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天文灾异八篇表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往年被敕,令臣集天文灾异,使事类相从,约而可观。
臣闻箕子陈谟而《洪范》作,宣尼述史而《春秋》著,皆所以章明列辟,景测皇天者也。
故先其善恶,而验以灾异,随其得失,而效以祸福,天人诚远,而报速如响,甚可惧也。
古帝王莫不尊崇其道而稽其法数,以自修饰。
厥后史官,并载其事,以为鉴诫。
汉帝成时,光禄大夫刘向见汉祚将危,权归外戚,屡陈妖眚而不见纳。
遂因《洪范》、《春秋》灾异报应者而为其传,觊以感悟人主,而终不听察,卒以危亡。
岂不哀哉!
伏惟陛下神武则天,睿鉴自远,钦若稽古,率由旧章,前言往行,靡不究鉴,前皇所不逮也,臣学不洽闻,识见寡薄,惧无以裨广圣听,仰酬明旨。
今谨依《洪范传》、《天文志》,撮其事要,略其文辞,凡为八篇(《魏书·高允传》)
承诏议兴学校表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
咸秩九畴,亦由文德成务。
辟雍光于周诗,泮宫显于《鲁颂》。
永嘉以来,旧章殄灭。
乡闾芜没《雅颂》之声,京邑杜绝释奠之礼。
道业陵夷,百五十载。
仰惟先朝,每欲宪章昔典,经阐素风,方事尚殷,弗遑克复。
陛下钦明文思,纂成洪烈,万国咸宁,百揆时叙。
申祖宗之遗志,兴周礼之绝业,爰发德音,维新文教。
搢绅黎献,莫不幸甚。
承旨敕,并集二省,披览史籍,备究典纪,靡不敦儒以劝其业,贵学以笃其道。
伏思明诏,玄同古义。
宜如圣旨,崇建学校,以厉风俗。
使先王之道,光演于明时,郁郁之音,流闻于四海。
请制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
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年限四十以上。
助教亦与博士同,年限三十以上。
若道业夙成,才任教授,不拘年齿。
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魏书·高允传》)
皇太子营立田园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天地无私,故能覆载,王者无私,故能包养。
昔之明王,以至公宰物,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示天下以无私,训天下以至俭。
故美声盈溢,千载不衰。
今殿下国之储贰,四海属心,言行举动,万方所则,而营立私田,畜养鸡犬,乃至贩酤市廛,与民争利,议声流布,不可追掩。
夫天下者,殿下之天下,富有四海,何求而不获,何欲而弗从,而与贩夫贩妇,竞此尺寸。
昔虢之将亡,神乃下降,赐之土田,卒丧其国。
汉之灵帝,不修人君之重,好与宫人列肆贩卖,私立府藏,以营小利,卒有颠覆倾乱之祸。
前鉴若此,甚可畏惧。
夫为人君者,必审于择人。
故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商书》云「无迩小人」,孔父有云,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矣。
武王爱周、召、齐、毕,所以王天下。
殷纣飞廉、恶来,所以丧其国。
历观古今,存亡之际,莫不由之。
东宫诚曰乏人,俊乂不少。
顷来侍御左右者,恐非在朝之选。
故愿殿下少察愚言,斥出佞邪,亲近忠良,所在田园,分给贫下,畜产贩卖,以时收散。
如此,则休声日至,谤议可除(《魏书·高允传》。恭宗季年,颇亲近左右,营立田园,以取其利。谏,不纳。)
文成帝起宫室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臣闻太祖道武皇帝既定天下,始建都邑
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
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宣渐致之,不可仓卒。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
