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卿见访小酌。用刘禹锡诗韵同赋 金 · 李奎报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一
诗格高于柳柳州,青衫曾见幕中收(君往年为讨贼兵马书记。故云。)。
官班犹阻陪龙尾,檄手徒劳守鹿头。
三载别来头半白,一樽相对泪空流。
凭君且莫惺惺去,幸是黄花泛酒秋。
军幕书情。呈签判朴侍郎仁硕(时屯云门山。) 金 · 李奎报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二
红旆翻风飏半天,碧幢遮日卓高巅。
震空雷吼三军鼓,冠岫云屯万灶烟。
笔下檄章惭我钝,幕中筹策仗君贤。
何时缚致渠魁首,一路垂杨奏凯旋。
次韵金承宣良镜和陈按廉湜 其一 金 · 李奎报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五
五年西掖演龙纶,戎幕参谋又几春(公曾为兵马寮佐。)。
丹汉忽腾归路坦,白沙行筑步堤新。
功高塞北官宜贵,身在王前道可陈。
若对天颜清宴问,莫忘同甲一穷人。
大藏经及消灾道场音赞诗。应制(自正言至三品所制总附。) 其二 大藏经道场音赞诗 金 · 李奎报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八
胡虏磨牙剧吠庬,馀涎还欲播南江。
休烦铁甲千军禦,须仗金身十力降。
竺域三乘如镇辗,周家九鼎孰能扛。
梵筵今日方心祷,战鼓何人更手摐。
老将(此与前篇皆自况) 金 · 李奎报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后集卷第一
当年身似鹘飞扬,东北曾驰百战场。
雪霁错应看箭影,天阴时复发金疮。
彫弓蛇蛰堂中挂,白刃龙蟠匣里藏。
报国壮心长凛凛,梦中鸣镝射戎王。
开元天宝咏史诗(四十三首○并序) 其三十六 送妃子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四
明皇遗录曰。渔阳叛书闻。六军不进。力士奏曰。军中皆言祸胎尚在行宫。侯元吉前奏愿斩贵妃首。悬之太白旗以令诸中。帝叱曰。妃子。后宫之贵人。投鼠尚忌器。何必悬首而军中方知也。力士奏曰。愿陛下面赐妃子死。以慰军心。贵妃泣曰。上帝之尊。势岂不庇能一妇人使之生乎。一门俱族。而延及臣妾。得无甚乎。帝曰。万口一辞。牢不可破。国忠等虽死。军犹不发。妃子一死。以塞天下之谤。妃子曰。愿得帝送妾数步。妾死无憾。左右引妃子去。帝起立目送之。妃子十步九反顾。帝泣下交颐。
军情汹汹固难违,忍遣红颜正掩晖。
岂以大唐天子贵,势穷莫庇一宫妃。
饮奇尚书水亭。有妓偶来。李学士纯祐作诗。予亦奉和(公以上将军兼尚书。)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一
学士毫端鸾凤舞,将军麾下虎熊趋。
朱门气味今方识,国色追陪不待呼。
壬戌冬十二月。从征东幕府行次天寿寺。饮中赠饯客 其一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二
平生不折春螽股,今日将抽乳虎牙。
破贼朝天参御宴,紫微宫里插宣花。
壬戌冬十二月。从征东幕府行次天寿寺。饮中赠饯客 其二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二
