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春愁 明 · 崔演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或有问于余曰,若知愁乎。
本诸七情,其发为忧。
见于辞气,动于容色。
大则弥于天地,细而入于毫发。
予春秋今已知非,叹无闻于五十
昔余之约于心兮,谓青紫其可拾。
今直成此老丑,恨脩名之不立。
悲岁月之遒尽,困书剑于风尘。
丁春围而不售,尚蠖屈而未伸。
虽四时迭运而迁逝,独悲夫漫诞之阳春。
春之愁兮若有信,愁与春兮来有因。
日载阳兮风光暖,雨晚晴兮柳色新。
冰始泮兮水涣涣,蛰初振兮虫诜诜。
木灌丛而向荣,草芊眠而织翠。
见韶华之骀荡,感油然之生意。
羡万物之得时,郁佗(一作侘)余中情。
征鸿助余之叹息,嘤鸟呼我以不平。
落花恼余诗魂,游丝乱我心绪。
触时物而兴感,增余怀之悽楚。
彼歌台与舞阁,愁无自以得入。
独偏寻于骚人,如何使我心恻。
安得变清江作春酒,涤荡我春愁之万斛
余乃闻言而笑,辗然而答曰。
子特剑客之愁耳,人之愁也亦与子同科。
若乃长门日迟,永巷春深。
瑶华寂兮夜暗,兰室邃兮雪阴。
熏罗裳而画蛾眉,君子肯兮幸临。
摽梅之实三,惊节序之晼晚。
悼园花之告谢兮,惜颜色而增叹。
抬鸾镜兮抚鸯衾,日黄昏而望绝。
又乃剑门云暗,江潭水阔。
愧穷老以沦放,邈离绝乎中原。
闻谢豹兮思帝子,见芳草兮怨王孙。
澧有兮江有芷,望美人兮迟暮。
鸟惊心兮花溅泪,益感时而伤悼。
哀宗国之将堕,喟乡书之离别。
至如黄云海戍,紫塞边陲。
身负羽而从军,屡物换而星移。
辽水远兮雁山遥,春风条鬯兮桃李华。
悯佳期之难会,怨芳时之易过。
悲故乡之拥隔,揽征衣而咨嗟。
蒙楚兮蔹蔓野,重余心之怦怦。
又若九扈告候,戴胜催耕。
农人荷锸而决渠,将有事乎芟柞。
戒多稼于大田,爰始播其百谷。
嗟赋烦而徭重,悯耕种之违时。
况时雨之愆期,空释耒而赍咨。
虑禾稼之无秋,望西郊而增伤。
又如节届蚕月,肇祀马娘。
初趋事于浴种,转作劳于条桑。
洒桃浆而拜簇兮,执懿筐而伐远杨。
既捋采兮其刘,又怯寒兮未吐。
曾不见三眠而上箔兮,经一春以自苦。
卖新丝兮纳官租,岂暇恤乎襦裤。
此其大者,馀悉难道。
其他天下之疲癃残疾,鳏寡孤独。
颠连而无告,当春而抱愁叹者。
不知其几也,春复春兮此愁。
岁更岁兮不止,为人上者。
苟能忧民之忧,而视民恫瘝不啻在已。
则殿屎反为讴歌兮,郁悒变为驩虞。
客于是怃然为间曰,既闻命矣。
然则子之于愁,有乎无乎。
余乃敛容而答曰,我则异于是。
不忧人所忧,不喜人所喜。
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乐。
仰高山兮行景行,日孳孳而不足。
得之则乐以忘忧,不得则发愤忘食。
为人子期止于孝,为人臣思尽其忠。
忧之如何,忧其不如舜与周公
万民思所以拯屯,四夷思所以怀德
发漆室之长啸,念祖朝之食藿。
杞不忧身而忧天崩,嫠不恤纬而恤国弱。
此吾之所以为忧,夫岂在于饥寒。
览世士之龊龊兮,食求饱兮居求安。
竞以忧而为乐,类燕雀之巢幕
