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对大㪷酌酒判元日会序宾光禄以大㪷酌醴祈黄耇比部以无令式勾徵诉称以引以翼古之道也) 盛唐 · 王昌龄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设樽养老。序宾惟贤。
将必发乎直言。用光被乎孝德。
徵元会之燕射。展古义于君臣。
金奏洋洋。合明神于九变。
青气霭霭。布庆云于一色。
则当嘉宾戾止。彝伦孔彰。
偫儒就经之日。天子尊师之礼。
袒割以俾其冕旒。乞言以成其福禄。
昔之所废。今之所崇。
瞻彼有司。未详光禄
嗟引翼之攸懵。何令式之无稽。
徒欲致讥。诚堪耸诮。
对荐贤能判(甲荐贤能之士三诣公车试皆高第表请锡彤弓廷尉致诘词云三适有功) 盛唐 · 王昌龄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俾尔公侯。敬服王命。
乃升贤俊。昭宣训典。
惟甲蕃屏有垣。既孜孜于审择。
黜陟咸若。亦贤贤而修贡。
三诣三适。登汉室之明科。
九德九徵。赞虞臣之寅亮。
有如取火于燧。故能任事加爵。
且汝惟勿伐。则继圭瓒不诬。
今也自贤。岂曰彤弓是允。
与其表请。孰若谦光
廷尉有词。匪伊妄作。
李侍郎 盛唐 · 王昌龄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龄拜手奉书吏部侍郎李公座右。夫道有一。
昌龄有心。明公有鉴。
三者定矣。而又元气潜行。
偫动相鼓。乘时则利。
遇难则否。斯亦分于数矣。
今或者谲觚旁礡。以为己任。
发心不中。中无不通。
虽大愚之人。犹知不可。
况贤智之士乎。兹数者。
如昌龄之心。非不知也。
明公之鉴。非不明也。
明公能以至虚纳。惟昌龄敢以无妄进。
故未便绝意。愿就执事陈之。
明公以为隅曲。置之度外。
则昌龄未识定分。为向时之客。
乘时不利。动则遇否。
至虚不纳。无妄不进。
将使天下之士。永绝望于明公矣。
岂独小人哉。初闻明公克举大体。
不尚小节。竭智附贤。
贯道选数。亦已确镇外物。
翕然有归。于是穷居独閒未用之士。
将遁幽贞千里。未审明公何以待之。
夷吾穷困。乐毅羁旅。
孔明躬耕。子房养志。
此四贤未遇之时。则乃不遇。
意固不能俛首跼步。与众人争得失于吏曹之门。
就使四贤生于明时。无所服用
下士之不若也。亦当与众人四方而来。
竦于明公之门。未审明公何以处之。
伏惟明公居堂上之阴。知日月之次。
睹堂下之士。知四方之贤。
若者终不自若也。伏惟明公熟察焉。
天生贤才。必有圣代用之。
用之于天子。先自铨衡
明公主司天下。开塞天下之所由也。
可不慎之。嗟乎。
持衡取士。专在文墨。
固未尽矣。况文章体势。
其多面焉。苟不相容。
则太迂阔。一时不合。
便即弃之。伏恐伤钩赜之明。
结志士之怨。吁可畏也。
又有恢恢无明。精诚洞物。
大不施小。屈于章句。
盖屈寸而伸尺。小枉而大直。
君子行焉。傥斯人也。
木讷自守。默然而退。
明公不以为贤。是小人敢正颜色。
鼓喉舌。欲伸大直于明公
能容之否。所为直者如何。
明公若以为偫区一举。自有常式。
富贵为怀。曾莫下视。
明公何以异近代合古人。匪惟高贤雅量。
在小子亦知之矣。明公昔未居此任。
岂不曰伊人也。弃正任巧。
我为宗臣。必将革之。
操持升降。正在今日。
伏愿密运心镜。俾无逃形。
振拔非常。以资天轴。
乃明公论。则振拔者亦膺摩赤霄。
必将逆进其类。以光王国。
自迩及远。其谁曰不当任乎。
一为元龟。自可数千百年不衰其政矣。
敬之无任。使小人之口。
波荡振骇。君子訚訚。
以俟贤俊。昌龄久于贫贱。
是以多知危苦之事。天下固有长吟悲歌。
无所投足。天工或阙。
何借补之。苟有人焉。
有国焉。昌龄请攘袂先驱。
为国士用。棼丝之务。
最急之治。实所甘心。
昌龄岂不解置身青山。俯饮白水
饱于道义。然后谒王公大人。
以希大遇哉。每思力养不给。
则不觉独坐流涕。啜菽负米。
明公念之。直科不得不谋其始。
夫惟明公深念之。投报徇义。
非一言而能尽也。昌龄常在暇日。
著鉴略五篇。以究知人之道。
将俟后命。以黩清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