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高祖受命造唐赋表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言。臣闻上古灭迹以恢至道。
其次立名以扶大化。臣山谷之人。
顷为韩滉参谋性嫉恶。
臣性孤直。先朝露。
臣复故山。陛下拔臣。
口噤汗出。不敢论天下事。
然自开元天宝以来。耳目所接。
精经茂德。略有百人。
不沾一命。非不欲出。
无益所以不出。岂大国无人。
而党与之徒。未详菽麦。
骤居清贵。此由权臣上负明主。
下负苍生。中遏贤路耳。
是非邪正。势不两立。
唐有天下。赋敛甚薄。
刑罚甚宽。神人保和
鸟兽咸若。然而时有反侧逋逃之诛。
得无因乎。惟天启圣。
无有一物不得其所。书曰。
远人不服。来以文德。
德犹土也。广厚载物。
文犹火也。光明丽天。
剋金之象。生土之义。
盖闻朝出偫龙多士。如海出夜光明月。
所以别好恶而扇华夷。未有影不从表。
声不从听。圣德惟新。
颂声不作。臣下之阙也。
谨进高祖受命造唐赋一篇。论皇家大庆。
历祚延久。恍若光灵。
促臣上献。伏惟陛下赫赫巍巍。
与天同功。凤凰巢于阿阁。
麒麟乳于郊薮。臣之愿也。
无任冰谷之怖。谨奉表以闻。
诚惶顿首顿首。谨言。
太尉晋国公韩滉谥议(代太常博士李溪畅当作)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议曰。韩滉天然风操。
自建名实。驭下威重。
允凝绩用。顷天下兵兴。
务给财食。月计亿费。
王府一空。中岁小司徒
实专出纳。平准齿革之材。
贸迁虞衡之赋。邸无敛货。
韨均靡物。加以啬用。
殆复充盈。洎拥旄吴楚。
封略数千里。盛名大烈。
望而斯畏。严令山镇。
不可轻沮。谕意维扬
张瑗之谋戢矣。飞书斩将。
则沈清之乱平矣。采卫邦伯。
文武陪寮。怙势之徒。
负阻之族。莫不轧轧如也。
且天宝以来。江左无事。
物产资赡。文法浸宽。
贪夫徇财。小人趋利。
求兹官者。十恒八九。
柅能制动。丝克理棼。
过之所至。刑必纠之。
非能之不知。方矫时而为理。
兴元初。奸宄偷变。
震惊我师。首献方物。
奔贡汉中。庆赐遂行。
邦用由济。贞元初
岁不有秋。秦将歉食。
上忧乏用。人心大摇。
发廪救灾。不俟终日。
万钟继至。三辅斯给。
萧何转漕关中寇恂资用河内
皆以勤王干蛊。推功第一。
若敌而言。则之功非细也。
爰命作相。咨以财计。
用统邦赋。汉诚多。
超古之才。高谢主臣而已。
会登用日浅。其道未光。
然累行畴庸。可得而拟。
谥法曰。虑国忘家曰忠。
安君不念己危曰忠。安国荒馑。
济君艰难。属时多虞。
立权修赋。危已从怨。
忘家在公。得非忠乎。
谥法曰。刚德克就曰肃。
执心决断曰肃。刚而得位。
师克以贞。令出惟行。
刑其必犯。得非肃乎。
臣闻举善不必求备。易名是其大者。
昔谢炎定谥。特以忠肃褒荣。
何曾议谥。诏以忠肃追美。
勋劳。无忝前烈。
伏请谥曰忠肃。谨议。
礼部员外郎陶氏集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乐殷上帝。
上帝临下。
俾夫文星。
惊动民心。
二南六义。
在乎章句。
安乐哀思。
在乎音响。
君子入其国。
观其乐。
知其教。
制氏徒备乎铿锵。
此立言之大。
传称不朽。
易曰尚词。
词臣姓陶氏
讳翰
冀方思深之裔。
前汉青。
后汉谦。
东晋侃。
靖节白二先生
生人表秀。
閒朝育才。
方守省署。
庆钟于君。
开元十八年进士上第。