患得而患失兮,乃小人之戚戚。
内省而不疚兮,终亦何忧而何惧。
嗟皇天生此大任,必先困而后裕。
忧愁可以坚吾志,拂郁足以熟吾仁。
此所谓生于忧患,孟氏之戒我后人。
子何不脩其天爵,徒失志而怏怅。
又何不浴点也之沂,乐之气像。
言未既,客乃释然而悟曰。
小子学迷向方,识非探奥。
今闻吾子之言,快然若披雾而见大曜也。
李白惜馀春 明 · 崔演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夫何春气之漫诞,忽遍满于八方。
藉萋萋之百卉,惜毵毵之众芳。
触节物而生感,杳愁绪之茫茫。
送征雁兮念棣华,望白云兮登太行
思王孙兮怨芳草,愁帝子兮怀衡湘。
何余心之摇摇兮,类风旆之飞扬。
我所思兮在何所,山川悠远兮情难展。
心如结兮愁不断,谁借并州之快剪。
人情同于感遇,孰忧虑之浅浅。
吟泽畔兮放江潭,望青楸兮思难堪。
悲戍子于漠北,悯逐客于剑南
叹芳时之易逝,怀夭绍而纠纷。
愁添渭北之树,恨入江东之云。
鶗鴂鸣兮花已谢,花已谢兮颜亦改。
石可以补青天,禽可以填苍海。
徒养望于瓮算,岁不我与兮飘疾。
恨不得挥鲁阳长戈兮,退此西山之落日。
若有人兮送情亲,君向潇湘兮我向秦。
折杨枝兮掺征袂,倍春色之恼人。
天高兮地迥,感时兮伤别。
春复春兮恨何休,知此心之不灭。
见柳絮之萦烟,增余怀之蕴结。
寄远念于陟岵,风吹发兮鬓欲华。
情多地遐兮遍处处,怅望家山兮天一涯。
连昌宫(应制) 明 · 崔演
 押阳韵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蔪蔪兮殷墟离离兮周亡。
隋自迷于江都,汉幸免于长杨
开元之天子兮,又胡为乎连昌。
狃一心之豪侈,席累世之富强。
昧大戒于十愆,计不在于肯堂。
擢千寻之高宫,追壮观于阿房。
云楣立岌而翚飞,风桷攒峦而龙翔。
红彩翠气之流离,俨栋桴之高骧。
文屏开兮翡翠,霞被暖兮鸳鸯。
伊妖姿之鉥心,知太真之在傍。
专三千之宠爱,煽方处于宫厢。
凭望仙之玉栏,烂珠翠之荧煌。
花催羯鼓之面,水滑莲花之汤。
风流之阵一作,舞马之乐未央。
纷云鬓与花颜,杂步摇之琳琅。
歌管遏云外之声,花竹沁杯中之香。
有斗妍之八姨,见沈醉之三郎。
图万载而不倾,忘祸起于萧墙。
乐未罢于宫中,马已嘶于渔阳
鸾舆忽其远窜,已旌旗之无光。
绿窗朱户兮何处,嗟南内之凄凉。
马嵬之一丘,寄幽恨于香囊。
吁嗟乎尤物之移人,祸尤惨于干将
信滔天之方割,初发源于滥觞。
嗟有初而鲜终,在一心之圣狂。
千载零铃之一曲,增后人之永伤。
至今遗址之尚存,但咽咽之寒螀。
顾时君与世主,盍监此而惩创。
监卑宫于夏后,法土阶于陶唐。
勿自安于广厦,虑其亡于苞桑。
纳天下于我闼,囿万民于康庄。
故援笔而作赋,告万世之君王。
和氏 明 · 崔演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荆山温润之美玉,而韫夫和氏之匮。
原若人之玩好,乃无胫而自至。
几年攻他山之石,今直为此美质。
光缜密而栗如,莹浮筠之旁达。
砭砈不足拟其美,结绿焉可方其精。
