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崔棁五代
贡举人复诣国子监谒先师奏 五代 · 崔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臣伏见开元五年敕。每年贡举人见讫。
宜令引就国子监谒先圣先师。学官为之开讲质疑。
司设食。其监内得举人
亦准此例。其日清资官五品以上并朝集使并往观礼。
永为常式。自经多故。
其礼寖停。请举旧典。
请落第举人得自陈诉奏 五代 · 崔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臣谬蒙眷渥。叨掌文衡
实忧庸懦之材。不副搜罗之旨。
敢不揣摩顽钝。绝杜阿私。
上则显陛下求贤。次则使平人得路。
但以今年就举。比常岁倍多。
科目之中。凶豪甚众。
每駮榜出后。则时有宣张。
不自省循。但言屈塞。
互相朋扇。各出言词。
或云主司不公。或云试官受赂。
实虑上达圣聪。微臣无以自明。
昼省夜思。临深履薄。
今臣欲请令举人落第之后。或不甘心。
任自投状披陈。却请所试与疏义对證。
兼令其日一甲。同共较量。
若独委试官。恐未息词理。
倘是实负抑屈。则所司固难逭宪章。
如其妄有陈论。则举人乞痛加惩断。
冀此际免虚遭谤议。亦将来可远久施行。
倘蒙圣造允俞。伏乞降敕处分。
朝会乐章制度奏 五代 · 崔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案礼云。
天子以德为车。
以乐为御。
大乐与天地同和。
大礼与天地同节。
又曰。
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故乐书议舞云。
夫乐在耳曰声。
在目曰容。
声应乎耳。
可以听知。
容藏于心。
难以貌睹。
故圣人假干戚羽旄。
以表其容。
发扬蹈厉。
以见其意。
声容和合。
大乐备矣。
又案义镜。
问鼓吹十二案。
合于何所。
答云。
周礼鼓人掌六鼓四金。
汉朝乃有黄门鼓吹
崔豹古今注云。
张骞使西域
摩诃兜勒一曲。
李延年增之。
分为二十八曲。
梁置鼓吹清商令二人。
唐又有棡鼓金钲大鼓长鸣歌箫笳笛。
合为鼓吹十二案。
大享会则设于悬外。
此乃是设二舞及鼓吹十二案之由也。
今议一从令式。
排列教习
文舞郎六十四人。
分为八佾。
每佾八人。
左手执籥。
礼云苇籥。
伊耆氏之乐也。
周礼有籥师
掌教国子。
尔雅曰。
籥如笛。
三孔而短。
大者七孔。
谓之簅。
历代以来。
文舞所用。
凡用籥六十有四。
右手执翟。
周礼所谓羽舞也。
书云。
舞干羽于两阶。
翟山雉也。
以雉羽分析连攒而为之。
二人执纛前引。
数于舞人之外。
舞人冠进贤冠。
服黄纱中单。
皂领褾。
白练●99E0裆。
白布大口裤。
革带。
乌皮履。
白皮袜。
武舞郎六十四人。
分为八佾。
左手执干。
干楯今之旁牌。
所以翳身也。
其色赤。
中画兽形。
故谓之朱干。
周礼所谓兵舞。
取武象。
用楯六十有四。
右手执戚。
斧也。
上饰以玉。
故谓之玉戚。
二人执旌前引。
旌似旗而小。
绛色画升龙。
二人执鼗鼓。
二人执铎。
周礼有四金之奏。
其三曰金铎以通鼓。
形如大铃。
仰而振之。
金錞二。
每錞二人举之。
一人奏之。
周礼四金之奏。
一曰金錞以和鼓。
铜铸为之。
其色黑。
其形圆若权。
上大下小。
高三尺六寸有六分。
围二尺四寸。
上有伏虎之状。
旁有耳。
兽形衔镮。
二人执铙以次之。
周礼四金之奏。
二曰金铙以止鼓。
如铃无舌。
摇柄以鸣之。
二人掌相在左。
礼云。
治乱以相。
制如小鼓。
用皮为表。
实之以糠。
抚之以节乐。
二人掌雅在右。
礼云。
讯疾以雅。
以木为之。
状如漆筒而弇口。
大二尺。
围长五尺六寸。
以羖皮鞔之。
旁有二纽䯱画。
宾醉而出。
以器筑地。
明行不失节。
武舞人服弁。
平巾帻。
金支绯丝。
大袖绯丝。
布裲裆。
甲金饰。
白练●99E0裆。
锦腾蛇起梁带。
豹文。
大口布裤。
乌皮靴。
工人二十。
数于舞人之外。
武弁朱褠革带。
乌皮履。
白练●99E0裆。
白皮袜。
殿庭仍加鼓吹十二案。
义镜云。
帝设毡案。
以毡为床也。
今请置大床十二。
床容九人。
振作歌乐。
其床为熊罴貙豹腾倚之状以承之。
象百兽率舞之意。
分置于建鼓之外。
各三案。
每案羽葆鼓一。
大鼓一。