天宝文明载登宏词拔萃两科。
累陟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
喉舌密勿。
坛场破的。
无发不中。
行在六经。
志在五言。
尤精赋序。
朝出暮遍。
殷如奋铎。
声塞海隅
化诸溺音。
蔚公之容。
风山籁静。
然华实光于苑圃。
綦毋著作王龙标昌龄则其勍敌。
登公之门。
李膺之门也。
鲍马二京兆中书谢舍人良弼良辅侍御史李封殿中刘全诚名自公出。
名著公器。
神人所怪。
宁贵不名详矣。
大抵文体十年一更。
有体病而才赡。
有言纡而事直。
文胜而理乖。
雅艳殊致。
云和之源。
杳以无穷。
折为万派。
嗣子问儒为法官
捧先人之集。
霜露之疾。
将愬于吾綦母通问之世友。
抚事编次。
咨于彝训。
稽于故实。
是有冠篇之述乎哉。
信州刺史刘府君集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上天文明。
以配我朝。
光照四海。
丽于百谷。
主文之臣。
如太皞之于勾芒。
先甲之士也。
公姓刘氏。
名太真
天宝中
与兄太冲秀才之科。
兰陵萧茂挺目以孔门游夏。
官践御史左史尚书紫微郎秘书监刑部侍郎
时谓得人。
翕然慕义。
恐在其后。
君既耸善。
心亲人。
色与人。
行加人。
言胜人。
在位者见君之如此。
物恶其上。
自然不容。
君既施政。
春煦物。
雨濡物。
风动物。
惠归物。
在位者又闻君之如此。
主恩人望。
斯未之替。
竟免其官。
亮彼褊人。
不徵细故。
必获他咎。
窃名之党。
自此而坚。
然则于是清响不奋。
哮哓有声。
或以其言黩朝典。
贱子西向泣拜曰。
不然。
日月有蚀。
五星有孛。
故能成天之纪。
唐尧之时。
亦有谗竖。
故能成尧之大。
夫国有蠹。
如树之有蝎。
不敢𮆘焉。
役文之士。
惧祸之不暇。
朝夕虔惕。
苟无深疵。
不敢言瑕。
春秋暮矣。
温温生疾。
竟终馀水之上。
君门深而不得觐。
旧山迩而不得归。
明主方觉。
而君已没。
有文集三十卷。
游名山而窥洞壑者。
略举奇峰。
纪胜境。
至于鬼怪。
不可纪焉。
临终赋诗。
意不忘本。
凡古人所咏山水游仙田家之什。
脱罻罗走思以自适。
其可得乎。
奄忽之辰。
从表兄弟。
平生相爱。
手运遗札。
心存顾托。
冢子讽构厥德。
不忘前好。
得而叙之。
右拾遗吴郡朱君集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因都国出麟角凤喙。
为续断之胶。
与本无异。
朱君能以烟霞风景。
补缀藻绣。
符于自然。
山深月清中有猿啸。
复如新安江水。
文鱼彩石。
历历可数。
其杳夐翛飒。
若有人衣薜荔而隐女萝。
立意皆新。
可创离声乐友之什。
情思最切。
虽有谏职。
心游江湖。
谢病而来。
慕出尘之侣。
精好涅槃维摩经。
爱人为善。
有志未就。
终于广陵舟中。
识与不识。
聆风向义。
相与兴叹。
我主人延陵包君兵部李侍郎礼部刘侍郎
皆有托孤之旧。
子郁。
袭其先行。
敬事父友。
泣捧遗文。
祈余冠序。
监察御史储公集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圣人贤人。
皆钟运而生。
述圣贤之意。
亦钟运盛衰矣。
开元十四年
严黄门知考功
鲁国储公进士高第
崔国辅员外綦母潜著作同时。
其明年
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
此数人皆当时之秀。
侍御声价隐隐。
