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定海重修妙胜禅院记绍圣三年四月八日 北宋 · 罗适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九、《延祐四明志》卷一八、《四明图经》卷一○、《四明文献考》卷一一五
元祐七年冬,予受命提点二浙刑狱事。
明年夏,出按明州定海,因之澥浦,经度创镇,舟过清泉,有梵刹焉。
枕河临道,竹深而林荫,气象洒然,清与神会,就之以避炎熇。
长老智荣师喜我之来,芬我以香,息我以床,睡足环视,物幽景凉。
观其院之揭名曰妙胜。
智荣师言:五代时姚绾舍地建之,初号永安
宋英宗皇帝登极,以治平改元,乃新今额。
熙宁五年,主僧元旦于州,愿作十方州,致广惠
首座淡交开堂,始昌禅席。
淡交住广惠,以智荣师继之。
予过时,智荣师造释迦殿,新厨廊庑,其功将成。
予已深嘉师能以禅人兴教事,起人之信也。
明年,师又使檀越严恕持书乞记,且云:以元祐八年冬经始之,至绍圣二年秋工告毕,凡为屋一百五十楹,佛像七身,粉绘庄严,华而不侈。
呜呼,天下为僧者多劳人以逸己,蛊我正法。
智荣师能了自性,不为己劳人,惟张大佛事,使四方衲衣缁侣得以安处乎般若之埸,晨兮升堂,夜兮入室,破迷袪惑扫空,了知如来正法眼藏与虚空等。
又能使一方白衣俗士信佛有大法门,可以出生死,灭罪业,各植大善根,入我佛境。
师之所存,不其伟哉!
予尝怪世之学禅者,自药山不许人看经之后,妄生疑情,不知药山为人破执,欲人言下,一决而悟,由不二法门直入无等等正觉,反以口耳所闻,纵横辨捷,自谓见性,弃经破律,荡无所守。
譬如操舟之人,不信柂楫,流浪江海,安能到彼岸耶?
又闻之药山,尝自看经,或有问者,药山云遮眼。
此善忘其指者也。
如来云:「以筏喻者,法尚应舍,而况非法」!
吾知药山真看经者也。
师为我谢学者,药山古佛,岂欺后世哉?
勉之。
绍圣三年四月八日记。
永乐教院记 北宋 · 罗适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九、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一
余成童时,好读书,而乡中无文籍。
乡先生朱叟绛世传《论语》、《毛诗》,皆无注解。
余手写读之,茫然不知义旨之罅隙,唯永叹而已。
庆历中僧智贤师、禹昭师,皆里释之秀者,同游钱塘,传智者教,以馀力事明静大师
贤通儒书,能讲五经、《论语》。
二师性明敏,志坚而气刚,各以儒释二家自负,不少下人。
余因得与二师游,假其书,叩其论议,日浸淫开发,闻此达彼,由是知圣贤之门墙,有可入者。
遂寻师访友,以终所业。
余知经术之为乐,权舆于二师也。
熙宁初,余以赴泗水,去乡凡二十有五年。
元祐六年,始按刑二浙。
明年春,抵乡曲,智贤已谢世,惟禹昭师迓余于王爱岭。
师虽雪眉松骨,老瘦成翁,其神清气,俨然若昔时。
叙别话旧,伤往而感来,遂相与泫然流涕。
师且告余曰:「此去东南三里,即蒋山,其院名永乐,老身之故栖也。
愿公临之」。
因与之踏云蹑翠,入长松之径,登堂皇,卷帘四顾,美乎哉,前岩后峰,左冈右陇,流泉若蛇,盘屈而东注。
东北有峰最高曰石柱,师曰:「以多大楞名之也」。
是时春色在物,夕阳满山,野花开而百鸟啼,微风起而白云乱,幽芳可𬅁,逸兴俄生。
于是与师扶栏握手,相顾而笑,论无生之法,尽涤有虑之尘。
缘言皆投机,默而心喻,何必须过虎溪然后称陶潜、远大师之忘形也与?
明日归溪南,师录其建院之因求作记,且曰:「蒋山者,人蒋珏之后,讳政字文通,避地居此,人以名。
梁天监中舍宅为海云寺,隋改曰海月。
唐末两为兵寇所焚,钱氏乾符中,乡人王惠僧道隆兴之,吴越王易名永安
本朝淳化中,贞惠大师常觉亦增葺焉。
治平初,赐今额」。
禹昭顾宇之已隳,劝檀那之植福。
有麻氏者,鸠信士,率财力,新大殿,作山门,次建法堂、僧堂、方丈、僧房、厨库及宾客之馆,凡七十楹,皆撤旧成新,易卑为高。
熙宁五年,终元祐八年
功告毕,余得师所录,久弗暇书。
易路畿右,坐颍昌府久要堂窃思之,自余登第三纪矣,乡曲少年,无登第者,亦无僧以儒释学自负如二师者,然则山川秀气,岂绝于吾党也?
必将有豪杰之士,发愤自奋,或儒或释,扬名天下者矣。
然则余老矣,不知能及其见否也?
因取其所录暨余与二师相遇之始末及前日归乡之新事,载之鄙文,使吾党少年他日观吾文,知我起白屋之艰。
若在故旧之难忘,能自激昂,以成厥志,此余作记之微意。
其院之畛域,则纪于碑阴云尔。
按:《赤城志》卷二九,台州丛书本。
洞山石桥 北宋 · 罗适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九、《三台文献》卷三、《浙江通志》卷三七、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一
距县东北隅半舍之近,有聚落焉,曰洞山
而一溪经其中,溪亦因山而名。
按图志,诘诸父老,而皆莫究其所称谓之由。
每以霖雨暴澍,诸壑毕会,则是溪漱齧堤址,汹汹不可禦。
昔为梁以木,济诸行者,曾无期月之固。
由是往来之人,常病其涉。
邑姓有应氏名宗贵者,实良民也。
其先京洛人钱氏霸国,始居于此,亦有承制而为校书郎者。
宗贵视昔桥之不能固,而人病其涉也。
遂一日集其族人与一乡之强有力者,议之曰:「桥之为患也如是,吾属馀金谷矣,将焉为哉?
苟能置石而易之,其利不亦博乎?
诸君勖之」!
于是各捐镪以给其用,召一释子普宁以督其役。
不踰月而桥成,凡植柱二十有五,镵板二十,为钱总五十万。
一邑之老幼,四方之商旅,有过而观者,莫不嘉叹之。
噫,东皋野人世服农力穑而已,非有文史之教也,非有法令之驱也。
其守镪啬以愚其子孙也,宜矣。
而能捐有馀之赀,兴无穷之利,以起千万人之嘉叹者,不其韪哉!
使之推夫是心,能择子弟,率亲戚,教之以儒术,已而成粹美之器,中廉能之选,俾德泽仁术有所沾润,其为利也,岂止若此而已哉?
彼之嘉叹者,又岂止千万人哉?
邑之士民罗适,嘉其存心也,为之序其本末而书之。
其同议者之名氏,则附于碑阴焉。
按:《赤城集》卷一四,临海宋氏刊本。
灌顶行业记 北宋 · 罗适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师卜居安洲,以波澜四绝,人迹不通,乃誓曰:「若使此地坦夷,来此讲经」。
未浃旬白沙涌出,地平如砥,乃讲《金光》、《法华》二经,以答嘉贶。
按:《赤城志》卷二二,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