红旗白刃讨黄巾,胆怯书生忝幕宾(予以参谋兼书记。)。
楯墨何曾乾一日,东江水尽必生尘。
入关侍宴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六
蓬艾二年寻鹿径,云霄今日侍龙墀。
江城薄酒犹曾饮,如此宣杯得可辞。
李枢副仁植见和。复答之 其二 源出骊江派正连。(同出黄骊县故云。)况今同侍九重天。乡一姓一时相。邑老应将盛事传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八
相子元非虎瞵形,如何边境擅功名(君屡从军有功。)。
只缘胸蓄龙韬策,坐使胡儿莫抗行。
东明王篇 金 · 李奎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三
世多说东明王神异之事。虽愚夫騃妇。亦颇能说其事。仆尝闻之。笑曰。先师仲尼。不语怪力乱神。此实荒唐奇诡之事。非吾曹所说。及读魏书通典。亦载其事。然略而未详。岂详内略外之意耶。越癸丑四月。得旧三国史。见东明王本纪。其神异之迹。踰世之所说者。然亦初不能信之。意以为鬼幻。及三复耽味。渐涉其源。非幻也。乃圣也。非鬼也。乃神也。况国史直笔之书。岂妄传之哉。金公富轼重撰国史。颇略其事。意者公以为国史矫世之书。不可以大异之事为示于后世而略之耶。按唐玄宗本纪。杨贵妃传。并无方士升天入地之事。唯诗人白乐天恐其事沦没。作歌以志之。彼实荒淫奇诞之事。犹且咏之。以示于后。矧东明之事。非以变化神异眩惑众目。乃实创国之神迹。则此而不述。后将何观。是用作诗以□□记之。欲使夫天下知我国本圣人之都耳。
元气判𣳎浑,天皇地皇氏。
十三十一头,体貌多奇异。
其馀圣帝王,亦备载经史。
女节感大星,乃生大昊挚。
女枢生颛顼,亦感瑶光炜。
伏羲制牲牺,燧人始钻燧。
生蓂高帝祥,雨粟神农瑞。
青天女娲补,洪水大禹理。
黄帝将升天,胡髯龙自至。
太古淳朴时,灵圣难备记。
后世渐浇漓,风俗例汰侈。
圣人间或生,神迹少所示。
汉神雀三年,孟夏斗立巳(汉神雀三年四月甲寅。)。
海东解慕漱,真是天之子(本记云。夫余王解夫娄老无子。祭山川求嗣。所御马至鲲渊。见大石流泪。王怪之。使人转其石。有小儿金色蛙形。王曰。此天锡我令胤乎。乃收养之。名曰金蛙。立为太子。其相阿兰弗曰。日者天降我曰。将使吾子孙。立国于此。汝其避之。东海之滨有地。号迦叶原。土宜五谷。可都也。阿兰弗劝王移都。号东夫余。于旧都。解慕漱为天帝子来都。)。
初从空中下,身乘五龙轨。
从者百馀人,骑鹄纷襂襹。
清乐动锵洋,彩云浮旖旎(汉神雀三年壬戌岁。天帝遣太子降游扶余王古都。号解慕漱。从天而下。乘五龙车。从者百馀人。皆骑白鹄。彩云浮于上。音乐动云中。止熊心山。经十馀日始下。首戴乌羽之冠。腰带龙光之剑。)。
自古受命君,何是非天赐。
白日下青冥,从昔所未视。
朝居人世中,暮反天宫里(朝则听事。暮即升天。世谓之天王郎。)。
吾闻于古人,苍穹之去地二亿万八千七百八十里。
梯栈蹑难升,羽翮飞易瘁。
朝夕恣升降,此理复何尔。
城北有青河(青河今鸭绿江也。),河伯三女美(长曰柳花。次曰萱花。季曰苇花。)。
擘出鸭头波,往游熊心涘(自青河出游熊心渊上。)。
锵琅佩玉鸣,绰约颜花媚(神姿艳丽。杂佩锵洋。与汉皋无异。)。
初疑汉皋滨,复想洛水沚。
王因出猎见,目送颇留意。
兹非悦纷华,诚急生继嗣(王谓左右曰。得而为妃。可有后胤。)。
三女见君来,入水寻相避。
拟将作宫殿,潜候同来戏。
马挝一画地,铜室欻然峙。
锦席铺绚明,金樽置淳旨。
