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代谢西川提点刑狱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惟蜀中之右地,乃海内之上游。
家有刑书,知而不犯;
地为沃野,富以无求。
囹圄屡空,枹鼓几息。
久安周、召之化,寖成齐、鲁之风。
延见吏民,问所疾苦,谕以宽大之意,使无鞭朴之忧。
观其欢欣,见于眉睫,无以为报,莫知所言中谢。)
伏念臣赋命数奇,与人寡合。
以记诵之学,起畎亩之中;
以刀笔之能,供州县之役。
居无邑里之誉,孰为后先之容。
况兹罪戾之馀,宜在弃捐之数。
因缘过听,蒙被误恩。
备员理官,久出众人之后;
奉使诏狱,再为万里之行。
明大义以决疑,无儒者之效;
奉三尺以从事,有俗吏之讥。
自知甚明,人望何在!
岂期幸会,复与选中,用过其能,恩非所望。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以神明之德,当制作之时,乐与诸臣,慎守成法,明扬不次之位,期致非常之人。
顾臣之愚,何以为报!
谨当竭犬马之力,收桑榆之功,明慎庶刑,慰安远俗。
以身许国,不知蜀道之难;
视日近人,信有长安之远。
代贺兴龙节表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四序运而岁成,为地之统;
万物备而圣作,得天之时
敢忘事上之恭,窃有增高之意。
恭惟皇帝陛下当天受命,继圣承家,性成尧舜之仁,躬行曾闵之孝。
鉴观前载,考古义以御今;
退托未明,顺下风而问道。
方大冬之协律,仍千载之膺期,日月清明,光气充塞。
庶邦有众,愿效忠臣之心;
万年无疆,请祝圣人之寿。
臣莅官有守,称庆不遑,永怀盛德之行,更觉长安之远。
代谢赐历日表(一)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敬授民时,永惟王事之本;
钦崇天道,以协阴阳之和。
凡尔有邦,共承大赐。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以神明之德,成天地之能,尽万物同其仁,与四时合其信。
迎日推筴,极天地之至精;
叙事授方,修治朝之故事。
臣敢不以时宣政,因岁考功,庶宽水旱之忧,少逭简书之责。
代谢赐历日表(二)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君以民为心,既同其乐;
人以食为命,必谨其时。
爰举旧章,以兴嗣岁中谢。)
恭惟皇帝陛下聪明好学,制作顺民,生资尧舜之仁,躬行曾闵之孝。
与天同德,固无先后之违;
继古成能,宜有始终之合。
臣谨当布昭宽大,劝省事功,使无冻馁之忧,庶有涓埃之助。
代谢夔路提点刑狱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三巴之险,虽天下之畏涂;
一道之权,乃士伦之高选。
众之所慕,私以为忧中谢。)
窃以远之则怨,人之常情;
宠至而忧。
士之深虑。
粗识事君之义,岂敢辞难;
孰闻长者之言,不能无惧。
然臣忠有馀而智短,心益壮而力殚。
顾贪宠荣,何以称报!
重念臣术学无以应敌,容貌不足动人。
早以一经,误当公选,晚缘再黜,几失明时。
虽已往之莫追,冀方来之可补。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用地之道,乘天而行。
刑赏交修,功过并用。
稍宽罪戾,复在悯怜。
取其一日之长,付以百城之寄。
谨当益坚故意,以济暮年,志轻万里之行,身驱九折之险。
宣昭圣人之化,期于无刑;
竭输老马之能,托于不朽。
代谢赐恤刑诏表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皇心隐恻,念及庶方;
天语丁宁,形于一札。
伏读感叹,至于再三中谢。)
伏以克谨常刑,闻之在昔;
著为故事,方自本朝。
每于炎燠之时,屡下宽大之诏。
辉光四烛,囹圄一空。
人自不冤,刑由是措。
伏惟皇帝陛下以不忍之心而行不忍之政,当非常之事而有非常之功。
燕处清閒,不忘三木之被体;
功施动植,尚惧一夫之向隅。
诚意所加,孰不感动;
德泽之下,无复过差。
虽奉累圣之成规,实自一时之至意。
臣职亲讼狱,恭奉德音,实与吏民,同深庆抃。
代贺册皇后(一)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爰历灵辰,肇修内职
礼成一代,风动四方(中贺。)
臣闻朝廷之治本乎家,婚姻之道正乎始。
爰求茂族,用配哲人。
龟筮协从,人神同福。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忧深庙社,谋及子孙,既成天德之刚,复修阴礼之助。
本支百世,浸被周南之风;
寿考万年,膺受天下之养。
臣职当守土,世受懋恩,欣闻大礼之行,莫预外庭之贺。
代贺册皇后(二)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龟筮协从,古今同贯,盛仪既举,休气来临。
(中贺。)窃以三后兴邦,必有同心之助;
六朝成宪,著闻积德之升。
惟《关雎》左右之求,有《思齐》十百之报。
人有所仰,邦其永昌
恭惟皇帝陛下既圣不居,持成如始。
考图数贡,尽雨露之所濡;
纬地经天,宜阴阳之备位。
爰因诞圣,遂正洪名。
德配二宗,并有照临之意;
功施四海,居无怨旷之声。
岂意暮年,数逢盛事!
