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命图赋 明末清初 · 金炰
 出处: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一
曰余小子,羹墙邹鲁,寤寐闽洛。
道无所闻,学无所觉。
无师友以砭愚,慨前脩之难则。
胶扰于善恶之关,骛乎燕越之辕。
鼎里守虎,几费功于丹铅。
钵中藏龙,谩留意于真诠。
伫盘桓而且思,如涉海而无船。
一客有过之者,叩我柴门,惊我闲眠。
手携一图,名曰命。
秋峦居士之所画,退溪先生之所正。
茂叔图而排布,述子思中庸而发明。
因人物之禀赋,原理之化生。
盖欲学者,即显而知微,由粗而得精。
挂诸而默会,若昏蒙之暂醒。
遂惕然而念,喟然而叹曰:在是矣。
原夫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既无声臭,焉有始。
枢纽造化,根柢品汇。
一静一动,爰立两仪。
一消长,以行四时。
是其真实无妄而循环不穷者,曰惟尔及其。
一理□真,二五凝精。
错综经纬,虚聚实成。
缊交感,物物生生。
草木兮逆,飞走兮横。
皆偏塞之异,赋曰:惟人之最灵。
得阴阳之精英,肖天地之仪形。
众理于方寸,统四性与七情。
惟所受之本善,水之而镜明。
及因物而感发,兹善恶之由分。
质有淑而慝,气或明而或昏。
苟奔放而无节,鲜本心之能存。
澜荡而汎溢,意马逸而狂奔。
失一身之所主,戕万之所根。
必以敬而操之,能不为外诱之迁易。
曷为敬,主一无适。
静而存养,若奉拱璧。
动而省察,若辨黑。
屋漏虽隐,如对宾客
利欲虽微,如禦寇敌。
既表之俱修,斯体用之无忒。
逮充实而辉光,直上达乎德。
审操舍之在我,岂待他求而可至。
惟彼圣人性者,清明纯粹。
定之以中正仁义,行之以至诚无息。
既极之是立,致天地之位育。
君子修之,持敬克己。
戒于未发之时,谨慎于独知之地。
及成功而诣极,与人而一致。
众人悖之,安肆日偷。
牛羊牧而不知可忧,鸡犬放而莫知其求。
违禽兽者不远,甘暴弃为下流。
然天赋之本性,不以是而灭息。
苟气质之善变,亦至乎圣域。
呜呼,惟君子小人之分别,曰一敬与一肆。
圣狂在于毫差,信其几之可畏。
倘有志于斯学,盍力于敬之一字。
登孔昊而上下,伟群龙之继起。
皆敬而传心,照秋月于寒水。
参赞之极功,非后学拟议。
历两都而江左,徒清言以为美。
寥寥兮千五年,皆醉生而梦死。
濂溪之渊源,想庭草之意思。
风兮弄月,玉色兮金声。
纬地兮经天,绳直兮准平。
冰壶之的源,集儒粹兮会圣精。
皆不外乎此敬,信古而作程。
示斯道之准的,炳圣谟于日星。
噫,海东在一隅,久圣道之不明。
范畴之无传,孰开聋而盲。
圃翁之挺出,卓先觉而倡明。
诸贤相继而奋起,集大成于我先生
既躬行而心得,患末学之昏愚。
此图而订正,极精蕴而无馀。
诚烛幽之宝鉴,信迷之指南。
何今人之冥行,付天理于空谈。
余小子生晚矣,固昏昏其无类。
非不知顺保之为吉,念变化不易。
愿仍图而自牖,庶不负乎天畀。