一妇不织,或受其寒。
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
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诚圣主所宜思量(《魏书·高允传》。郭善明高宗大起宫室,谏,纳之。又见《北史》三十一。)
文成帝不厘改风俗(《通典》题作《献书》)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前朝之世,屡发明诏,禁诸婚娶不得作乐,及葬送之日,歌谣鼓舞,杀牲烧葬,一切禁断。
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
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昔周文以百里之地,脩德布政,先于寡妻,及于兄弟,以至家邦,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明为政者,先自近始。
《诗》云:「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人君举动,不可不慎。
《礼》云: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
诸王纳室,皆乐部给伎,以为嬉戏,而独禁细民,不得作乐,此一异也。
古之婚者,皆拣择德义之门,妙选贞闲之女,先之以媒娉,继之以礼物,集寮友以重其别,亲御轮以崇其敬,婚姻之际,如此之难。
诸王十五,便赐妻别居。
然所配者,或长少差舛,或罪入掖庭,而以作合宗王,妃嫔藩懿。
失礼之甚,无复此过。
往年及今,频有检劾。
诚是诸王过酒致责,迹其元起,亦由色衰相弃,致此纷纭。
皇子娶妻,多出宫掖,令天下小民必依礼限,此二异也。
万物之生,靡不有死,古先哲王,作为礼制,所以养生送死,折诸人情。
若毁生以奉死,则圣人所禁也。
然葬者藏也,死者不可再见,故深藏之。
昔尧葬谷林,农不易亩;
舜葬苍梧,市不改肆。
秦始皇作为地市,下固三泉,金玉宝货,不可计数,死不旋踵,尸焚墓掘。
由此推之,尧舜之俭,始皇之奢,是非可见。
今国家营葬,费损巨亿,一旦焚之,以为灰烬。
苟靡费有益于亡者,古之臣奚独不然。
今上为之而不辍,禁下民之必止,此三异也。
古者祭必立尸,序其昭穆,使亡者有凭,致食飨之礼。
今已葬之魂,人直求貌类者(《通典》作:「祭尸久废,今风俗则取其状貌类者。」),事之如父母,燕好如夫妻,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
上未禁之,下不改绝,此四异也。
夫大飨者,所以定礼仪,训万国,故圣王重之。
至乃爵盈而不饮,肴乾而不食,乐非雅声则不奏,物非正色则不列。
今之大会,内外相混,酒醉喧𫍢,罔有仪式。
俳优鄙亵,污辱视听。
朝廷积习以为美,而责风俗之清纯,此五异也。
今陛下当百王之末,踵晋乱之弊,而不矫然厘改,以厉颓俗,臣恐天下苍生,永不闻见礼教矣(《魏书·高允传》。又《北史》三十一,又略见《通典》四十八。)
宗钦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间,延伫之劳,为日久矣。
王途一启,得叙其怀,欣于相遇,表无有已。
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执玩反覆,铭于心抱。
吾少乏寻常之操,长无老成之致,凭赖贤胜,以自克勉,而来喻褒饰,有过其分。
既承雅赠,即应有答,但唱高则难和,理深则难酬,所以留连日月,以至于今。
今往诗一篇,诚不足标明来旨,且表以心。
幸恕其鄙滞,领其至意(《魏书·宗钦传》)
筮论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昔明元末起白台,其高二十馀丈,乐平王尝梦登其上,四望无所见。
王以问日者董道秀,筮之曰「大吉」。
王默而有喜色。
后事发,王遂忧死,而道秀弃市。
道秀若推六爻以对王曰:「《易》称『亢龙有悔』,穷高曰亢,高而无民,不为善也」。
夫如是,则上宁于王,下保于己,福禄方至,岂有祸哉?