宝十倍于照乘,价岂啻于连城
嗟不可自衒求售,肯论价于璠玙。
然至宝难自弃兮,将待价而沽诸。
自以为献诸九重,作王府之宝器。
与五瑞而共颁,登六瑚而俪美。
何善贾之无人,皆按剑于明月。
放山渊之珍物,相与贵夫燕石
嗟玒珉之孰卞,竟大宝之反弃。
起我人之比德,吾于此焉兴喟。
唯君子庄器于身,必待时而后动。
砺节行而切磋,寄大用于无用。
倘逢时而遇合,献琅玕而抒忠。
及时运之未来兮,无左右之先容。
咸埋光而铲彩,岂无因而至前。
吾固知物不自异,必因人而异焉。
由时君之所好,验昌亡之判然。
故上列之谊辟,知惟善之为宝。
炯心鉴之无瑕,日尊德而乐道。
沧海遗珠之叹,林泉有钓璜之士。
孰抱璞而见刖,见王道之如砥。
咨彼昏之蒿目,徒玩物而丧志。
世无木兰之善鬻,有苍蝇之点垢。
士怀瑾而不市,国无人兮谁守。
吁嗟乎以此而图治,惑矣不琢而求文。
吾知一片之,励万世之人君。
愿时君之砥砺,当以此而监戒。
故余作箴,敢拟丹扆。
箴曰:位曰大宝,天位难恃。
禄曰大宝,天禄易侈。
勿谓我尊,傲贤矜己。
勿谓我贵,纵情极欲。
楚国无宝,圣训昭䀸(一作晢)
所宝惟贤,召公有说。
宝得其宝,国罔不治。
宝失其宝,国无不危。
治乱无常,其机在此。
谓余不信,请问和氏
明 · 崔演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惟玄冥之按节,方客阴之用壮。
时滕六之擅权,代威柄于天匠。
黝云屯而似墨,飞雪飘兮如掌。
昆山之玉尘,洒天汉之银浪。
整整斜斜之异色,疏疏密密之殊状。
沾衣裳而巧刻,扑轩窗而成响。
任历乱于瓦沟,恣崩腾于叠嶂。
初积累于分寸,渐㳽漫于寻丈。
风飙助其凝烈,势旋转而飘荡。
愁帷幔之轩簸,失郊野之莽苍。
乾坤忽其缟素,迷处所于俯仰。
俄晓月之报霁,混千里于一望。
千门皎其凝垩,莹琉璃之眩晃。
喜狐狸之窜跧,感松篁之肮脏。
欣遗蝗之入地,亦可验夫丰穰。
待明年之蚕牟,占太平之有象。
信造化之多端,是神功之难量。
阅人间之今古,纷苦乐之相攘。
忍飧毡于大窖,表仙姿于鹤氅。
起灞陵之诗思,映词客之书幌。
梁园之妙怀,动剡棹之逸想。
伤捣衣于寒砧,泣屯兵于塞嶂。
哀流氓之皲瘃,几男女之怨旷。
愿圣上之轸虑,益抚字而保养。
周王黄竹,纳群黎于挟纩。
故陈戒而作赋,和阳春之绝唱。
玉不琢不成器 明 · 崔演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荆山美璞,抱温润之良质。
铲厥采而埋光,人按剑于明月。
世皆贵夫珷玞,拟至宝于燕石
嗟不琢而不磨,竟不能以成器。
俄良工之一顾,必居肆而成事。
爰初试于猛火,逞一心之巧智。
假他山之美石,穷日夜而雕琢。
倏光宝之呈露,莹浮筠之旁达。
砭砈不足拟其美,结绿焉可方其精。
宝十倍于照乘,价岂止于连城
终持献于九重,作王府之珍异。
与五瑞而共颁,登六瑚而俪美。
吾固知玉不自贵,必成功于琢磨。
见诸物而徵诸身,要在是而匪他。
忽反观而内省,感君子之比德。
曰我人之本心,炯金粹而玉洁。
身庄器而待时,蕴琅玕而满腹。
然不切磋于道学,徒丧志于玩物。