代贺册皇后(三)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功德兼茂,礼命载崇,庆自宫闱,逮于寰海。
臣某(中贺。)窃惟母以子贵,既三代之旧章;
位以次升,乃六朝之盛德。
惟紫庭之虚位,更宝历之累年。
虽圣念退抑以未遑,而天下属望之有在。
嗣既自出,天犹不违。
爰历灵辰,茂膺大典。
恭惟皇帝陛下夤畏天地,考法祖宗。
义胜私,出入诗书之府;
由今望古,度越周召之风。
爰兴举于上仪,用光华于盛旦。
室家胥庆,日月增明。
万物顺成,气得阴阳之备;
三灵锡羡,寿有冈陵之崇。
贺正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行夏之时,正得三元之会;
祝尧之寿,愿同万国之心(中贺。)
伏惟皇帝陛下勇智自天,光文协帝。
仁而博施,尽日月之照临;
圣而不居,究古今之治乱。
徒见成功之速,莫知岁用之微。
臣祗领郡章,亲逢盛旦。
建四三王之礼,更深太史之嗟;
举千万岁之觞,徒切封人之意。
代贺西安州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奉清庙之遗策,还职方之故区,恩赏并行,人神同庆中谢。)
窃以继志述事,孝之大原;
取乱侮亡,古之常道。
既重译之来享,而小丑之弗宾,金鼓一鸣,河山四裂。
匈奴之臂,告成太平之功;
藏郅支之头,永为夷狄之戒。
伏惟皇帝陛下勤于尧禹,英类祖宗,仁政而有勇功,文德以立武事。
表西郊之道,示无万里之行;
举外廷之觞,更上亿年之寿。
代贺生皇子(一)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甲馆告宁,天为百瑞;
恩言周布,欢动四方(中贺。)
臣闻圣则多男,人之所祝;
冠而生子,古以为祥。
恭惟昌期,宜有昭报。
上以慰两宫之念,下以为万世之基。
凡在寰区,举兴善颂。
伏惟皇帝陛下圣神文武,睿哲温恭,以天纵生知之资,务日就默识之学。
内修法度,焕然一代之文;
外服戎夷,终自两阶之舞。
承列圣之丕绪,方怀燕翼之思;
以百姓而为心,宜有子孙之福。
益著《思齐》之圣,更形《既醉》之诗。
十四月而生尧,已有同德之兆;
千万岁而寿武,愿同庶物之心。
代贺生皇子(二)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吉月令辰,是生元嗣
荣光休气,昭示圣期,天地合符,华夷交庆(中贺。)
臣闻王者之孝,以继体为先;
人子之心,以顺亲为乐。
惟时盛旦,显有休符。
幼徇成明,将主七庙之器;
抱孙弄稚,祗奉两宫之欢。
伏惟皇帝陛下以人为心,视民犹子,三刑设而未用,五兵储而不陈。
鸟兽虫鱼,咸得其所;
山川神鬼,亦莫不宁。
故得万物之欢心,而获百顺之显福。
国势定而加重,人心安而益舒。
四海同声,岂特封人之祝;
三灵效祉,不待高禖之求。
建昭代之盛仪,弗从故事;
第从臣之嘉颂,莫效微材。
论国子卖书状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右,臣伏见国子监所卖书,向用越纸而价小,今用襄纸而价高,纸既不迨而价增于旧,甚非圣朝章明古训以教后学之意。
臣愚欲乞计工纸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以求利,亦圣教之一助。
伏候敕旨。
〔贴黄〕臣惟诸州学所买监书系用官钱买充官物,价之高下何所损益;
外学常苦无钱而书价贵,以是在所不能有国子之书,而学者闻见亦寡。
今乞止计工纸,别为之价,所冀学者益广见闻,以称朝廷教养之意。
及乞依公使库例,量差兵士般取。
代乞郡劄子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一
臣近累具辞免新命,陈乞外任,伏蒙圣恩,未赐俞允。
愚诚不切,天听未回,义之所安,言不能已。
臣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义,施报之道也。
故上有好礼之君,则下有行义之臣,各尽其道,以致其和。
陛下于臣可谓尽礼矣,臣事陛下敢有不尽?