金錞一。
歌二人。
箫二人。
笳二人。
十二案。
乐工百有八人。
舞郎一百三十有二人。
取年十五已上弱冠己下容止端正者。
其歌曲名号。
乐章词句。
中书条奏。
差官修撰。
请立王府师友疏 五代 · 崔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臣历观往代。
下及近朝。
既立磐维。
必择师友。
或取其德行彰著。
或取其学术精通。
待以优崇。
俾之规益。
斯亦前王之急务也。
伏见陛下颁宣典册。
封立亲贤。
盛礼既成。
普天咸庆。
谅鸿基之永固。
岂麟趾以能歌。
伏愿陛下特诏有司。
遵行旧制。
慎求端士
博访硕儒。
命以王官。
使同游豫。
虽聪明天纵。
固不俟于切磋。
而孝敬日跻。
亦良由于辅导
臣谬尘近侍。
无补盛时。
辄以刍荛。
上尘旒扆。
请奖励刺史县令 五代 · 崔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汉宣帝缵绍皇图。
勤恤民隐。
慎择循良之吏。
分居牧守之权。
其有政合廉平
惠敷疲瘵。
小则降玺书而劳问。
大则锡侯爵以甄酬。
欲教化之久行。
故迁移之不遽。
伏惟陛下秕糠大汉。
回复皇唐。
整百王隳紊之纲。
削四纪伤夷之弊。
永言致治。
实在审官
刺史县令
有能抚绥。
不必循拘考限。
明加奖激。
就进阶资。
如有课最渐高。
始终不易。
量其器业。
擢在朝廷。
自然有位之人。
咸思职分。
无为而治。
坐致时雍。
修史 五代 · 崔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臣闻高祖神尧皇帝初定天下。
起居舍人令狐德棻上言。
以近代己来。
多无正史
恐十数年后。
事迹蔑闻。
因命儒学大臣。
分撰南北诸史。
且言异代。
犹恐弃遗。
况在本朝。
岂以湮灭。
臣尝闻宣宗缵承大业。
思致时雍。
旰食宵衣。
忧勤庶务。
十馀年之内。
可谓治平
于时史官
虽有注记。
寻属多故。
辇辂省方。
未暇刊修。
皆至沦坠。
统临之盛。
寂寞无闻。
伏思年代未遥。
耳目相接。
岂无野史。
散在人间。
伏乞特命购求。
十获五六。
亦可备编修
冀成一代之信书。
永祚千年之盛观。
金沙王庙记 五代 · 崔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尝泛览史编。
徵得大朝故事。
昔者肇自天宝。
延及建中
二纪缠兵。
四郊多垒
始之以巨猾乘间。
继之以馀孽挻灾。
猛虎召风。
长鲸鼓浪。
翠华避狄。
去巡濯锦之江。
博望承祧。
远驻鸣沙之地。
二京失守。
四海倒悬。
苟非命世之伟人。
孰拯横流之大患。
时则有若尚父汾阳王
诚贯天地。
谋叶鬼神。
奋臂一呼。
投袂而起。
摧凶党而稍清赵代
总全师而径觐灵源。
国步有依。
皇威乃震。
自是东征西伐。
左披右攘。
以戡定为心期。
以扶持为已任。
不然。
则安得田承嗣畏威而屈膝。
鱼朝恩闻义以息心。
哲后礼之以不名。
黠虏怀之而号父者欤。
若其盛德崇庸。
嘉谋妙算。
既备存于正史
固莫罄于斯文。
先是洛邑之南。
有佛寺曰广化
究其经始。
实我公之奏置焉。
厥后遂以贞珉。
刻成遗状。
寘之廊庑。
多历岁时。
越国良金。
固无销铄。
而殷岩肖像。
稍阙瞻虔。
今皇帝嗣位之三载也。
日新睿德。
风布皇猷。
庶绩其凝。
九功维叙。
百蛮款附。
岂辞重译而来。
五稼顺成
何啻三年之积。
虽元首之尽善尽美。
亦股肱之同德同心。
惟太师侍中鲁国公
手握机衡。
身为柱石。
纪氏有藩屏之庆。
召公方伯之权。
杜元凯之立事立言。
别先懿戚。
羊叔子登山临水
不负胜游。
是仪形。
仰其勋德。
遂首合良辅。
同率俸金。
选隐地于山阿。
取瑰材于涧底。
别营邃宇。
回廊。
操绳墨者曲尽规模。
运斤斧者巧呈剞劂。
高惟䡾䡾。
深乃耽耽。
雁塔之煇煌。
龙门之秀丽。
厥构云就。
迁以处焉。
望之者凛凛如生。
遇之者肃肃加敬。
不独旌显前烈。
亦将激劝后来。
非贤而孰肯慕贤。
惟善而乃能嘉善。
岂比夫过隆中之故宅。
但想风猷。
厌次之荒祠。
空留赞颂而已哉。
既讫事。
公命抽毫以志之。
词非玉海。
迹忝琳宫。
矧于不朽之文。
尤寡当仁之誉。
辞之莫获。
退而直书。
清泰三年八月九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