故至人之慥慥,勖砥砺其名节。
羌怀瑾而握瑜,寓大用于无用。
先自治其德性,孰见刖而悲痛。
美在中而外畅,见英华之潜发。
虽韫椟而藏之,求善价而沽诸。
终致用于不器,肯论价于璠玙。
嗟彼昏宝失其宝,徒自衒而纷纭。
哀不学而求道,惑矣不琢而求文。
故余作箴,告诸君子。
箴曰:穹壤之间,物我一理。
梁之悬黎,晋之垂棘。
其光缜密,其声清越。
不先琢之,焉得为宝。
君子取则,学以明道。
德音不瑕,成物成己。
谓余不信,良玉在此。
明伦堂 明 · 崔演
 押真韵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皇上帝之赋予,爰降衷于下民。
秉天彝之懿德,备万物于一身。
然无教则颛蒙,寝遁初而丧真。
故圣人之有忧,必建学而作人。
登斯堂而容与,揆厥号之所因。
昔三代之迭建,有明君与良臣。
设庠序与学校,囿一世于陶钧。
虽号名之各殊,要不外乎明伦。
秩天叙之五典,着仪形于八垠。
兹教隆而化浃,亦俗美而风淳。
政陵迟而弥季,慨圣远而言湮。
悲溺冠于霸汉,忿燔经于狂秦。
又杨墨佛老之乱真,汩民彝而沈沦。
世愈降而教弛,孰斯道之敷陈。
嗟礼崩而乐坏,学舍鞠为荆榛。
大伦斁而莫恤,祸于何而不臻。
幸斯文之未丧,际千一之昌辰。
圣祖之底法,绍百王之荒屯。
急先务而陈纪,建贤馆曰成均。
尊经阁兮屹峙,大成殿兮盘囷。
兹堂面阳而显敞,美哉既奂而且轮。
逮神孙之世守,咸成宪之是遵。
今圣主之肯构,蔚丹雘之惟新。
务隆师而造士,扷宗匠于簪绅。
博以文而约以礼,施善教之循循。
教睦姻与任恤,扫浮词之谵谆。
日讲磨而切磋,欣聚精而会神。
堂陛俨兮井井,俎豆硕兮莘莘。
事更老以崇年,罄蠲诚于精禋。
争观听于桥门,恪执事惟寅
蔼多士之振德,文与质其彬彬。
韫良玉于和樻,收骏蹄于翔麟。
养云飞之逸翮,育川泳之游鳞。
冠之高兮章甫,佩之长兮瓀珉。
争游艺而升堂,孰抱璞而垂纶。
扶宇宙之栋梁,植忠孝于君亲。
友兄弟而施政,信朋友而辅仁。
处唱随而嗃嗃,在乡党而恂恂。
化自达于一堂,令何劳于五申。
返淳风之雍穆,革浇俗之顽嚚。
终小子之有造,作席上之宝珍。
道自迩而及远,致万物之化醇。
此堂之所以明伦,之所以为邻。
余乃山泽之布韦,喜观光于用宾。
安得侍经帷而补衮职,赞圣学之精纯。
拟病暑 明 · 崔演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胡赫赫燋熇之烈焰,而毒夫人之心肠。
回禄喊呀兮虐焰炽,炎官煽怒兮火伞张。
铜融玉熠而土焦石烁兮,纳芒砀大包于烘煁。
四海渗涸而九泉枯尽兮,又何有大椿与邓林。
禽亸趐兮厌其羽,兽跼蹄兮惮其毛。
上殚飞兮旁穷走,犹不能遁形于钀鏊。
矧我人血气之柔脆,又何能以堪处。
膏液渴以枯居,志沈郁其谁与语。
跧尘臼之庳陋,方殿屎而龟缩。
昼多蝇兮扑吾面,夜足蜹兮噆吾血。
非秖惮神气之销铄,又将虞筋骨之摧折。
五月而惮暑,病侵凌而弥甚。
深惧夫灼烂灰灭之为祸,衣垢腻而汗如沈。
旃檀不能辟烦敲兮,轻箑岂足除热恼。
贫无以架其凉棚,术何能鼓其爽籁。
下土茫茫其广大兮,嗟余靡所聘兮蹙蹙。