铁笛亭 明末清初 · 金炰
 出处: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一
子不见夫武夷之山水乎,山奇而秀,水深而清。
两崖绝壁,千仞峥嵘。
九曲溪流,万古寒声。
曰兹为仙灵之所在,访幽迹兮吾将行。
爰有一亭,铁笛其名。
因其名而绎其义,寄遐思于胡公
想喷薄之馀响,挹嘉遁之遗风。
放旷高志,疏宕奇气。
忘世上荣,弃人间事。
寄情烟霞,考怀天地。
脚不到于尘土,眼长开于山水。
遂栖身于此地,占一区之清闲。
歌紫芝兮采黄精,独偃蹇兮山之间。
潜其光兮晦其迹,凤之逸兮龙之蟠。
绝景乎壶中之日月,吞响乎橘里之乾坤。
生平音律,性所成癖。
袖中长物,惟此孤笛。
凤鸣于箫公,想鹤驾王子
镇随身之所适,爰假物而寓意。
其为器也,铸金点漆,作筒洞籥。
制度胶致,光彩习熤。
面短长于一尺四寸,分清浊于五音六律。
撼金天之肃气,时嗢哕而吹出。
其为声也,磊落磅礡,澎涣踾踧。
清过于玉,壮胜于
初暂转而未舒,忽飘起而难抑。
压笙竽兮掩琴瑟,信音声之至极。
若乃碧桃尽落,流水春深。
羊眠瑶草,鸟唤琼林。
雨新晴于幔亭,云未敛于鼓岩。
及其凛秋霜落,金气肃肃。
天虚夜静,万籁俱息。
叶初脱于玉女,月方奇于天柱。
至夫谷清林深,烟生紫霄之峰。
星翻汉回,晓入升真之洞。
玉露初洗而仙掌色寒,斜阳欲敛而隐屏影动。
乃陟峭崿跨穹隆,坐盘石倚高松。
奏云和妙曲千变,弄吕公晚风三声。
彻高韵于冲瀜,飘逸响于杳冥。
冽缭眺而风搜,横郁纡而云属。
若欲离而更合,乍将绝而复续。
于是龙庭水激,谷响山鸣。
彩云为之晻霭,鸾凤为之交翔。
岩石为之震荡,林木为之动挠。
鱼踊跃于重渊,鹤蹁跹于层霄。
真君抱瑟而侧耳,道人罢经而潜听。
尔乃常恋,释高情畅。
襟怀潇洒,气度寥朗。
心涤荡而无累,意闲旷而离俗。
志飘飘焉峣峣焉,若羽化遗世而立于独。
聋双耳于是非,灰一心于利欲。
耽律中之妙趣,任物外之闲适。
卓长往而不返,超埃尘而皎洁。
何若人之耿介,纷独爱此妙曲。
辞溷浊而逍遥,寄闲情于音律。
太山之高歌,学苏门之长啸。
信高世之隐逸,孰同风而揖袂。
彼何人之感慕,立数栋于山趾。
爰揭名曰铁笛,表亭亭之高趣。
知其意之不浅,亦山潜之逸士。
呜呼,幽人一去,笛声久断。
云林寂寥,猿鹤相怨。
幸儒仙之来游,寻旧迹而兴叹。
听林外之一声,若笙鹤之来下。
八遗响于短篇,可性情之陶写。
使后人开卷而一咏,莫不想清风而激懦。
然则若人之清芬高名,至今犹未灭者实由于先生之此游也欤。
余乃来访遗踪,徘徊未去。
紫霞高映,明月独举。
废亭无主,铁笛何处。
歌残九曲,绝响谁继。
倚秋霄而独立,啸一声兮云之际。
鲜于遁庵关西 明末清初 · 金炰
 出处: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一
立宇宙而长啸,抚古今而大观。
追前脩于已远,究迹于不刊。
尝有感乎三仁之在殷兮,几掩卷而兴叹。
或去位或死直兮,曰微子比干
太师罔为臣兮,悲祖业之已残。
挈半万而到辽,留圣教于东韩。