《传》曰「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又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夫古人之仕者三谏则去,岂怀怨嫉,自绝于君?
盖先王之制,其退以义,以防臣之苟容。
而忠臣之心,以去为谏,尚幸君之感悟。
今臣可谓不得其言矣,而况衰病寖加,筋骸莫彊,睛瞳昏眊,白黑仅分,又可谓不能矣。
负二宜去,尚欲何求!
臣若冒罪彊颜,奉诏居位,则累黩圣听,徒为空文,岂特言行相违,抑亦欺君卖友。
惟其守死,不觉烦言。
恭惟陛下惜臣之去,不若用臣之言;
临臣之恩,不若行臣之义。
察其迫切,忍不听从!
虽涣汗之命莫回,而匹夫之志不夺。
伏望圣慈早赐除臣一外任差遣
上林秀州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一一九、《崇文古诀》卷三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九、《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一、《八代四六文钞》第三四册、《古文渊鉴》卷五五
七月十日彭城陈师道谨奉书学士阁下:宗周之制,士见于大夫卿公,介以厚其别,词以正其名,贽以效其情,仪以致其敬。
四者备矣,谓之礼成。
士之相见如女之从人,有愿见之心而无自行之义,必有绍介为之前焉,所以别嫌而慎微也。
故曰介以厚其别。
名以举事,词以导名。
名者,先王所以定名分也
名正则词不悖,分定则民不犯。
故曰词以正其名。
言不足以尽意,名不可以过情,又为之贽以成其终,故授受焉。
介以通名,傧以将命,勤亦至矣,然因人而后达也。
礼莫重于自尽,故祭主于盥,婚主于迎,宾主于贽,故曰贽以效其情。
诚发于心而谕于身,达于容色,故又有仪焉。
词以三请,贽以三献,三揖而升,三拜而出,礼烦则泰,简则野。
三者,礼之中也,故曰仪以致其敬。
是以贵不陵贱,下不援上,谨其分守,顺于时命,志不屈而身不辱,以成其善。
当是之世,岂特士之自贤,盖亦有礼为之节也。
夫周之制礼,其所为防至矣。
及其晚世,礼存而俗变,犹自市而失身,况于礼之亡乎?
自周之礼亡,士知免者寡矣。
世无君子明礼以正之,既相循以为常,而史官又载其事,故其弊习而不自知也。
师道鄙人也,然有闻于南丰先生,不敢不勉也。
先生师道曰:「子见林秀州乎」?
曰:「未也」。
先生曰:「行矣」。
师道承命以来,谨因先生而请焉。
诗文二卷,敬以自效,不敢以为能也。
谨伛偻待命,惟阁下赐之。
师道再拜。
李端叔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师道启:前日秦少游处得所惠书,教以空灶舐鼎之说,勤恳甚厚。
窃怪足下无父兄之好,邑里之旧,面目相谁何,声气不接,顾知而赐之,足下安得此哉?
此迨少游有以欺足下,足下信之过矣。
少游之文,过仆数等,其诗与楚词,仆愿学焉。
若其杰材伟行,听远察微,仆终不近也。
足下以为少游何取而誉仆耶?
顾常与仆有游居之好,以仆之老且病,诚不忍其穷而死也。
嘘濡挽摩,借之声光,以幸百一,期以取信于人,而曾不知自累于不信,惟足下察焉,毋为所欺以重其过。
夫以一人之誉而收之不疑,可谓勇矣;
至其弃之,必以一人之毁。
列禦寇、季将军之所惧也,仆又甚焉。
足下谓仆之文类两苏,人情喜于自伸,蔽于自知,至其拟之非其伦,誉之非其情,亦知避矣。
两公之门,有客四人,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长公之客也;
张文潜少公之客也。
仆自念不敢齿四士,而足下遽进仆于两公之间,不亦汰乎!
如前所称,过于因人;
如后所称,足下自取之矣。
仆闻周人之言,以石之韫玉者为璞;
人之言,以鼠之腊者为朴。
郑谓周曰:欲朴乎?
周人大说,愿属目。
出而示之,死鼠也,唾之而去。
足下不惟其愚,辱先以书而愿见焉。
其词益下,则其求益厚,有如循名而督实,仆将不胜其责,而惧足下誉未绝口,而唾骂继之,敢告不敏。
师道再拜。
少游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一一九、《崇文古诀》卷三一、《宋史》卷四四四《陈师道传》、《宋史新编》卷一七一
师道启:辱书,喻以章公降屈年德,以礼见招。
不佞何以得此,岂侯尝欺之邪?
