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次韵孔才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一
兵祸连南北,谁堪复问家。
醉歌何激烈,狂舞任欹斜。
晨起惊双目,阶前曜片霞
沉忧入肝肺,安用树萱花
何处难忘酒效白乐天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四
何处难忘酒,中原板荡秋。
山川飞血肉,奴虏及公侯。
天险终安恃,人才要更求。
此时无一盏,危涕那能收。
梦中作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等是梦中梦,何言亏与成。
雄心虽郁勃,智眼自分明。
禅案江南赋,槐柯细柳营
慈哀为我甲,龙象起纵横。
将军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一
将军威业霸江东,声气龙蛇宛转通。
节钺一朝临上郡,貔貅十万护雄封。
后堂歌舞三姝媚,新授勋名五等崇。
虎略豹韬等閒事,伫看一怒到三公
骐驎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三
骐驎堕地思千里,虞坂年年气自平。
且乏低头三品,更容仰秣一高鸣。
长杨日丽腾龙影,细柳秋晴警雁声。
会是沙场要真骨,为君汗血起纵横。
天津战事惨烈感愤成诗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三
神剑悲鸣夜跃空,可怜削牍竟何功。
时危祗益诗篇富,战猛从知士气雄。
积痛卌年须雪耻,佥谋一意断和戎。
眼看血染天津市,怒焰真当捲海东。
雨窗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三
列席云台最上头,群公意气迥难休。
英才精较官三品,胡骑横驰禹九州。
苦雨凄迷天入睡,寒花掩抑序临秋。
楼阑为遏哀时泪,莫问人间第几流。
平秋视其所识者之疾甫至猝闻警次日告余赠以此诗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三
轧轧鸣机隐隐雷,万灯掩耀客初来。
轻飔动幕秋先警,病腕支床语渐哀。
成坏剧怜千劫幻,贪嗔孰挽一心回。
十三楼畔南朝月,可是无情照镜台。
重庆与诸友共学有日慨然赋诗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四
益友流离鲜定居,乱中讲贯慰欷歔。
艰危愈痛轻谋国,烽火安能废读书。
八表怒看胡骑满,孤生力拨劫灰馀。
异时若辩兴亡责,孰以吾曹齿蠹鱼。
黄芝冈有诗自道近日好酒而仆方溺情点画戏次其韵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五
昔人泉石膏肓,今我閒官习坐忘。
有愿直须惭广厦,效忠岂必在沙场。
讴吟瓦瓮倾三雅,身世松煤解六张。
剩欲与君论健者,墨池酒盏略相当。
萧钟美惠诗追悼死友侯伧北林庚白二君读之感怀身世因次韵和之三章 其三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五
烽烟窟里劫馀生,喘息犹能意气倾。
失路世惟哀李广,论交吾欲慕田横
直将顑颔成服,莫为幽忧避酒兵。
难学饿死,因君聊酌圣之清
调甫有九折江流一往心之句爱诵其语因书所怀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五
天衢龙骥各骎骎,岂信人间有陆沉。
命世典谟随字灭,骇人叱咤欲谁瘖。
万方烽火盈城骨,九折江流一往心。
忍死莫辞头更白,太平终望死前临。
赠温曲先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六