夷俗于礼让,变被发为衣冠。
今去逾千载兮,激志之心肝。
思一接其云仍,盖求索之多端。
岁乙丑之月,始得君而交欢。
邈风标之可爱,映出海之珠玕。
玉屑之清谈,淡凝精而相看。
曰自髫年而志学兮,膏粱与绮纨。
读时习于鲁论,诵日新于汤盘
要从于克己,总百体于心之官。
忧耳目之孤陋,饱学味辛酸。
慕司马之奇游,遵东路之曼曼。
有联璧之从行,才驾陆而追潘。
月之二而离家,时忽逾于岁单。
仍客于蓬山,挹灏气之清寒。
峰皆骨而削立,若天划神剜。
立杨雪于邵庐,闻妙旨于弄丸。
才春风之获接,觉胸海之已宽。
况陶院之在我东,方与云谷而一般。
台天渊兮斋玩乐,俨遗迹之未刓。
遂投趾而来游,明月之重团。
袭遗馨于简编,想馀清于林峦。
恒矻而不敢怠兮,夕忘寝兮朝忘餐。
生于三而事一,责人其亦难。
君独行夫心丧,力所及而能殚。
信厥志可尚,不徒事乎儒翰。
肩颖悟之端木,迈孝廉周盘
顾吾生之性拙,同陆子之业镘。
朝驰余马兮书林,弭节兮骚坛。
昧四方之所适,独行舟于漫汗。
临万之长途,尚学步邯郸
廓无与而寡俦,宜夫余行蹒跚。
众皆圆而己方,亦宜世人之所拌。
获与子而处,拟同枝之双鸾。
朝对床而讨论,夜联枕而团圞。
玄奥之抽发,又高坚之仰钻。
欲溯源乎伊洛,回既之狂澜。
何夙愿之未副,起离忧之溥溥。
怅乡山之望,惊节候之向阑。
挽征衫而莫留,横流涕兮双汍。
之山兮屹屹,洛之波兮漫漫。
鸟在树而绵蛮,篁在而檀栾
沙皎洁以铺雪,石穹隆而伏羱。
追而送之口,弄潺湲之激湍。
临岐路而展席,恐饯杯之易乾。
俱深于去住,情未恰于笑欢。
梅子之初黄,暑已于衣禅。
念行装之跋涉,越重岭之巑岏。
云绕袖而英,露沾鞋而漙漙。
犹徒步而囷载,不必乘乎夏缦。
当瑞于德辉,龙岂久于泥蟠。
颜渊伊尹,应帛之戋戋。
说停筑而相武,吕投钓而起磻。
须思补舜裳,莫终老于严滩。
是古人之遗则,岂余言之敢谩。
慨淳古之莫回,愁在眉而几攒。
倚日暮之脩竹,采谷之幽兰。
歌薰风之应律,伫五弦之一弹。
览旱物欲焦,思雨露之蒙𩆓。
唉时俗之溷浊,多弃德而崇奸。
世皆慕乎簪笏,人竞趋于金鸾。
戒山木之自冠,嘉树之液瞒。
聊晦迹于象外,把江湖之钓竿。
甘泥尾龟曳,笑云翼之鹏抟
美刘公之格言,谓事定于阖棺。
华阴之善喻,譬读书于鍊丹。
食何忧乎不饱,衣耻乎不完。
毋自欺而自愧,庶心体之广胖。
惧此身有愆,终未息夫众欢。
筑书室而临溪,听环佩之珊珊。
期用拙而存道,守陋巷之空箪。
西都之佳丽,擅胜于平安。
山锦绣兮丛丛,江大同兮洹洹。
恨不得吾君而远游,驾苍龙之蜿蜿。
奠一杯于仁贤之遗墓,进黄焦兮爇紫檀。
徒匏系于一室,取残篇而手摊。
自叙而成章,付千里之征鞍。
思悠悠兮不自由,空日而盘桓。
感怀寄从弟子仁(熹) 明末清初 · 金炰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一
乙丑仲夏。余避疠于宜仁村舍。卧而不寐。时夜将半。洛水传声。溪月送辉。索居中感于怀者多矣。顾余年近而立。而学未志未遂。一感也。从兄弟只有六人。而拘衣食。不得同居。二感也。遂推枕援笔。慨述怀赋成。而子仁书适至。因付归便。兼群季云。
