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税与权
周礼折衷后序端平三年七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经义考》卷一二五、《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右《周礼折衷》上下篇,本名《江阳周礼记闻》,会失其上篇,先生犹子高斯道蒐录以归,二篇始完。
间举似泉使考功郎王辰应氏,贻书云:「郑诸说于是论定,宜以鹤山《周礼折衷》名之」。
窃尝闻先生谓此一经多可疑者,自先后郑传注以来,数千百年,无敢辄议,亦以关联须密,意其为成王、周公遗制。
至五峰胡子,断以为刘歆傅会。
荆舒祸天下,根于郑注「国服」一条。
逮吾先生,屡发其义,盖未病前一年,游蒋山有诗,尤为著明,今附载于此:「连年饮建邺,寤寐北山灵。
三过又不入,风雨盲其程。
一朝决会期,万籁不敢声。
断潢卷夕潦,别巘浮帝青。
因思山中人,昔者相熙宁。
不知学何事,莽制为周经。
群公咸其辅,弗误宗康成
相承章蔡后,九州半膻腥。
历年百七十,众寐未全醒。
三经犹在校,从祀犹在庭。
追维祸之首,千古一涕零。
大钧高难问,山空水泠泠」。
是游也,先生同产兄今礼部侍郎高定子实为本道转运副使,领宾客群从行,端平三年七月三日也。
鹤山师友雅言序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全蜀艺文志》卷三一、乾隆《蒲江县志》卷三、嘉庆《邛州志》卷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予登鹤山先生之门,盖历二纪。
以先生出入中外间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每一见则所闻辄一超绝。
先生返自南迁,起家镇泸,予执经从之,相携入京,登宥府视事。
洎赐环奉藩,以迄梦奠,湖海往来,永日清夜,瞻前忽后。
先生非圣之书不读,多发儒先所未言。
昉于甲午夏,以浃丁酉春,随所得录之,反复玩索,如入武库,如游宝藏,如登乔岳以观天下,斯所谓仰弥高而钻弥坚者。
呜呼!
以予四阅寒暑,凡所见闻如此其富,则二三子久相从游而不离左右者,又可想而知哉。
昔尝见先生移书蒙斋袁侍郎云:「某于六经名数文义,重下顿工,的然见古人所志所学,历战国暴秦以后无传焉。
极于五代之乱,影灭迹绝。
其间岂无经生学士,各随才分,有所建立?
然鹜于高远者,惟欲直指径造,以步步而行、字字而讲者为卑近。
其卑近者,则又以区区记诵、小小词章为学问之极功。
所谓合内外,贯精粗,百数十年间,始有讲寻,以发汉唐之所未讲。
又若于实未有所见者,剿说雷同,为声利计,以病吾道。
方欲通古今为一书,使有志于道者犹可推源寻流,而学未能信,不敢容易下笔也」。
呜呼!
先生此志未酬,而天夺之矣,岂不为千载之恨!
用备录师言,揭诸篇端,以著先生之志,亦因识吾侪小人后死者之悲。
有宋嘉熙岁在鹑火辰会大火,门人巴郡税与权掩袂书于武林孤山
易学启蒙小传序淳祐八年七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
《易》,函万象者也。
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至孔子时,《周易》独存,汉、魏诸儒颇纷错之。
朱文公采二吕氏、晁氏所传,著《易本义》,釐正文王、周、孔上下经与《十翼》,共十二篇,而各还其旧。
又以伏羲先天理数之原,特于《易学启蒙》而抉其秘。
图象咸本诸邵氏,间与袁机仲谈后天《易》,则谓尝以卦画纵横反覆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弗敢妄为之说。
与权曩从先师鹤山魏文靖公讲切邵氏诸书,乃于《观物篇》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反覆视之,皆成十有八卦,然后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小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二篇之干;
其互易之五十六卦,为上下二篇之用。
汉扬子云文王重《易》六爻,互用两卦十二爻。
唐孔颖达亦谓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
孔子就上下经名而序其相次之义,非邵氏此图,则后天《易》之旨,千载不明矣。
窃尝因此图而推之,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而已。
九者究也,万类盈物于天地间者,究之象也。
是故《易》以十八变而起卦,《玄》以十八策而生日。
大抵《易》六十四卦,不越《乾》、《坤》奇偶之九画,而《乾》、《坤》奇偶之画,又重为二,九而穷,穷则变,故《革》在先天当十八,二九之究也;
在后天当四十九,数之极也。
四十九而《革》去故,五十而《鼎》取新,开物于寅,帝出乎震,而循环无穷矣。
盖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河图》、《洛书》实互用之。
《先天》则《河图》之九,而分左右,皆叠二九而周乎六十四。
《后天》衍《洛书》之九,而分上下,亦合二九而总乎三十六。
邵氏此图,岂非明羲文之《易》,同中异,异中同也欤?
呜呼!
孔子《杂卦》一传,专以反对而发后天《易》互用两卦十二爻之深旨也。
学者潜玩《杂卦》,而参以子云、颖达之说,则于邵氏此图,信其为写出天地自然之法象矣。
朱文公殆亦留斯义以俟后人邪?