生戎马困吾曹,少日狂心换鬓毛。
乡国七千难入梦,男儿四十解餔糟。
若翁清德如醇酎,吾子深藏亦善刀。
嘉会沉酣容醉语,螟蛉端不羡人豪。
伯建观剧闻倭降讯伯建有诗次韵奉答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六
蜀国行吟异楚狂,八年人海几生
忽惊丑虏传归命,略待盲翁罢作场。
诗外仍多攻错力,劫馀愿学养生方。
散材岂遇搜林斧,政恐明时负子望。
即事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六
骄虏投戈瞬息中,猛传歌泣万人同。
山河戍卒连年血,旄钺元戎盖世功。
归路仍悲三楚隔,遗黎长望九州同。
车书昭代非虚愿,宁谓区区霸业空。
闽县冷斋芦沟事变之起适以专员兼绾宛平县政其夫人得讯急欲相告而已隔绝矣然卒以片纸书字犯险展转告之冷斋出示纪事诗次韵奉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七
青眼高歌动九边,折腰尘土解哀怜。
居官不必桐乡好,倚柱馀思漆室贤。
虎尾兵机悲祸始,蛾眉智略见身先。
乡邦林沈风流在,惊定追方或冁然。
坚道(在香港皇后道之南。)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七
坚道书来十二年,桄榔初见势参天。
凤靴何处留行迹,象管空能纪逝川。
珰札昔缘烽火断,梦痕宁共岁时迁。
便教相见成何味,安得车中鬓再玄。
蚁足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八
蚁足盘盘转不周,妍姿霸略彀中游。
蛾眉尽道生前好,马革惟当塞上留。
一掷春红输霢霂,万星燐碧见沉浮。
轮台近接华严界,却奈刘郎不掉头。
黄节夫人之事其舅左子兴尝纪以诗手稿失于倭寇之役黄君雨亭竟求得之请作诗以章母德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左公昔洒如椽笔,血泪坚凝幼妇辞
青史相望崇母教,名家自出挺孙枝。
养亲不逮悲三釜,历劫难烧更一奇。
骖靳洪亮吉。)惠言。)继欧,千秋慈孝有风期。
读金佗粹编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不有能文好孙子,岳王冤愤孰从申。
愚忠但欲诛骄虏,至隐谁能意圣人。
风雨背嵬湮远略,湖山庙貌祀明神。
若论兴仆皆烟过,直是雄辞百代新。
诗帐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二
少来豪气沧溟小,血战幽忧大莫京。
黄鹞鲁连曾玉貌,白鸥杜甫剩残生。
填胸冰炭供诗帐,过眼沧桑化城
病骨秋床同马瘦,误缘敲触发铜声。
秋意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二
无复豪情敕勒歌,扫除习气积仍多。
撑肠图史凭蟫食,转毂年光忆墨磨。
野鹤冥鸿飞的的,清泉白石静罗罗。
濑乡万里增悽惘,今日宁须叹奈何。
怀孟谷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二
清歌美馔忆分曹,绿鬓潜从白发消。
流落匆匆兵火隔,岁时惘惘梦魂劳。
旧家精椠传书种,暮齿南荣辨药苗。
剩欲黄精从子斸,一镵春圃雨潇潇。
诸葛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二
诸葛身歼统大军,若逢楚老欲何云。
长贫悔预簪裾座,顽病思归鹿豕群。
天造关梁河九曲,地争吴魏势三分。
隆中鼎峙皆先见,却刘郎助战尘。
北海荡舟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一
惜少吴娘发棹歌,临流谁与托微波
漫天烽火黄河北,又见偷安半日过。
