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钟世美
元祐庙记 宋 · 钟世美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民国《安徽通志稿》卷三
元祐元年夏六月初吉贵池之人,无贵贱少长,咸相与谋曰:方今国家承平,仁圣在上,惠泽四海,天覆地载,可谓仁矣。
而我幸生斯时,目不识军旅之事,耳不闻烽鼓之警,以农桑渔樵自遂于田里,而子弟之秀者又服习乎诗书之训,以为世用。
安閒佚乐,不知老至,可谓泰矣。
一方之民,壤接千里,山无猛兽,野无盗贼;
年谷屡登,民无疫疠疾病痛呼;
祝申祷祠,则不旋顷而应;
左淮右江,波涛万顷,舟航上下,回樯一瞩,则安流而无虞:此非特上治之仁,而郭西之神阴相多也。
然则自昔至今,此邦之人与四方之行李适于此者,依神之灵,不为不久,而庙貌不庄,斋祠不脩,牛羊鸟鼠,穿蹂于庭除,而荆棘草莽,狼秽不治,曷足以称神灵之贶?
于是集力经营,不日而合,一洁新之。
尊其像貌,正其冠裳。
居有前宫,寝有后室。
门阙重庑,列卫在廊。
斋祠有庖,谒欸有房。
飞甍雕楹,丹垩藻绘。
轮奂之美,绝于一时,所以尽钦崇严奉之礼,而极池人之志也。
经始于元年七月,考之于年月。
是时,世美筦库于此,而邦人属以记之。
因观旧志,而问诸水滨,皆谓梁之昭明,昔至秋浦,食鱼之美,号其地曰贵池
然爱秀山之胜,屹然数峰,矫于云表,清溪环合,为一洞天,土地饶沃,人愿而质,尝低徊久之。
异时,昭明既殒,梁亦旋亡。
其神附于秀山之民,曰:「吾昔爱此,今帝锡此于我矣。
尔民能祀我,我其福之」。
于是民相与筑祠于秀山之阿,秋冬享祀。
有事必祷,有祷必应,民翕慕之。
唐永泰元年,置郡于大江之垠,而贵池之民又相与为祠于郡郭之西,于是郭西之祠,遍于江东
然以梁史考之,则昭明未尝至池,而旧志与诸水滨之言如此,岂非史之逸遗者欤?
昭明,武帝长子也,而世以九郎为称,盖不知其何故?
泰山神祠,亦以此纪之,岂非功德及民,而登秩于岳,则所谓九郎者,其泰山以郎序次诸神之号耶?
昭明,讳统字德施,母丁贵妃也。
生而聪敏,天资仁孝宽博,喜愠不形于色。
美姿容,善举止。
自为儿时,已喜读书,数行并下,过目悉记,讲解辨说,该通大义。
敏于文辞,游宴赋诗,落笔数十韵。
日与群公学士讨论商略,著述以为乐。
其成书至八十卷,而东宫聚书几三万卷
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曾未之有。
尤喜佛学,博极群经,招延闻士于慧义殿中,著《三谛法义》。
普通之元,甘露降于庭。
然居东宫,不忍违颜,而忽忽不乐,朝必留侍。
出虽燕居,坐必面西南向,而卧必面台。
遇召,则危坐达旦;
常参,则漏未五鼓,侍明于门。
丁贵嫔疾,而衣不解带;
贵嫔薨,扶丧还宫,至殡而水浆不入于口,每哭辄动绝而废食。
帝数强饭之,然终丧,日饷一溢,而不及果菜之味。
居常以风俗衰微,日入于侈靡,示躬俭以率之,而衣以浣濯,食不兼肉,服御朴素,无所绘丽。
唯嗜山水之胜,穿筑池亭于元圃之中,暇日与宾从游宴。
番禺侯轨问曰:「可奏女乐」?
昭明良久咏左思《招隐》云:「何必丝与山水有清音」。
而轨甚惭之。
敕赐大乐女伎,虽拜贶而弗用。
出宫二十馀年,而无声乐之玩。
幼于内省,尝遇何廷尉奏谳重狱,因而书之,蔽罪以杖,帝闻而喜。
时有所赦,则必使之讯免。
自加玄服,即省万机,文书奏报,旁午于前,或不以实,必照其奸。
然恕其咎,而无一人之辜。
时兵兴役繁,日常愀然而不自安。
米价腾踊,则必减食菲衣。
天寒久雨,则访贫窭之室、道路之饥以赈给之,人米十石,衣以襦裤,岁以为常。
死亡无以敛者,为之棺槥以瘗之,然皆密施,时莫之知,而天下率归仁焉。
其治诬人诱口之狱,驳刘仆举乐之议,停吴兴丁役之请,凛凛忠厚之文,有足观者。
因游得疾,比剧,犹手勒答诏。
左右欲闻,自伤贻帝之念,噫呜流涕,而沾襟为。
薨,年三十一。
帝哭之恸,敛以衮冕,谥曰昭明
建康之人,奔走宫门,号泣满路。
四方远近,莫不痛悼。
嗟乎!
以昭明之材德,而不及赞承大业,丕冒天下,使元元蒙泽,更生于兵戈丧乱之际,岂非天欤?
其仁心仁闻,有足以沦浃民心,感格天地。
去之几数百年,而血食一方,奄及江东,明灵阴德,及于庶民,靡然犹当时之慕。
岂非造理特深,而体天地运化之机,相为不息,以推仁民爱物之意欤?
是可颂也,谨拜手而献之。
辞曰:
泰初之一,自天先兮。
弥高六极,炳眇绵兮。
谁其得之?
明贤兮。
不显其灵,莫测渊兮。
大江之东,包山川兮。
秀峰环合,美林泉兮。
我昔眷此,今宅焉兮。
天胙仁孝,岁以千兮。
来相池民,福禄延兮。
精意感格,靡不旋兮。
云行雨施,职所专兮。
自江以南,望如天兮。
惟此池民,事之虔兮。
翼翼新庙,轮奂阗兮。
重堂靓深,藻绘蠲兮。
衮衣龙章,冕朱綖兮。
颙颙君王,存俨然兮。
四时享祀,如慕膻兮。
牲牷樽爵,肆前筵兮。
祥风景飙,来云軿兮。
幸神嘉娱,赐矜怜兮。
惟时酾泽,雨公田兮。
殄疠驱疫,室无愆兮。
降福穰穰,永不骞兮。
上方怀柔,格坤乾兮。
诸神受纪,景贶填兮。
检玉书,行昭宣兮。
进神显号,慰元元兮。
按:《昭明太子事实》卷下,清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