轥轹诸子。
其文篇赋论。
凡七十卷。
虽无云雷之会。
意气相感。
而扶危拯病。
绰有贤达之风。
拔身虏庭。
竟陷危邦。
士生不融。
可以言命。
然窥其鸿黄窈窕之学。
金石管磬之声。
如登瑶台而进玉府。
灵扃邃宇。
景物寥映。
绿流翠草。
佳木好鸟。
不足称珍。
嗣息曰溶。
亦凤毛骏骨。
恐坠先志。
溯洄千里。
泣拜告余曰。
我先人与王右丞
伯仲之欢也。
相国缙云
尝以序冠编次。
缙云之谪亡焉。
后辈据文之士。
风流不接。
故小子获忝操。
伏恐魂游无方。
嗤责造次。
茫茫古道。
不见来者。
岂以龙战。
害乎鹿鸣。
齐竽竞吹。
燕石争宝。
呜呼。
薄游之士。
未跻一峰。
己伐其峻。
登阆风者。
乃知其迤逦昏明。
掩豁将尽。
复通之者。
其若是乎。
戴氏广异记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予欲观天人之际。察变化之兆。
吉凶之源。圣有不知。
神有不测。其有干元气。
汨五行。圣人所以示怪力乱神。
礼乐行政。著明圣道以纠之。
故许氏之说天文垂象。盖以示人也。
古文示字如今文不字。儒者不本其意。
云子不语。此大破格言。
非观象设教之本也。大钧播气。
不滞一方。梼杌为黄熊。
彭生为大豕。苌宏为碧。
舒女为泉。牛哀为虎。
黄母为鼋。君子为猿鹤。
小人为虫沙。武都女子化为男。
成都男子化为女。周娥殉墓。
十载却活。嬴谍暴韨。
六日而苏。蜀帝之魂曰杜鹃
炎帝之女曰精卫。洪荒窈窕。
莫可纪极。古者青乌之相冢墓。
白泽之穷神奸。舜之命夔以和神。
汤之问革以语怪。音闻鲁壁
形镂夏鼎。玉谍石记五图九籥。
说者纷然。故汉文帝贾谊
问鬼神之事。夜半前席
志怪之士。刘子政之列仙。
葛稚川之神仙。王子年拾遗
东方朔之神异。张茂先博物
郭子潢之洞冥。颜黄门之稽圣。
侯君素之旌异。其中神奥。
陶君之真诰。周氏之冥通。
而异苑搜神。山海之经。
幽冥之录。襄阳之耆旧。
楚国之先贤。风俗所通。
岁时所记。吴兴阳羡
南越西京。注引古今。
辞标淮海。裴松之盛宏之陆道瞻等。
诸家之说。蔓延无穷。
国朝燕公梁四公传。唐临冥报记。
王度古镜记。孔慎言神怪志。
赵自勤定命录。至如李庾张孝举之徒。
互相传说。谯郡戴君孚幽赜最深。
安道之允。若思之后。
邈为仆射为吴隐士。
世济文雅。不陨其名。
至德初。天下肇乱。
况始与同登一科。君自校书饶州录事参军
时年五十七。有文集二十卷。
此书二十卷。用纸一千幅。
盖十馀万言。虽景命不融。
而铿锵之韵。固可以辅于神明矣。
二子钺雍。陈其先志。
泣诸父友。况得而叙之。
江西观察度支张侍郎南亭花林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洞庭。左彭蠡
公所临也。先庚式武。
后甲徵文。公所总也。
夫以清净和平之德。下施于民。
犹之不理。既当其乐。
不观其华。不在吐曜腾光。
自开自落而已。欣戚之气。
实栖其閒。绣衣使者词客张君。
相閤之贤从事。于公疆理。
一曰均赋。二曰省徭。
三曰主文能中质。兹亭之乐。
其可节乎。盖取之明离丽君子健应之象。
韦庶子宅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洛下邺中。兰亭岘首。
文雅之盛。风流之事。
盖一方耳。今席有芳樽。
庭有嘉木。饮酒赋诗。
皆大国圣朝偫龙振鹭握兰佩玉者也。在古其有陋乎。
在今其有荣乎。终宴一夕。
寄怀千载。是时也。
暮春骀荡。孟夏恢台之交耳。