余之生不及古圣贤兮,慨无述而订顽。
朝于吴兮暮于越,尚未闯乎儒关。
然圣学只在乎不已兮,要九仞之为山。
怀杜陵之刚肠,志仁贤而排奸。
佐圣主而致治,铺太和而惠鳏。
何流年之不吾谋兮,四运忽其循环。
才黄鸟之送春,序已属于冰颁。
闷吾学之不进,忧在心而难删。
况玄风之已远,遭世道之险艰。
忆大庭其何时,挽淳古而莫还。
玙璠同于珷玞,松桂杂于榛菅。
惟卷舒固在我兮,岂汲汲于通班。
聊固守而静俟,遂脱略乎众讪。
退溪之源源,溯万古之峥潺。
溪之西兮有屋,隔风日于尘寰。
树拥檐而张幄,山绕槛而排鬟。
曰兹为先贤之所卜兮,天不秘兮地不悭。
览庭草之交翠,想意思之一般。
恨未及承颜于当日兮,出余涕其潸潸。
幸托身于遗庐,专一区而伏跧。
悔昨非其曷追,思孟晋于居闲。
酒何事乎沾醉,色何慕乎妖娴。
冀来今之好脩兮,庶往辙之可攀。
朝登邱而揽,夕寻洲而采兰。
制芰而杂芙蓉兮,成我服之斑斓。
孔圣之遗训,谓忠信其行蛮。
五柳之馀风,起归思而放鹇。
如矩矱之可同,救斯民之恫瘝。
苟方圆之不周,守古人之韨阛。
期此志之必遂,恐同归于王孱。
曰我群季之俊秀兮,云凤见于人间。
约三从之同居兮,拟茑萝之牵扳。
岂知夫素计之抛虚,各异县兮阻容颜。
自春塘之梦草,见江月之累弯。
问复会兮何日,指霜叶之初殷。
愿追随兮无别离,兽为蚷蛩兮鸟为𪈿。
共閒中之乐事,同寄迹于沧湾。
思无忝而夙夜努力兮,及潘须之未斑。
独中夜而不寐,听洛水之潺湲。
仍倚楹而至晓,堕西峰之金镮。
移竹赋 明末清初 · 金炰
 出处: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一
洛川子性癖林泉,身抽纨绮。
不忧贫贱,不愿富贵。
水兮仁山,数间兮茅屋。
纷黄白紫绿之相交,一庭奇花异木。
顾平生最所爱兮,乃箨龙之正直。
叹旧之憔悴兮,为众卉之所没。
得千挺之凛然,清几榻晓夕。
才黄角之满地,忽翠雾之盈瞩。
洒凉气于琴书,出高标于墙壁。
心四时兮不改,色三冬兮更杰。
卷古之青春,归数丛之绿叶。
风戛玉于清晨,月筛金寒宵。
诚可爱而可乐,日玩之而逍遥。
呼樽酒而独酌,诗一篇兮琴一曲。
忽有客过之者,进揖而问曰:和咏西湖渊明东篱
玆二公之风流,固尘而脱俗。
何所独无此嘉卉,子独爱此种竹也。
洛川子于是停杯放拨,逌尔而答曰。
此籦笼之为物,独世而挺特。
心空兮本固,节贞兮性直。
猛雪不能夺劲,严霜不能变其绿。
非贤人不能比其刚,非凤凰能食其实。
不厌冬日之凝洌,羞同春木之荣歇。
及物之凋落,始可见其独拔。
宜君子之多树,非世人能识。
苟一日之不有,令是心而乃俗。
然则吾所以爱此者,岂徒枝叶之猗猗。
惟彼西湖东篱菊,亦可得以兼之。
客遂唯唯而去,于是四野秋晴峰木落。
轻烟兮乍捲,淡月兮初出。
独取琴而更抚,清风兮咏淇澳。
但看寒玉,苍苍然凛凛然疏疏然兮,如助予之韵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