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萧望之西汉 ? — 前47
上书请选谏官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陛下哀湣百姓,恐德化之不究,悉出谏官以补郡吏,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
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
愿陛下选明经术,温故知新,通于几微谋虑之士以为内臣,与参政事
诸侯闻之,则知国家纳谏忧政,亡有阙遗。
若此不怠,成康之道,其庶几乎!
外郡不治,岂足忧哉(《汉书·萧望之传》:望之平原太守,上疏,书闻,徵入守少府。)
建白宜罢中书宦官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
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
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汉书·石显传》:初元中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生给事中望之尚书事,知专权邪辟,建白以为。)
劾奏赵广汉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逆节伤化,不道(《汉书·赵广汉传》:广汉自将吏卒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受辞,收奴婢十馀人去,责以杀婢事。丞相魏相上书自陈,司直萧望之劾奏。)
奏驳耿寿昌增海租及近籴计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御史属徐宫,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
长老皆言:武帝时县官尝自渔,海鱼不出。
后复予民,鱼乃出。
夫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
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谷,筑仓治船,费直二万万馀,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寿昌习于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汉书·食货志》: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五凤中奏籴三辅等郡谷,以省关东漕卒;又白增海租三倍,御史大夫萧望之奏云云,上不听。)
言三公非其人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百姓或乏困,盗贼未止,二千石多材下不任职。
三公非其人,则三光为之不明。
首岁日月少光,咎在臣等(《汉书·萧望之传》:丞相丙吉年老,上重焉,望之又奏言云云。上以望之意轻丞相,乃下侍中等诘问望之。)
冯奉世封爵议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
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
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汉书·冯奉世传》:奉世以卫侯持节大宛诸国客至伊修城,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进击莎车。莎车王自杀,传首长安,上甚说,下议封奉世少府萧望之独以云云。上善望之议。)
张敞入谷赎罪议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民函阴阳之气,有仁义欲利之心,在教化之所助。
尧在上,不能去民欲利之心,而能令其欲利不胜其好义也;
虽桀在上,不能去民好义之心,而能令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
故尧、桀之分,在于义利而已,道民不可不慎也。
今欲令民量以赎罪,如此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也。
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
一人得生,十人以丧,如此,伯夷之行坏,公绰之名灭。
政教壹倾,虽有周召之佐,恐不能复。
古者藏财于民(「财」字从《汉纪》补。),不足则取,有馀则予。
《诗》曰「爰及矜人,哀此鳏寡」,上惠下也。
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急上也。
今有西边之役,民失作业,虽户赋口敛以赡其困乏,古之通义,百姓莫以为非。
以死救生,恐未可也。
陛下布德施教,教化既成,尧舜亡以加也。
今议开利路以伤既成之化,臣窃痛之(《汉书·萧望之传》:京兆尹张敞书,愿令诸有罪得以差入谷此八郡赎罪,事下有司,望之少府李强议。又见荀悦《汉纪》,又见《艺文类聚》五十四。)
两府难问入谷赎罪议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先帝圣德,贤良在位,作宪垂法,为无穷之规,永惟边竟之不赡,故《金布令甲》曰:「边郡数被兵,离饥寒,夭绝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给其费」,固为军旅卒暴之事也。
天汉四年,常使死罪人入五十万钱减死罪一等,豪强吏民请夺假贷至为盗贼以赎罪。
其后奸邪横暴,群盗并起,至攻城邑,杀郡守,充满山谷,吏不能禁,明诏遣绣衣使者以兴兵击之,诛者过半,然后衰止。
愚以为此使死罪赎之败也,故曰不便(《汉书·萧望之传》)
乌孙元贵靡尚少主 其一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乌孙绝域,信其美言,万里结婚,非长策也(《汉书·萧望之传》,又《西域传》下作:乌孙绝域、变故难保、不可许。)
其二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乌孙四十馀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以事之验也。
少主以元贵靡不得立而还,信无负于四夷,此中国之大福也。
少主不止,繇役将兴,其原起此(《汉书·萧望之传》,又见《西域传》下,小异。)
对诏问因乱灭匈奴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引师而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服孝子,谊足以动诸侯。
单于慕化乡善称弟,遣使请求和亲,海内欣然,夷狄莫不闻。
未终奉约,不幸为贼臣所杀,今而伐之,是乘乱而幸灾也,彼必奔走远遁。
不以义动兵,恐劳而无功。
宜遣使者吊问,辅其微弱,救其灾患,四夷闻之,咸贵中国之仁义。
如遂蒙恩得复其位,必称臣服从,此德之盛也(《汉书·萧望之传》:五凤中匈奴大乱,议者多曰:「匈奴为害日久,可因其坏乱,举兵灭之。」诏遣问望之计策,望之对云云,上从其议。)
单于朝仪议 其一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
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羁縻之谊,谦亨之福也。
《书》曰:「戎狄荒服」,言其来荒忽亡常。
如使匈奴后嗣卒有鸟窜鼠伏,阙于朝享,不为畔臣。
信让行乎蛮貉,福祚流于亡穷,万世之长策也(《汉书·萧望之传》)
其二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无常,时至时去,宜待以客礼。
让而不臣,如其后嗣,遂逃窜伏,使于中国不为叛臣(《汉书·匈奴传赞》。案此约文与本传少异,故并录之。)
雨雹对 西汉 · 萧望之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三
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
乡使鲁君察于天变,宜亡此害。
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
然而善祥未臻,阴阳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势之所致也。
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唯明主躬万机,选同姓,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
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汉书·萧望之传》: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陈灾异,下少府宋畸问状,望之对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