朱拾遗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楚天暮秋。衰草多霜。
我送朱兄。置酒寒塘。
他方有遗名之人。语出世之事。
昔我大师居毗耶离方丈之室。以虚空量。
纳诸偫有。为法而来。
难于酬对。兄辩才者。
精于语默。雪山有草。
可生醍醐。上贤不自丰。
故贫也。上智不任数。
故乐也。言出以机。
在心为咎。故慎也。
和平发中。金玉铿锵。
如秋水之溢塘。殊不知长松倚空。
远鹤孤唳。如兄也。
将刀画水。水中不断。
以道亲人。人何有别。
何山不可以为家。何水不可以泛舟。
我送朱兄。浮于乱流。
主明不在谏。故谏臣在澜漫之游。
江西李大夫东湖赋诗送宣武军赵判官还使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相国大司徒统戎于汴。汴之介者。
有长鬣广颡。乘遽四方。
交驩诸侯。以利军实。
大夫待以加等。问其所欲。
相国于其君。义疏而后有诫。
诫存而后有别。此敬相国而及子。
其告复。乃赋平字之什以宠之。
春秋之义。凡君子之嘉一善接一士。
皆欲有所用。必相其宜而比之。
昔代之阿鄄。燕侵河上。
晏相之荐穰苴。文能附众。
武能威敌。果却燕晋之师。
韦处士东阳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珠玉在渊。在深林。
士不定方而处。东阳佳地。
楼上隐侯八咏。溪中康乐之赠答。
韦生翱翔。若复故都。
会予放逐。相逢姑蔑之山。
所裁新诗。婉而有意。
凡游山水。苦无卷轴。
复无幽人携手。一何异飞鸟一翼。
行车只轮。眼界孤矣。
放言自遣。以贶处士乎哉。
张鸣谦适越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司空十四尚书左仆射缵。五代孙曰鸣谦
问行于我。我对曰。
乃祖蹈道隐黄鹄山。乃先敦德朝阳山
今子洽闻。继修先好。
是一门而三隐矣。台仲之处也。
云翔冥廓。亦复何碍。
又将嫁于四方。余常适越。
东至。南登天姥。
天姥而西即东阳太末姑蔑之地。
盘桓乎弋阳。其山霞锦。
其水绀碧。其鸟好音。
其草芳葩。夺人眼睛。
犹未丽也。仙人城在其上。
可以汰神。可以建文。
可以栖□子独不见错诛而回乐乎。感隙驷之末光。
事涂龟之修龄。观万化之始终。
道训曰。处其厚不处其薄。
丈夫之事。予亦从此逝矣。
适人之适。孰与自适其适乎。
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传称公侯子孙必大也。天宝末
安禄山反。天子去蜀。
多士奔吴为人海。帝命乃祖掌乎春官
介圭建侯。统江表四十馀郡。
雷行蛰动。时摇笔获登龙门
断乎礼部。讫乎吏部
陈谋沃论五十载。感恩怀故。
今复得子。盖天赞予。
不夺前好。铺耀光列。
庆钟于后。相如植文。
文以澡行。行以宣业
盛而罔有不安。身安而后坦虑。
坦虑而后造适臻其平。我恢拓寻度。
不在职之小大。禄之厚薄。
在蛊乃事也。十连之方。
九层之霄也。使乎东洛
尽族而来之谓何。夫宣洞邑险而栖盗。
古不偃兵。今则不然。
革其土。乐其民。
安其俗。阜其
客有乘坚策肥。缓步阔视者。
张厥羽翰。待风而振。
予见子之达也。雅之略曰。
有华皇皇。公所以宠大夫也。
仙游记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温州人李庭等。
大历六年
入山斫树。
迷不知路。
逢见漈水。
漈水者。
