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时敏
石洞记乾道八年九月 宋 · 王徕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南湖以东,缭入田塍三里许,抵大山之麓阜,松障谷口,转径以入,竹木深杳,潴溪为潭,幅员数百尺。
侧溪面潭,为屋三十楹,所谓石洞书院郭德谊翁所创,东阳最佳处也。
七月中休,余与诸友始游焉。
午饮书院,问洞安在,众曰:「浙间方言,谓地之空隙处为衕。
此地两山夹涧,故云为洞,实非也」。
竟饮,散步四望,岩壁环周,不见其隙。
过松间小径,东北数十步,隔乱石,闻水声。
侧足入石口,可攀援而登。
清流飞沫,步武滋滑。
既上十数级,转步而北,两崖对峙如峭,阔才四五尺,高百馀尺,而长倍之。
石亘其底,呀洼屈折,乍衍乍狭,水盈其间,交络锵鸣,音如琴笙。
乔木美箭覆岩上,菖蒲际幽隙。
回顾岩之口,已密蔽而不可见,相与叹异。
导游者曰:「此未足讶,请前行」。
又北行数十步,土谷开明,丛翳益密,巨石盘溪,侧有异木,均荫其上,青藓被之,可藉可奕。
自是愈上,窈窕回曲,碧梧翠筱,傍溪相属,凡百步閒过石桥三,以达于横阁。
阁下瞷溪山,倚崖瀑流垂三丈馀,潨然坠潭下。
松桧,掩映前峰。
意以为地之胜于是焉穷,徜徉久之。
望小径隐隐林梢,曳杖而上,缘栈度涧,举趾数十,而百态又换矣。
侧西有小亭,蕉木花丛,掩苒红绿。
溪流北出双壁间,斗折蛇行,若有洞穴,明灭可见。
即之则水布石渠,激湍沸白,跣可上。
或尼之,乃从径而登,屈盘五十步,至上层,阴壑尤邃。
一峰中植,二水溜岩之脉,齧石为泓,深碧如鉴光相射,馀流潆湾,合于众峰之下。
亭揖虚籁,良有奥趣。
或叹曰:「过始望矣,盍亦止于斯」?
余曰:「极则止,画焉其可」?
又百步,上至小谷,石壁十丈馀,飞瀑下注为方潭,跨潭为亭。
黛蓄膏润,磅礴空翠,桂木茂郁,不植而蕃,黄花饶馥,泛满襟袖。
至是地愈峭险,乃止。
大都自谷口阶升,溪回山移,益进益奇。
旁出支乳,犬牙相蔽,窥顾转盼即异。
径缭而平,气和而明,异乎栖神寒骨,过清而不可久居者。
日将暮,反至双岩者。
盏斝错列水上,盖郭君命二子希鲁、希吕酌客,实觞而流之。
尽夕而归,意未饫也。
八月初吉,约徐次山、张伯永、乔德詹再游,极流觞之欢,遂宿书院。
诘旦德谊来会,指山间亭榭,乞名于予。
予曰:「是偶有得则可」。
中秋明日,又游于溪潭上,为待月之饮。
缙云生抱琴而来,鼓履霜幽兰之操。
谷口烟横,山空水明,又与曩游特异。
夜将半,客主或归或寝,乃独与希鲁步壑中。
当午,满两崖间。
水激岸摇,晕动崖壁,梧影荡漾,若揭寒濑。
宴坐阁上,隐然溟濛岚雾,想高亭云杪,规往,不果。
有会于心,因以名焉。
谓双崖得月之难,而人及见者罕也,目曰「月峡」。
小阁半山,路若穷而愈无尽也,目曰「岚关」。
高亭凌空,有太古意气,目曰「巢」。
是山之中多佳木美卉,物物异新,而于尤宜,故总而名之曰「桂壑」。
希鲁归以告,乞余大书,将刻之崖壁,乃为之书。
乾道八年重阳潼川王徕记。
按:道光东阳县志》卷二三,道光十二年刻本。
南湖乾道八年九月 宋 · 王徕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七、道光《东阳县志》卷二三
西园登西冈,纵目所及,群山双骛,挟持原隰,折而入于长衢。
西南峻岭插天,禹庙在焉,是为夏山。
夏山迤北,孤峰秀特,偃如弦月,青如螺髻,以压于澄清,是为黄坞塘。
其地东倾,众水趋焉。
郭德邻氏始增其塘表,外松里,芙蓉杂花周于水裔,水清而平者可百馀亩,号曰南湖
湖之北则郭氏居焉。
其南跨湖为堂,曰依绿。
画舫系堂阴。
荷花方盛时,主人数约客汎舟,把酒待月,月不可得,继之以烛。
再阅弦望,每怅佳景秘邃,未尽发也。
中秋之夕,云屯雨昏,浩叹良辰,有感而移,意造物者之故为是以针吾癖而自艾。
顷之,客有曹子周者款门曰:「月可需矣,吾子其出也」。
二三子卒去具酒殽,走仆治舟。
郭生伯清病留,李茂钦陪之,其徒悉行。
过紫微径,度小桥,行青松垂柳间,人影参错,或隐或见。
子周曰:「舟在南园,门扃若何」?
徐行前扣门,偶得入,相与助仆人挽舟,傍高荷以憩。
少焉云阴解驳,隙光穿漏,灏气浑茫,寥广悠长,水涵天碧,蟾桂孤明。
喜甚,举酒属客,引满更酌,旷如也,豁如也。
棹泛路,若转洲渚,物物更态,与昼多殊。
西陂浸山,倒植万类,杳袅冲融,翕忽异同。
夜向乙,万籁寂然,遥闻人声林莽间,望之若有若无,若一若二。
舟移近岸,则两生也。
问何能出,伯清曰:「偃息于床,竹影满窗,病者起,陪者跃,欲已不果,昧于一来」。
于是相顾而笑,洗盏更酌,剧饮以乐,恍若梦寐。
是日许生读《诗》至《豳风》,命之赋《七月》之章,音吐清畅,起予远思,眷然有怀,乃歌曰:「反旆兮东游,心西飞兮凝
白云低兮天之涯,夜如何兮黄鸟不可以久留」。
舍舟,及门而雨。
乾道八年重阳潼川王某德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