闻十九路军屡歼倭寇喜赋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二
自恃投鞭断流,西来猛识阵云愁。
淞滨初溅虾夷血,要洗炎黄一代羞。
闻十九路军屡歼倭寇喜赋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二
露布朝驰万户看,凛然共见寸心丹。
东风未转深濠湿,切语军中慎晓寒。
禅岩寺题壁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四
丛篁嘉树深深处,遥见清江渺半环。
愿与瞿昙分诽谤,百州烽火许偷閒。
女挽车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一
有客有客行呼车,狂飙捲雪和尘沙。
严宵深巷久无应,孤行缩项如寒鸦。
天沉地墨见星火,黄碧光微荧道左。
知是街车候遣驱,趯然高跨昂然坐。
褐衣蔽体嗟悬鹑,车如破柩灯如燐。
挽辕无力但蹩躠,促之惟有哀蛩呻。
忿然起责忽惊诧,悽皇瘦骨双眉颦。
黑巾裹头畏人识,穷探始肯言酸辛。
良人三十七,倚此赡其室。
得钱方举火,前日卧寒疾。
冻毙饥亡底不同,风饕雪虐孤身出。
不能为君驰,不敢求善价。
但得饥肠暂不鸣,良人病苦如天赦。
宁教雪片渗微躯,不忍啼儿死膝下。
白日畏不出,抗饿悲悬磬。
国都皇皇警卒多,安能纵此伤观听。
岂无可耕三亩田,隔年一战成烽烟。
岂无微智业商贾,税则如麻吏如虎。
初时哭泣双眸枯,及今心死泪亦无。
穷家无田势所限,丑年翻免催寅租。
安能听汝诉烦冤,南北东西尽怨魂。
棘矜除是揭竿起,弦管声高自不闻。
阮将军家传为友人作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二
觉罗建国三百载,咸同天命奄将终。
洪杨震撼赖张起,势如野火烧秋空。
湘淮健者起曾,各以诚朴倡精忠。
入关薙发事不忆,乃谓扫雾还高穹。
当时清社已濒屋,赫然竟奏中兴功。
桐城阮公力勇决,英姿独出淮军雄。
吴江一役洞胸腹,声名遂冠天南东。
兜牟去矣今难觌,赖有雄文动颜色。
高斋展卷回悲风,恍见横躯斗强敌。
时移事异感人多,长使英豪泪横臆。
淮军事绩人争传,岂伊利器惟戈鋋。
群公感激志廉洁,弃身锋刃忘争权。
虽然索虏踞帝座,愚忠神鬼临其前。
故知支国要正气,至诚所格能回天。
观其大节自朴质,惜哉事虏知谁贤。
史牍纷纷犹在目,国步凌夷乃尔速。
蜗角依然斗蛮触,赤地千里哀鸿哭。
越罗楚练舆台服,谁言为虏非吾属。
吁嗟乎,璧月琼枝夜夜新,长蛇封豕年年辱。
义士虚矜不帝秦,哀吟忍谓将沉陆。
南望劳山北望辽,推卷悽皇不能读。
六先生诗中华民国二十年三月一日,余横被冤狱,一时亲故多驰救,而六先生者尤绝伦。此六君者,或为今世名德,或浮沉卑位,其仁侠之情则一也。且处卑者,衣食之虑尤重,有所瞻徇而不救者,非忍于情,力不足也。今奋于义烈之气,一切为之,讵非至难者乎?余用是慷慨流涕,发为歌诗,以励季世、敦薄俗焉。存三首) 其一 绍兴宋继春先生宝瑛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有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二
与余相识半年,共事横舍,所入甚微,闻讯则质衣得银三十圆,至宪兵司令部。阍者谯让之,乃留财而去。后屡至,终不得见。
曾参杀人慈母投杼走。
子长系冤狱,故旧皆袖手。
亲近且如斯,岂其情不厚。
祸来动难测,自救谁敢后。
子兮乃何人,慷慨独不苟。
典衣得卅金,奔走探囚牖。
谯诃困门卒,哀乞劳舌口。
终然赖此力,得以备粮糗。
呜呼吾宋子,恩意重山斗。
渊明感一饭,冥报期不朽。
子固行所安,吾敢妄辞受。
独忧仁侠情,万报吾终负。
时危识忠贞,患至见良友。
不逢生死关,安贵婴与臼。
平时道义交,仓卒或丧守。
是以卫荆轲,所善惟屠狗。
悠悠千载间,烈士痛已久。