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
寻声渡水。
忽到一处。
约在瓯闽之閒。
云古莽然之墟。
有好田泉竹果药。
连栋架险。
三百馀家。
四面高山。
回还深映。
有象耕雁耘。
人甚知礼。
野鸟名鸲。
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
无故不得杀之。
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
为众所伏。
容貌甚和。
岁收数百匹布。
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
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
袁眺贼平未。
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
愿来就居得否。
云此閒地窄。
不足以容。
为致饮食。
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
斫树记道。
还家。
及复前踪。
偫山万首。
不可寻省。
宋州刺史厅壁记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商邱之地。辰火之宿。
孟诸之湄。阏伯所迁。
微子所封之国也。厥贡絺纻。
厥篚纤纩。有蒙卢二门。
有雎涣二水。炊骨易子。
陨星退鹢。仲尼伐树
子罕之弃甲。皆此地焉。
梁孝王时。四方游士邹生枚叟相如之徒。
朝夕晏处。更唱迭和。
天寒水冻。酒作诗滴。
是有文雅之台。清泠之地。
雁鹜之所栖集。园苑三百馀里。
制度法于长安。汉末始置为雎阳郡。
皇家大臣房梁公尝牧此州。今相国彭城刘公勋德有光。
亦典此郡。前破李灵曜
后破李希烈。为梁开路。
而东方诸侯。井赋盐泉
所入岁约三千万缗。商在其外。
明年。西朝天子。
天子嘉之。俾平水土
乃拜司空。俾敷五教。
乃拜司徒。入参大政
出曜威武范阳君以智略佐之。
御史中丞行军司马节度留后而领于是邦。幕府得人。
于斯为盛。下车之日。
无土不殖。翳野。
舟舻织川。城高以坚。
士选以饱。诗所谓谁谓宋远。
谁谓河广者矣。自贞观以来。
列名氏者。以房梁公为首。
存乎东壁。大历之后。
继声躅者。宜司徒公为首。
遂刊于座右。贞元五年四月十九日记。
湖州刺史厅壁记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江表大郡。吴兴为一。
夏属扬州。秦属会稽
汉属吴郡。吴为吴兴郡
其野星纪。其薮具区。
其贡橘柚纤缟纻。其英灵所诞。
山泽所通。舟车所会。
物土所产。雄于楚越。
临淄之富不若也。其冠簪之盛。
汉晋以来。敌天下三分之一。
刺史沿革不同。或称太守
或称内史或称都督
他州或否。如鲁史晋乘。
侯牧一也。其鸿名大德。
在晋则顾府君秘秘子众陆玩陆纳谢安谢万王羲之坦之献之。在宋则谢庄张永褚彦回
在齐则王僧虔。在梁则柳恽张谡。
在陈则吴明彻。在隋则李德林
国朝则周择从令闻也。颜鲁公忠烈也。
袁给事高谠正也。刘员外全白文翰也。
于頔大夫作塘贮水。溉田三千顷。
使君词。唐景皇帝七代之孙。
先公尚书公大夫奕叶之勋。有功于民。
公实嗣之。孔悝鼎。
天下重器。天王褒拔于公陟襄阳节度
李公陟当道观察。统诸道盐铁转运。
二牧既陟。唯公盘桓。
鸿鹄不飞。飞即摩汉。
其逋者复。其危者
其忧者泰。所谓善缉。