辄不自揆,敬述而申之,曰《易学启蒙小传》。
淳祐戊申中元日巴郡税与权序。
按:《易学启蒙小传》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周易古经跋(一 淳祐八年十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易学启蒙古经传》卷末
吕汲公元丰壬戌昉刻《周易古经》十二篇于成都学官景迂晁生建中靖国辛巳并为八篇,号《古周易》,缮写而藏于家。
巽岩李文简公绍兴辛未谓北学各有师授,经名从吕,篇第从晁,而重刻之。
淳熙壬寅新安朱文公表出东莱吕成公《古文周易经传音训》,乃谓编《古易》自晁生始,岂二公或不见汲公蜀本欤?
成公则议晁生并上下经为非,而文公《易本义》则篇第与汲公吻合。
与权向侍先师鹤山魏文靖公,讨论此经,将以邵子《观物》所言为断,著文王、周公正者八卦,变者二十八卦之繇辞于册,题曰《周易古经》上下篇,冠于《十翼》,以还孔子韦编之旧,使百世之下,学者复见全经,而附数公序辨于末。
天不慭遗,先师梦奠,倏踰一纪。
慨师友之凋谢,惧异学之支离,不量固陋,推本邵子所述,刊定《周易古经》上下篇如前,以卒先师之志。
而羲文经卦重卦大义,则于《易学启蒙小传》详之。
若夫训诂之真󸈠,讲解之得失,则有汉魏以来诸儒之说在,学者其审于决择哉。
宋淳祐戊申良月初吉,后学巴郡税与权谨识。
周易古经跋(二 淳祐八年十一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易学启蒙古经传
邵子《皇极经世》,于六经止取经圣人之手者四。
然四经中,《易》又经伏羲、文王、周公之手,则此经可谓最古。
而卷第最不明,盖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弼、韩康伯尤其罪之魁者也。
按史,费直虽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初不言分传以附经。
《魏志》谓郑康成始合彖、象于经,厥初犹如今《乾》卦,附之于后。
王弼,则自《坤》以下,各爻联缀之,标题乃以上经《乾传》至下经《丰传》分为六卷,已不知于义何居。
韩康伯又以上下《系》为七、八卷,而《说卦》为第九,则统《十翼》中,《序卦》为第十,《杂卦》为第十一,通谓之《周易》。
第九卷末,复以王弼《略例》足成《周易》,为十卷。
使文王、周公上下二篇之经不成二篇,而孔子《十翼》不成《十翼》。
汉魏迄今几千馀年,列于学官,专置博士,无一人能辩其非者,惑世诬民,抑何甚哉!
故曰: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至王弼、韩康伯尤其罪之魁者也。
先师魏文靖公在时,相与叹恨,尝欲刊正之而未果。
予既本邵子定著《周易古经》二篇,冠于《十翼》,以酬先师九原之志,而从丞相克斋游公质之。
吁!
前圣作经以俟后圣,而异学汩乱如此,顾惟晚陋,何敢轻议古人?
然不则道不见,知我罪我者察焉。
是岁日南至,与权再题。
周易古经跋(三 淳祐九年正月 宋 · 税与权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五、易学启蒙古经传
予既本邵子定著《周易古经》上下篇与《十翼》如前,而谓昉乱圣经者,汉、魏以来诸儒之罪,而王弼、韩康伯尤其罪之魁者也。
或靳之曰:「嘻,其甚矣!
《易》非王、韩,何以传至今?
子独不见先正尝黜与注疏异说者乎」?
予曰:不然。
《易》更三圣,虽暴秦焚书,《易》以卜筮获免,此殆天未丧斯文也。
按《西汉儒林传》,费直始以彖、象、《系辞》、《文言》十篇解说上下经,岂曾错杂二篇与《十翼》哉。
东汉马、郑首乱圣经,王、韩尤而效之,故范宁著论,谓「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其原起于王弼、何晏,其罪深于桀纣
桀纣之罪祸一世,王、何之罪迷历代」。
予尝考王、何与韩三人之本末,盖王、何同仕正始,而以曹爽兄弟为主。
尚老、庄,世讥其叙浮义则丽辞溢目,造阴阳则妙赜无间,然坐曹爽党而摈。
晏则自以为与夏侯太初、司马子元得《易》之神深者,亦坐曹爽而族。
康伯,虽孔氏颖达言其亲授学于王弼,然诋《序卦》非《易》之缊,已无忌惮,而史载其与袁宏辩谦亦卑,而无甚高论。
本朝接南北五代道丧文弊之后,一时名卿,姑以注疏不可倍,而矫士习之轻浮,遂使世之父祖诏子孙,师诏其弟子,锢成风俗,牢不可破。
不知《易》经数圣人手,而《论语》乃亲传孔门格言,岂彼晏等仕操、懿者,可污篇端而擅古注、集解之笔哉。
孔子大圣人,迁、固以为晚而喜《易》,读之韦编三绝
紫阳翁以《史记世家》订之,谓孔子反鲁,实哀公十六年丁巳,时年六十八。
然定《书》、删《诗》、正《乐》、序《易》、彖、象、《说卦》、《文言》,有「假我数年,卒以学《易》」等语。
然则紫阳翁盖信迁、固「晚而喜《易》」,而不信何晏《论语集解》「五十以学《易》」云耳。
虽弱冠而废死,康伯踰四十,惑于日者而病死,乃敢干乱文王、周公之经,而轻訾孔子《十翼》,揆以《春秋》斧钺,诛绝不贷。
而三圣遗经,奚待若人而传?
千百年间,仅有范宁声其罪而讨之。
子以予言为过,岂是非好恶果异乎我心之所同然哉。
因答或人,而志其说于此。
岁己酉正月与权谨三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