拟欲挽天河而呼冷风,快乎纳凉而濯热。
空余怀兮不能果,宁甘心于首疾。
去吾中躁与外挠,辅冲虚而驾恬漠。
我所思兮在何所,故园渺渺兮江之渚。
直待秋风之一起,趁莼鲈吟归去
毁誉 明 · 崔演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孟子教我以炯戒,有不虞与求全。
究物情之相激,验毁誉之常然。
曰斯人三代之民,由直道而行之。
世质而风淳,绝浮议与夸词。
人化善而敏德,致上和而下睦。
政陵迟而俗革,慨真源之澌薄。
民胥渐而泯棼,纷利口之辩给。
谩不省夫自修,日遂非而辞愆。
责于人也甚详,务截截而善论。
膏摇唇而焰掉舌,虚为盈而有为无。
怒生水中之蟹,爱及屋上之乌。
互生毛而生疮,极百端而构捏。
相争长而竞短,有千岐与万辙。
酬一饭而要誉,报睚眦而成隙。
或纳交而缔怨,争鼓簧其祸福。
交浸润而肤受,乱飞语之锋起。
是与非其蜂午,荧惑人之心志。
斥山渊之龟玉,谓砾石之不似。
社栎拥肿兮,欲论材于杞梓。
纷纭妇翁之挝,反覆市虎之传。
附微蝇于逸骥,拟斥鴳于垂天。
岂但铄金销骨,亦可浮石而沈木
嘻噫上宇而下宙,几见烹阿而封墨。
然君子之慥慥,不求外而务实。
倘绝由而去媒,远谗佞而守确。
彼一毁与一誉,曾焉得为眩惑。
虽巧言之如簧,亦何损而何益。
阳文不害于窈窕,敦给难掩其倭傀。
顾何伤于日月,嗟易涸之沟浍。
吾固知君子之观人,实无关于进退。
抑志士之修己,不足介于忧喜。
孔圣子贡方人,而又自称必有所试。
云余生之昏憃,坐疏慵而招议。
事将脩而谤兴,德欲高而毁至。
誉众后而责人先,居悒悒之无已。
推今而监古兮,抚天下而长喟。
然止谤莫如自修,盍反求乎诸已。
观过而知仁兮,兹大人之能事。
彼过情之声闻,乃吾心之所耻。
从事于居仁由义,庶先圣先师之可企。
三代之兵若时雨 明 · 崔演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惟乾大而坤至,主资始与资生。
既长养以雨露,又发散以风霆。
交煦妪而覆育,物化化而形形。
彼秋霜之凛烈,非有意于肃杀。
行四德于利贞,是天地之成物。
信因材而笃焉,必栽培而倾覆。
验天道而推人事,嘉三代之用兵。
将耀德而绥远,匪徒事乎战争。
初遵养而时晦,蕴生成之至德。
答民望而除残,四海蒙其膏渥。
圣武之布昭,本柔仁而作极。
当三苗之侮逆,喜夏后之班师。
能格顽于文教,化浃骨而沦肌。
王泽渴而糜烂,忿桀德之慢虐。
民憔悴于烈焰,怨曷丧而指日。
倘非商王之云霓,哀我民兮何苏。
东西怨其后予,举相庆于攸徂。
东邻虐而炰炰,方炮烙之孔炽。
贼忠良于焚炙,王室烂其如燬。
施霶霈于孟津,韪宁王之吊伐。
韬车甲而包虎皮,示天下以不复。
兹皆树德而务滋,致应人而天顺
拯涂炭于一怒,又何劳于血刃。
嘘仁风而偃草,煦化日而施泽。
恩已及于禽兽,化亦覃于动植。
润万物而无声,混浸涵而沾足。
笼天下于优渥,泽岂止于霢霂。
咸发荣而滋长,庶品遂其生殖。
岂但枯荑之生华,见草木之萌达。
山不童而水不涸,胎不殰而卵不殈。
无此疆与彼界,浑均沾而拜育。
洽乎若时雨化之,孰衔冤于戈鋋。