蹁跹果自入,对酌还径醉(其女见王即入水。左右曰。大王何不作宫殿。俟女入室。当户遮之。王以为然。以马鞭画地。铜室俄成壮丽。于室中。设三席置樽酒。其女各坐其席。相劝饮酒大醉云云。)。
王时出横遮,惊走仅颠踬(王俟三女大醉急出。遮女等惊走。长女柳花。为王所止。)。
长女曰柳花,是为王所止。
河伯大怒嗔,遣使急且驶。
告云渠何人,乃敢放轻肆。
报云天帝子,高族请相累。
指天降龙驭,径到海宫邃(河伯大怒。遣使告曰。汝是何人。留我女乎。王报云。我是天帝之子。今欲与河伯结婚。河伯又使告曰。汝若天帝之子。于我有求昏者。当使媒云云。今辄留我女。何其失礼。王惭之。将往见河伯。不能入室。欲放其女。女既与王定情。不肯离去。乃劝王曰。如有龙车。可到河伯之国。王指天而告。俄而五龙车从空而下。王与女乘车。风云忽起。至其宫。)。
河伯乃谓王,婚姻是大事。
媒贽有通法,胡奈得自恣(河伯备礼迎之。坐定。谓曰。婚姻之道。天下之通规。何为失礼。辱我门宗云云。)。
君是上帝胤,神变请可试。
涟漪碧波中,河伯化作鲤。
王寻变为獭,立捕不待跬。
又复生两翼,翩然化为雉。
王又化神鹰,抟击何大鸷。
彼为鹿而走,我为豺而趡。
河伯知有神,置酒相燕喜。
伺醉载革舆,并置女于輢(车傍曰輢。)。
意令与其女,天上同腾辔。
其车未出水,酒醒忽惊起(河伯之酒。七日乃醒。)。
取女黄金钗,刺革从窍出(叶韵)。
独乘赤霄上,寂寞不回骑(河伯曰。王是天帝之子。有何神异。王曰。唯在所试。于是。河伯于庭前水。化为鲤。随浪而游。王化为獭而捕之。河伯又化为鹿而走。王化为豺逐之。河伯化为雉。王化为鹰击之。河伯以为诚是天帝之子。以礼成婚。恐王无将女之心。张乐置酒。劝王大醉。与女入于小革舆中。载以龙车。欲令升天。其车未出水。王即酒醒。取女黄金钗刺革舆。从孔独出升天。)。
河伯责厥女,挽吻三尺弛。
乃贬优渤中,唯与婢仆二。
河伯大怒,其女曰。
汝不从我训,终欲(一作辱)我门。
令左右绞挽女口,其唇吻长三尺。
唯与奴婢二人,贬于优渤水中。
优渤泽名,今在太伯山南。
渔师观波中,奇兽行𩣚騃。
乃告王金蛙,铁网投湀湀。
引得坐石女,姿貌甚堪畏。
唇长不能言,三截乃启齿。
渔师强力扶邹告曰,近有盗梁中鱼而将去者。
未知何兽也,王乃使鱼(一作渔)师以网引之。
其网破裂,更造铁网引之。
始得一女,坐石而出。
其女唇长不能言,令三截其唇乃言。
王知慕漱妃,仍以别宫置。
怀日生朱蒙,是岁岁在癸。
骨表谅最奇,啼声亦甚伟。
初生卵如升,观者皆惊悸。
王以为不祥,此岂人之类。
置之马牧中,群马皆不履。
弃之深山中,百兽皆拥卫(王知天帝子妃。以别宫置之。其女怀中日曜。因以有娠。神雀四年癸亥岁夏四月。生朱蒙。啼声甚伟。骨表英奇。初生左腋生一卵。大如五升许。王怪之曰。人生鸟卵。可为不祥。使人置之马牧。群马不践。弃于深山。百兽皆护。云阴之日。卵上恒有日光。王取卵送母养之。卵终乃开得一男。生未经月。言语并实。)。
母姑举而养,经月言语始。
自言蝇噆目,卧不能安睡。
母为作弓矢,其弓不虚掎(谓母曰。群蝇噆目。不能睡。母为我作弓矢。其母以荜作弓矢与之。自射纺车上蝇。发矢即中。扶余谓善射曰朱蒙。)。
年至渐长大,才能日渐备。
扶余王太子,其心生妒忌。
乃言朱蒙者,此必非常士。
若不早自图,其患诚未已(年至长大。才能并备。金蛙有子七人。常共朱蒙游猎。王子及从者四十馀人。唯获一鹿。朱蒙射鹿至多。王子妒之。乃执朱蒙缚树。夺鹿而去。朱蒙拔树而去。太子带素言于王曰。朱蒙者。神勇之士。瞻视非常。若不早图。必有后患。)。
王令往牧马,欲以试厥志。
