也。
苟无斯义,其服焉依?
夫嫂叔之交,有男女之别,故绝其亲授,禁其通问。
家人之中,男女宜别,未有若嫂叔之至者也。
彼无尊卑之至敬,故交接不可不疏;
彼无骨肉之不殊,故交疏而无服,情亦微矣(《通典》九十二)
韩白论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对,开辟所希有也。
何者为胜也?
或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功多不可胜数,所向无敌,前史以为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
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
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
白起之破赵军,诈奔而断其粮道,取胜之术,皆此类也。
所谓可奇于不奇之间矣,安得比其奇之又奇者哉(《书钞》一百十五,《艺文类聚》五十九,《御览》二百七十三)
白起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
后亦难以重得志矣。
向使众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
况于四十万被坚执锐哉!
天下则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众,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众肯服,何城肯下乎?
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
何者?
设使赵众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
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
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原之补袒,患诸侯之救至也。
徒讳之而不言耳。
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
可谓善战而拙胜。
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内
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谓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称奇哉?
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众多矣,降者可致也;
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当受降诈也。
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史记·白起传》集解)
冀州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略言春秋以来,可以海内比而校也。
恭谨有礼,莫贤乎赵衰
仁德忠义,莫贤乎赵盾
纳谏服义,莫贤乎韩起
决危定国,莫贤乎狐偃
勇谋经国,莫贤乎魏绛
达雠为主,莫贤乎祁奚
延誉先生,莫贤乎张老
明智识物,莫贤乎赵武
清直笃义,莫贤乎叔向
聪明肃恭,莫贤乎羊舌职
守信不移,莫贤乎荀息
见利思义,莫贤乎中行穆子
保国捍君,莫贤乎先轸
书法不讳,莫贤乎董狐
分谤和众,莫贤乎郤克
流放能显,莫贤乎冀缺
拔幽进滞,莫贤乎臼季
守义死节,莫贤乎栾恭子;
抗言不屈,莫贤乎荀莹;
劫略不动,莫贤乎解扬
审听知机,莫贤乎师旷
放而益显,莫贤乎狼𦗡;
儒雅博通,莫贤乎董仲舒
体恭笃敬,莫贤乎石奋
才兼文武,千金不入私门,莫贤乎窦婴
明君显贤,莫贤乎田叔
證主知分,莫贤乎贯高
忠义正直,莫贤乎鲍子都
謇谔忠谏,莫贤乎王宏(《御览》四百四十七)
九州论 其一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冀州北接燕代(《初学记》八)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清河缣总,房子好絺(《御览》八百十八)
其三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安平中山好栗,魏郡好杏,河内真定好黎,共汲好漆(《艺文类聚》八十六、八十七,《御览》七百六十六、九百六十九;《大观本草》二十二)
无为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成者也。
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
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晋书·王衍传》,何晏王弼祖述老庄,立论云云。)
无名论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为民所誉,则有名者也;
无誉,无名者也。
若夫圣人,名无名,誉无誉,谓无名为道,无誉为大,则夫无名者,可以言有名矣;
无誉者,可以言有誉矣。
然与夫可誉可名者,岂同用哉?
此比于无所有,故皆有所有矣。
而于有所有之中,当与无所有相从,而与夫有所有者不同。
同类无远而相应,异类无近而不相违。
譬如阴中之阳,阳中之阴,各以物类,自相求从。
夏日为阳,而夕夜远与冬日共为阴;
冬日为阴,而朝昼远与夏日同为阳;
皆异于近而同于远也。
详此异同,而后无名之论可知矣。
凡所以至于此者何哉?
道者,惟无所有者也。
自天地已来,皆有所有矣。
然犹谓之道者,以其能复用无所有也。
故虽处有名之域而没其无名之象,由以在阳之远体,而忘其自有阴之远类也。
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
自然者,道也。
道本无名,故老氏曰:「强为之名」。
仲尼称:「尧荡荡无能名焉」。
下云「巍巍成功,则强为之名」,取世所知而称耳。
岂有名而更当云无能名焉者邪,夫惟无名,故可得遍以天下之名名之。
然岂其名也哉?
唯此足喻而终莫悟,是观泰山崇崛而谓元气不浩芒者也(《列子·仲尼篇》注)
论语集解叙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太子太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等传之。
《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琅琊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故有《鲁论》,有《齐论》。
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
《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
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氏、周氏章句出焉。
《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
至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
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萧、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
前世传授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
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曹义侍中臣荀顗、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何晏等上(《唐石经论语》。)
瑞颂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若稽帝魏武,浚哲钦明文思。
罄民生之俊德,懿前烈之极休。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聿迪明命,肇启皇基。
夫居高听卑,乾之纪也;
靡德不酬,坤之理也。
故灵符频繁,众瑞仍章。
通政辰修,玉烛告祥。
和风播烈,景星扬光。
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罔。
麒麟依于圃籍,甝虎类于坰疆。
鹿之麌麌,载素其色。
雉之朝雊,亦白其服。
交交黄鸟,信我中霤。
倏倏嘉苗,吐颖田畴(《艺文类聚》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