近者悦而远来,其兴之也勃然。
仁已深而泽厚,宜享祚之长延。
何世降而风浇,慨膏泽之不下。
纷纷乐战而贪兵,争构怨而结祸。
乱杀气之模糊,但盲怪之发作。
伤太和而致沴,喟三精之雾塞。
更百代乾坤之大旱,无沛然之一雨。
是人谋之不臧,岂有关于时数。
噫不戢而自焚,抚千古而长吁。
吁嗟乎兵凶战危,几万骨之暴枯。
虽天吏未免夫今灾兮,矧穷黩而毒痛。
大武尚末尽善,又焉用夫孙吴
若然则吾将安取,仰揖让于唐虞。
喜雨 明 · 崔演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噫天人之交感,纷精祲之相荡。
徵休咎之类至,应迪逆犹影响。
时九扈之催候,属南讹之长养。
咨雨泽之愆期,灾剥近于骄亢。
悲谷薙之暵乾,叹嘒星于瞻仰。
劳宸念于六责,轸侧修于昧爽。
伊应灾之不文,知二簋之用享。
天既亲其克敬,神亦歆其肸蚃。
才微润之流础,云已同兮滃泱。
初靃霏于苑樾,旋飘洒于天仗。
分润色于林间,泫膏乳于畦上。
先我公而及私,泽汪濊而旁畅。
勃百昌而昭苏,嗤宋苗之助长。
苗已秀而岐兮,喜西成之有望。
致庶草之繁芜,民抃蹈而抵掌。
谁知一念之回天,恩已普于穹壤。
孰甘露之云祥,瑞无上于丰穰。
未有诚而不动,信操约而及广。
敛神功而若无,大难名于巍荡。
虮臣之偏休霶霈,颂屡丰而稽颡。
宰相须用读书人 明 · 崔演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艮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惟道源之出天,寓斯文于篇翰。
闻学古而入官兮,知博约之不畔。
彼百工居肆以成事,尚务勤而戒慢。
宰相百责所萃兮,系天下之理乱。
既震撼之镇定,又盘错之剖判。
伊负荷之殊重,作四方之桢干。
其犹殆,惕思危于累卵。
倘不资于多识,岂莅事而坦坦。
宜仕学之相优,守贞固于事干。
嗽芳润于六艺,探深奥于一贯。
衣仁礼之文绣,悦义理之刍豢。
佩韦弦而自儆,矫性禀之急缓。
从事于糟粕,慕高坚于仰钻。
察政事于风雅,究消长于系彖。
鉴成败于子史,爰取长而补短。
庶明体而适用兮,文与质其彪焕。
方真积而力久兮,辨金沙于披拣。
遂泛应而曲当,任舟川而霖旱。
润皇猷于黼黻,变化育于参赞
勤讲磨而采摭兮,制礼文之粲粲。
追轨迹于,斥功利于管晏。
蹈大方而植内,志弥确于患难。
交论道而经邦,可亨屯而收涣。
骋藻华于馀事兮,决天章于云汉。
文太平而敷贲兮,播歌咏而颂赞。
是真儒之能事,炳勋烈之烂烂。
何曲士之琐琐,徒剽窃其蠹简。
拟六经为囊橐,济奸宄而无惮。
兹岂文之罪哉,孽自作兮不逭。
推今而监古兮,修相职者盖罕。
仅有声于,笑刀笔于平、酂。
姚、宋徒筹其救时,房、杜只称其谋断。
光阴妻而陷逆,协没字而蹈患。
彼辩鼮及识凫,秖贻讥于戏玩。
抑伏猎与斲窗兮,何斗筲之足算。
幸宋祖之右文兮,有垂谟之灿灿。
窦仪之验镜,起后人之昏懦。
聊申戒于斯文,告当今之枢管伏猎侍郎斲窗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