于是拓郛耰莱。就便除害。
政之馀力。作消暑楼于南端。
复亭署于白蘋洲。聿兴废土。
光明敞豁。涌出溪谷。
其旧记吏部李侍郎纾撰。其图经竟陵陆鸿渐撰。
使君总两家之说。俶落晋宋。
讫于我唐。凡一百九十七人。
及历代良二千石。仪形略也。
铺张屋壁。设作存劝。
竦神告人。春秋不朽之义也。
贞元十有五年十二月哉生魄华阳山人顾况述。
嘉兴监记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正德利用。阜财足食。
国之本也。天宝末
天下兵起。乾元初
上司奏议。宜以盐铁之职。
总以社稷之臣。斡乎山海之利。
以富人也。淮海闽骆。
其监十焉。嘉兴为首。
朝廷以是蠲贷恒赋。实乎大内
大臣奉法。为事选人。
拔其贤干。升于宪署。
以宣原隰光华之宠。趋其署者。
如好鸟之栖茂林相国刘公。
尝以大监小州不相若也。故其职员不忝乎爵秩。
其刀布必倍于租入。渤海高君日伦。
世以勋烈。缓步阔视。
胸襟洞开。中有方略
不循进级。故一廷评
于兹二纪。倾酒定交。
掷金韨义。不饵不仁之
前使张侍郎滂王尚书纬。总其卜式宏羊之计。
遂有采山煮海之役。十年六监。
兴课特优。至是未期。
从百万至三百万。(一作监)贾人。
各得其所。故端介之节。
风彩自高。继夫漕运。
波委陆溢。此天下之利器也。
可示人乎。夫以步光莫耶。
切玉如泥。刜钟无声。
不以一割均其铦钝。君子以知人则哲。
无德不酬。鸿飞九霄。
骥骋千里。前秘书省著作佐郎顾况
使臣之得人。贞元十七年岁在辛巳正月朔记。
华亭县延陵包公壁记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陶氏之隐诰云。张李二君。
勤行仁义。异代同德
庆钟包君。鲍靓通灵之士。
秦有包邱。汉有包咸
世为学官。随晋南渡。
今为延陵人也。隋书儒林传。
包恺包愉兄弟。皆治汉书。
从子弟千馀人。树碑纪德。
惟皇六叶。鸿胪宣力于王室。
著作垂名于当代。起居祭酒
声隐都野。与翰林供奉晁析其流派。
君辟秀才。以文字自附。
尝梦入冥府。浃时而苏。
根于修短有开之兆。言地下之法。
峻于人閒。颇符干宝搜神之事。
随难奉天。重围暗解。
上抚其背。而春官亦以宾礼待之。
及为华亭。有辟田增户均赋爱人之政。
语曰。千室之邑。
百乘之家。由也可使治其赋。
而君实有之。旧章壁记。
记其官叙。野史之流也。
平原之谷水昆山鲈鱼莼菜
海错陆产。彼何人而不知。
今记其异。庶有补于化耳。
宛陵公署记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博陵崔公端。宪台九江
涉吴换虢。三牧作乂。
仁声上腾。上褒之以宣歙等州团练观察采石军使
内栖茂行。外传纯德
德铺生人。生人受赐。
所部无事。缉乎井屋。
高栋大庑。楼传高亭。
署以崇牙。虔君命也。
略五千架。圬墁赭垩。
烛乎一川。竹钉木屑。
皆适所用。前镇未之有也。
其辟一士。未尝不当其任。
其裁一。未尝不以忧人为心。
兵马使南阳伯阳承公指挥
应接不暇。广而不费。
华而中俭。堡有严柝。
封有巨防。巢洞之寇。
化为平民。铜官战马牛渚姑熟之隘。
笼波络谷。莫不帖焉。
夫宣户五十万。一户二丁。
不待募于旁郡。而宣男之半。
已五十万矣。蹠劲弩。
耀雄戟。吞敌如脯。
戎心不启。其或有启戎心。
备锐而袭之。淮海之援。
过宾之宠。亦所以补凡例也。
庚辰年正月下旬日。前秘书著作顾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