公卿不下士,尚矣,乃特见于今而亲于其身,幸孰大焉!
愚虽不足以齿士,犹当从侯之后,顺下风以成公之名。
然先王之制,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
夫相见所以成礼,而其弊必至于自鬻,故先王谨其始以为之防,而为士者世守焉。
某于公,前有贵贱之嫌,后无平生之旧,公虽可见,礼可去乎?
且公之见招,岂以能守区区之礼乎?
若昧冒法义,闻命走门,则失其所以见招,公又何取焉?
虽然,有一于此,幸公之他日成功谢事,幅巾东归,某当驭款段、乘下泽,候公于上东门外,尚未晚也。
拳拳之怀,愿因侯以闻焉。
某再拜。
张文潜1086年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师道启:近者足下来京师,不鄙其愚,辱贶以文,卒卒一再见,怀不得吐。
既别,欲一致问,因以自效,方事之不间,竟后足下,大以为恨。
及读足下书,乃仆所欲言者。
君子之所存,去人不远,惟设之于仆为不当耳。
嗟乎!
足下诚知我矣,亦既爱之矣,不识足下何从而得之,其得之于人耶?
其有以自得之耶?
得之于人耶,誉者可信,则毁者又可信矣;
有以自得之耶,则仆言未效而迹未接,窃有疑焉。
岂足下使人可疑,乃仆之不敏不能不疑耳。
古盖有之,目逆而道存,而仆不足当也。
以仆之愚,有以知足下,而谓足下何从而得之,仆过矣。
夫众言却金,三人成虎
仆惧足下有时不自信而信人,不待人毁而自毁矣。
仆以小人之怀为君子之心,则又过矣。
然所以言者,虽君子不可不戒也。
足下悯仆无以事亲、畜妻子,宜从下科,以幸斗食,疑仆好恶与人异情。
足下于仆至矣,仆何以得之,何以受之邪?
仆家以仕为业,舍仕则技穷矣,故仆之于仕,如瘖者之溺,声气不动而手足乱矣。
世徒见其忍而不发,遂以为好恶异人,此殆谈者过情,听者过信耳。
虽然,仆病且老矣。
目有黑子而昏华,瘯瘰侠于颈领隐起而未溃,气伏于胸腹之间下上不时,痔形于下体者十年矣。
志彊而形惫,年未既而老及之,足下虽欲进之,而仆不能勉也。
闰月甲子诏以河内公为相,是时自九月不雨,有司传诏未竟而雨,贵贱贤不肖下至房室女子,欢然相庆,天人之意如此。
仆方卧,闻之起立,尚可勉耶!
足下视此时如何,仆独得不勉耶?
羊鼎之侧,饥者吐舌,但未染指耳。
足下欲与仆居,将坐仆而沐熏之耶?
岂意其逃世而加束缚焉?
抑爱之过厚而欲常常见之与?
李耽家于濑乡,庄休老于蒙,田邑之间,复有昔时怀器而隐处者乎?
愿一览焉。
仆于书如贪者之嗜利,未尝厌其欲也。
谯祁氏多书,称号外府、太清老氏之藏室,愿与足下尽心焉。
益暄,惟为道重慎。
师道再拜。
江端礼1086年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四、《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八代四六文钞》第三四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师道启:学始于身而成于性,欲善其身而不明于善,所谓徒善者也。
徒善者非善之正也,是故学者所以明善也。
学,外也;
思,内也。
学以佐行,思以佐学,古之制也。
若其自得,则在子矣。
士之所戒,其惟名乎!
声实相从,如影之于形,短长曲直,惟形之使。
无实之名,黎人败焉,善人畏焉。
得且畏之,况求之乎?
言以述志,文以成言。
约之以义,行之以信,近则致其用,远则致其传,文之质也。
大以为小,小以为大,简而不约,盈而不馀,文之用也。
正心完气,广之以学,斯至矣。
辱问非所及,敬诵所闻,足下其择焉。
仆之不敏,勤无成能,惟于修文,略有师法,愧无异闻,虚辱盛意。
若曰量子以为教,如医之量药以当病,如工之量材以当用,子曾子盖能之矣,仆非其任也。
嗟乎,子之不逢夫子也!
与仆游者众矣,莫有问焉,子何问之下耶?
嗟乎,夫子之失子也!
尚幸来临,愿言其详。
师道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