自思天之孙,厮牧良可耻。
扪心常窃导,吾生不如死。
意将往南土,立国立城市。
为缘慈母在,离别诚未易(王使朱蒙牧马。欲试其意。朱蒙内自怀恨。谓母曰。我是天帝之孙。为人牧马。生不如死。欲往南土造国家。母在不敢自专。其母云云。)。
其母闻此言,潸然抆清泪。
汝幸勿为念,我亦常痛痞。
士之涉长途,须必凭騄駬。
相将往马闲,即以长鞭捶。
群马皆突走,一马骍色斐。
跳过二丈栏,始觉是骏骥(通典云。朱蒙所乘。皆果下也。)。
潜以针刺舌,酸痛不受饲。
不日形甚癯,却与驽骀似。
尔后王巡观,予马此即是。
得之始抽针,日夜屡加喂(其母曰。此吾之所以日夜腐心也。吾闻士之涉长途者。须凭骏足。吾能择马矣。遂往马牧。即以长鞭乱捶。群马皆惊走。一骍马跳过二丈之栏。朱蒙知马骏逸。潜以针捶马舌根。其马舌痛。不食水草。甚瘦悴。王巡行马牧。见群马悉肥大喜。仍以瘦锡朱蒙。朱蒙得之。拔其针加喂云。)。
暗结三贤友,其人共多智(乌伊,摩离,陜父等三人。)。
南行至淹滞(一名盖斯水。在今鸭绿东北。),欲渡无舟舣(欲渡无舟。恐追兵奄及。乃以策指天。慨然叹曰。我天帝之孙。河伯之甥。今避难至此。皇天后土。怜我孤子。速致舟桥。言讫。以弓打水。鱼鳖浮出成桥。朱蒙乃得渡。良久追兵至。)。
秉策指彼苍,慨然发长喟。
天孙河伯甥,避难至于此。
哀哀孤子心,天地其忍弃。
操弓打河水,鱼鳖骈首尾。
屹然成桥梯,始乃得渡矣。
俄尔追兵至,上桥桥旋圮(追兵至河。鱼鳖桥即灭。已上桥者。皆没死。)。
双鸠含麦飞,来作神母使(朱蒙临别。不忍暌违。其母曰。汝勿以一母为念。乃裹五谷种以送之。朱蒙自切生别之心。忘其麦子。朱蒙息大树之下。有双鸠来集。朱蒙曰。应是神母使送麦子。乃引弓射之。一矢俱举。开喉得麦子。以水喷鸠。更苏而飞去云云。)。
形胜开王都,山川郁㠑岿。
自坐茀蕝上,略定君臣位(王自坐茀蕝之上。略定君臣之位。)。
咄哉沸流王,何奈不自揆。
苦矜仙人后,未识帝孙贵。
徒欲为附庸,出语不慎葸。
未中画鹿脐,惊我倒玉指(沸流王松让出猎。见王容貌非常。引而与坐曰。僻在海隅。未曾得见君子。今日邂逅。何其幸乎。君是何人。从何而至。王曰。寡人。天帝之孙。西国之王也。敢问君王继谁之后。让曰。予是仙人之后。累世为王。今地方至小。不可分为两王。君造国日浅。为我附庸可乎。王曰。寡人。继天之后。今主非神之胄。强号为王。若不归我。天必殛之。松让以王累称天孙。内自怀疑。欲试其才。乃曰愿与王射矣。以画鹿置百步内射之。其矢不入鹿脐。犹如倒手。王使人以玉指环。悬于百步之外射之。破如瓦解。松让大惊云云。)。
来观鼓角变,不敢称我器(王曰。以国业新造。未有鼓角威仪。沸流使者往来。我不能以王礼迎送。所以轻我也。从臣扶芬奴进曰。臣为大王取沸流鼓角。王曰。他国藏物。汝何取乎。对曰。此天之与物。何为不取乎。夫大王困于扶余。谁谓大王能至于此。今大王奋身于万死之危。扬名于辽左。此天帝命而为之。何事不成。于是扶芬奴等三人。往沸流取鼓而来。沸流王遣使告曰云云。王恐来观鼓角。色暗如故。松让不敢争而去。)。
来观屋柱故,咋舌还自愧(松让欲以立都。先后为附庸。王造宫室。以朽木为柱。故如千岁。松让来见。竟不敢争立都先后。)。
东明西狩时,偶获雪色麂(大鹿曰麂)。
倒悬蟹原上,敢自咒而谓。
天不雨沸流,漂没其都鄙。
我固不汝放,汝可助我懫。
鹿鸣声甚哀,上彻天之耳。
霖雨注七日,霈若倾淮泗。
松让甚忧惧,沿流谩横苇。
士民竞来攀,流汗相𥈭眙。
东明即以鞭,画水水停沸。