今舍于本而从其末,咎衅之至,不亦宜乎(《魏书·乐平王丕传》)
上公亭诗序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延和三年,余赴京师,发石门北行,失道路宿,寓代之快马亭。
其俗云:古塞上翁所遗之邑也。
曰公有良马,因以命之。
此其所遗也。
负长城而面南山,皋潭带其侧,涌波灌其前,停騑策以流目,抱遗风以依然,仰德音于在昔,遂挥毫以寄言。
代人云,塞上公姓,代之李氏,并其后也(《御览》百九十四)
酒训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臣被敕论集往世酒之败德,以为《酒训》。
臣以朽迈,遭人伦所弃,而殊恩过隆,录臣于将殁之年,勖臣于已坠之地。
奉命惊惶,喜惧兼甚,不知何事可以上答。
伏惟陛下以睿哲之姿,抚临万国,太皇太后以圣德之广,济育群生。
普天之下,罔不称赖。
然日昃忧勤,虚求不已,思监往事,以为警戒。
此之至诚,悟通百灵,而况于百官士民。
不胜踊跃,谨竭其所见,作《酒训》一篇。
但臣愚短,加以荒废,辞义鄙拙,不足观采。
伏愿圣兹,体臣悾悾之情,恕臣狂瞽之意。
其词曰:
自古圣王,其为飨也,玄酒在堂,而𨣧酒在下,所以崇本重源,降于滋味。
虽岩爵旅行,不及于乱。
故能礼章而敬不亏,事毕而仪不忒。
非由斯致,是失其道。
将何以范时轨物,垂之于世?
历观往代成败之效,吉凶由人,不在数也。
商辛耽酒,殷道以之亡,公旦陈诰,周德以之昌。
子反昏酣而致毙,穆生不饮而身光
或长世而为戒,或百代而流芳。
酒之为状,变惑性情,虽曰哲人,孰能自竞。
在官者殆于政也,为下者慢于令也,聪达之士,荒于听也,柔顺之伦,兴于诤也,久而不悛,致于病也。
岂止于病,乃损其命。
谚亦有云,其益如毫,其损如刀。
言所益者止于一味之益,不亦寡乎!
言所损者夭年乱志,夭乱之损,不亦夥乎!
无以酒荒而陷其身,无以酒狂而丧其伦。
迷邦失道,流浪漂津。
不师不遵,反将何因。
《诗》不言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朋友之义也。
作官以箴之,申谟以禁之,君臣之道也。
其言也善,则三覆而佩之。
言之不善,则哀矜而贷之。
此实先王纳规之意。
往者有晋,士多失度,肆散诞以为不羁,纵长酣以为高达,调酒之颂,以相眩曜。
尧舜有千钟百觚之饮,著非法之言,引大圣为譬,以则天之明,岂其然乎?
子思有云,夫子之饮,不能一升。
以此推之,千钟百觚,皆为妄也。
今大魏应图,重明御世,化之所暨,无思不服,仁风敦洽于四海。
太皇太后以至德之隆,诲而不倦,忧勤备于皇情,诰训行于无外。
故能道协两仪,功同覆载。
仁恩下逮,罔有不遵,普天率土,靡不蒙赖。
在朝之士,有志之人,宜克己从善,履正存贞。
节酒以为度,顺德以为经。
悟昏饮之美疾,审敬慎之弥荣。
遵孝道以致养,显父母而扬名。
蹈闵曾之前轨,遗仁风于后生。
仰以答所授,俯以保其成。
可不勉欤!
可不勉欤(《魏书·高允传》。太和二年,引就内,改定皇诰,允上酒训。)
岱宗 北魏 · 高允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维皇兴二年,敢昭告于岱宗之灵,正趾坤元,作镇东夏,齐二仪以永固,崇至德以配天,故能资元气以造物,协阴阳而变化。
若其岩岭峭峙,川谷幽深,神怪谲诡,倏忽百灵,吐纳风云,育成万品,摄生之所归焉,祯祥之所萃焉。
是以历代帝王之崇,封禅铭功,以告其成,七十二君,咸在兹焉。
自非功侔造化,应同自然,孰能若此者哉!
自我国家,肃恭禋祀,怀柔百神,邦域之内,罔不咸秩。
往以天路未夷,虽望祭有在,今大化既同,奄有淮岱,谨荐于岳宗之灵,尚飨(《初学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