松让举国降,是后莫予訾(西狩获白鹿。倒悬于蟹原。咒曰。天若不雨而漂没沸流王都者。我固不汝放矣。欲免斯难。汝能诉天。其鹿哀鸣。声彻于天。霖雨七日。漂没松让都。王以苇索横流。乘鸭马。百姓皆执其索。朱蒙以鞭画水。水即减。六月。松让举国来降云云。)。
玄云羃鹘岭,不见山逦迤。
有人数千许,斲木声髣髴。
王曰天为我,筑城于其趾。
忽然云雾散,宫阙高㠥嵬(七月。玄云起鹘岭。人不见其山。唯闻数千人声以起土功。王曰。天为我筑城。七日。云雾自散。城郭宫台自然成。王拜皇天就居。)。
在位十九年,升天不下莅(秋九月。王升天不下。时年四十。太子以所遗玉鞭。葬于龙山云云。)。
俶傥有奇节,元子曰类利。
得剑继父位,塞盆止人詈(类利少有奇节云云。少以弹雀为业。见一妇戴水盆。弹破之。其女怒而詈曰。无父之儿。弹破我盆。类利大惭。以泥丸弹之。塞盆孔如故。归家问母曰。我父是谁。母以类利年少戏之曰。汝无定父。类利泣曰。人无定父。将何面目见人乎。遂欲自刎。母大惊止之曰。前言戏耳。汝父是天帝孙。河伯甥。怨为扶馀之臣。逃往南土。始造国家。汝往见之乎。对曰。父为人君。子为人臣。吾虽不才。岂不愧乎。母曰。汝父去时有遗言。吾有藏物七岭七谷石上之松。能得此者。乃我之子也。类利自往山谷。搜求不得。疲倦而还。类利闻堂柱有悲声。其柱乃石上之松木。体有七棱。类利自解之曰。七岭七谷者。七棱也。石上松者。柱也。起而就视之。柱上有孔。得毁剑一片。大喜。前汉鸿嘉四年夏四月。奔高句丽。以剑一片。奉之于王。王出所有毁剑一片合之。血出连为一剑。王谓类利曰。汝实我子。有何神圣乎。类利应声。举身耸空。乘牖中日。示其神圣之异。王大悦。立为太子。)。
我性本质木,性不喜奇诡。
初看东明事,疑幻又疑鬼。
徐徐渐相涉,变化难拟议。
况是直笔文,一字无虚字。
神哉又神哉,万世之所韪。
因思草创君,非圣即何以。
刘媪息大泽,遇神于梦寐。
雷电塞晦暝,蛟龙盘怪傀。
因之即有娠,乃生圣刘季。
是惟赤帝子,其兴多殊祚。
世祖始生时,满室光炳炜。
自应赤伏符,扫除黄巾伪。
自古帝王兴,徵瑞纷蔚蔚。
未嗣多怠荒,共绝先王祀。
乃知守成君,集蓼戒小毖。
守位以宽仁,化民由礼义。
永永传子孙,御国多年纪。
六月十四日。初入尚州 金 · 李奎报
押支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六
尚州古者沙伐国,王侯第宅无馀基。
干戈百战生死地,唯有江山阅盛衰。
国破为州州作国,古往今来非一时。
地形真似虎起伏,缭垣千里何逶迤。
朅来困卧日正暮,未暇著眼穷搜奇。
天明出游试覼缕,鱼鳞万屋龙缠栭。
蛾眉齐拜瑶佩鸣,闻有紫云知是谁。
八月五日。闻群盗渐炽 金 · 李奎报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六
群盗如猬毛,生民洒腥血。
郡守徒戎衣,望敌气先夺。
尚未扫蜂毒,况堪探虎穴。
嗟哉时无人,谁继来嚼铁。
贼臂捷于猿,放箭若星瞥。
贼胫迅于鹿,越山如电灭。
士卒追不及,聚首空呀咄。
幸能触其锋,物故十七八。
妇女哭夫婿,髽首吊枯骨。
荒村早关门,白日行旅绝。
今年况复旱,望雨甚于渴。
田野皆赤土,未见苗芽茁。
富屋已忧饥,贫者何由活。
朱门日吐茵,百爵耳自热。
高堂森玉簪,密席拥罗袜。
但识门熏灼,不忧国陧杌。
腐儒虽无知,流涕每鸣咽。
嗟非肉食徒,未掉直言舌。
已矣若为陈,天陛无由谒。
闵常侍令赋双马图 金 · 李奎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九
鲛绡匀滑雪色平,粉墨丹铅绘彩明。
騧苍二马神且奇,一飞玉勒一牵行。
君不见穆满驭八骏,凌云蹑影一日直过万里程。
又不见伯乐未过虞坂时,骥服盐车两耳垂。
今看此二马,同是虬与螭。
一马飞去可以朝燕暮秣越,夸父荷杖应难追。
翠衫鞓带紫髯翁,银鞍赫赫黄金羁。
跨尘奔逸电灭没,王良造父徒尔为。
一马局促自效辕下驹,俯首低徊莫纵驰。
逐日霜蹄何处展,追风逸气无由施。
布袍童子牵且去,傍睐碧草行何迟。
画工画此岂无谓,中有妙意人谁知。
不唯贱畜乃尚尔,男儿穷达一如斯。
用之腾跃九天衢,不用或自沈泥途。
是亦逢时与否耳,若予者分甘伏枥无长吁。
下车剪拂会有人,时哉未来命矣夫。
幕中书怀示同营诸公 金 · 李奎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二
冬十二月岁将迫。
愚儒作佐元戎幕。
平生不惯闻鸣镝。
今日鞬弓还荷戟。
元帅相公万人敌。
胸中早蓄龙韬策。
遇士披心示恢廓。
使人忘𨈬无顾惜。
所以乾坤放旷客。
不词俯首就衔勒。
少年粗胆敢许国。
北无猃狁南无貊。
完山往日遭谴谪。
有如铩却摩天翮。
今日悠悠复何适。
湘吴山高江水碧。
旧习未除犹举白。
酒酣四顾天地窄。
君不见鸡林黠俗真小贼。
不足污我剑三尺。
不如用一壮士力。
缚来麾下费一索。
不然走我手中檄。
坐召渠魁见衔璧。
明年春风冰解脉。
金柳低垂玉梅拆。
朝天归路一条直。
奏凯声中千指拍。
公卿迎劳东郊陌。
蝉首蛾眉罗密席。
红旆悠扬光赫赫。
紫髯将军扶醉腋。
入朝天阙献俘䤋。
大者封侯次千硕。
如予拙涩缩自却。
口不言功甘遁迹。
但愿诸公枭卢期一掷。
闻官军与虏战捷(与契丹战。) 其一 金 · 李奎报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四
虏气日披猖,杀人如刈草。
虎吻流馋涎,吞噬无幼老。
妇女慎勿忧,腥秽行可扫。
国业未遽央,庙谋亦云妙。
行且自就诛,焉得避天讨。
吾言岂妄云,今日闻捷报。
闻官军与虏战捷(与契丹战。) 其二 金 · 李奎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四
胡骑犹未歼,夜卧难交睫。
邮筒疾似飞,报导官军捷。
一国喜浓浓,蔟贺如云合。
送宋左丞恂节制塞北(席上走笔) 金 · 李奎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七
国尾方未宁(国语云边者国之尾。),上心偏所属。
镇之若太山,当代舍子孰。
授以龙虎符,玉色亲推毂。
威声已先及,去若飞鸟速。
胡羯闻之惊,胆落手复束。
明日北郊亭,长风引旌纛。
公卿多出祖,圭组森成簇。
顾我衰且老,殆未趁行躅。
矧此一壶酒,源浅味亦薄。
所贵在于诚,此杯为我覆。
饮席何多言,赠行一言足。
善保千金躯,一扫羌虏复。
不死更相逢,一一话心曲。
平契丹颂 金 · 李奎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九
犷彼顽戎。
阑入边鄙。
吞噬我生民。
血流于齿。
圣皇赫怒。
克扫厥类。
不知者皆曰。
是鞑靼之助。
与夫我军善用兵之致。
予曰不是。
非尔所议。
圣皇受命。
寔天所畀。
天为我圣皇。
假手鞑靼耳。
鞑靼虽狼。
天其可避。
我皇至仁。
视人如子。
人其忍不用君父之命。
反以贼是遗耶。
是则天心之所助。
与圣功之所自。
夫鞑靼与我军。
何与是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