君马黄辛未秋冬间居故都作。)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二
君马黄,我马白,少年共戏长安陌。
扬鞭并骑意飞腾,握手倾心誓金石。
人间十载风旋灯,我马瘦骨今崚嶒。
长鸣向茅屋,望见君车毂。
天阴雨湿君心悲,思来陋巷如平时。
君马惜障泥,徘徊踯躅空骄嘶。
徘徊踯躅空骄嘶,见君振辔东南驰。
奉答沈次江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麻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三
次江好男儿,膂力应足誇。
匈奴未灭,丈夫不思家。
郁此一世奇,寸步千褒斜。
低头事笔研,黉舍如蜂衙。
北风穿短褐,瓶口僵寒花。
独行就炉火,键户烹山茶
抱膝陋四海,澄虑销孤嗟。
新诗出两篇,不知手几叉。
何者为燧人,何者为皇娲。
万古一骸骨,未若随无涯。
持此答子意,过眼迷尘沙。
慎莫醉时歌,肝肺防槎枒。
七月二十八日晨七时我军克复丰台廊坊喜纪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三
余归告妻儿,欢笑一时发。
复往语邻里,愤郁倏已豁。
自从甲午来,此耻未尝雪。
壮哉古燕郊,遍洒虾夷血。
设餐未能吃,稚女忽大哭。
乃是其兄姊,掴挞起倏忽。
戏指渠倭奴,逐去不容活。
感此同仇心,畴使恨至骨。
举酒属荆妻,满泛蒲桃爵。
忽忆征战人,悽怆心如割。
王君调甫寓庐以蜜汁樱桃相饷且曰后湖朱樱今不可得后湖者玄武湖也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四
支离江汉滨,烽火催鬓白。
朱夏将复临,含桃已堪摘。
倾盂见匀圆,甘寒浸玉液。
殷勤王子心,朋友敦所悦。
奈何生远思,翻令悲动魄。
金陵古佳丽,十稔营京邑
美哉玄武湖,钟山濯澄碧。
年年春夏交,倾城盛裙屐。
湖娘骄此物,重价过莲的。
贵游及新尝,贫贱获馀籴。
呜呼一载间,孰谓难再得。
九衢污腥膻,万户堆瓦砾。
当时歌管地,皓腕骨已黑。
矧兹山果微,离披杂荆棘。
丛生露殷红,颇似血千滴。
惊雀偶来窥,啁啾亦飞匿。
感此肠九回,对匙不能吃。
豪杰仗今时,河山异畴昔。
为吟杜甫诗,慷慨泪沾臆。
次韵谭仲辉昔尝赠余其伯父组安诗集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霰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四
结交力学真吾愿,礼经古有士相见。
江海春深万里风,百尺高楼初识面。
煌煌一代畏翁诗,遗留恰值六丁倦。
浩如碧海掣雄鲸,丽若花林集芳霰。
孤生寡陋徒能狂,论诗未敢轻时彦。
千篇读尽诵翁作,人间乃有黄金贱。
锦函真迹世难窥,影写争为人所羡。
我昔不惭曾试乞,漆封远寄劳君眷。
奉持位置鼎彝间,虹气中宵腾小院。
危时风雨来无期,捲地倭氛漫禹县
貔貅百万禦宗邦,弹雨交横剧飞箭。
国家外患何代无,血肉金城要新鍊。
毁家图史尽成灰,赠书馀痛遭斯变。
蚕丛流寓见君诗,萧瑟秋声天地遍。
文章自古有传法,琥珀引针磁感电。
审言少陵孙继祖,谈迁父子风相扇。
更闻灵惠与籍咸,各有高名驰九甸。
看君险韵出长篇,何异班超克孱鄯。
应如惜抱姜坞,回首畏翁增慕恋。
天下纷纷殊未定,政须戮力课其殿。
张良失策沧海君,却得谷城授书卷。
矧兹汉运初中兴,及取勋名共辉绚。
待君妙略下千城,莫吏朱云强乘传。
云南王君求题其万松山俯仰轩自云取仰事俯畜之义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六
引之则俯舍则仰,道家桔槔喻天运。
俯仰不愧天与人,儒者闇修期尽分。
王君自榜俯仰轩,谊取孝慈明恪慎
方今事畜亦岂易,播越九州戎马阵。
君侯秉性得冲和,荆山之璧美无璺。
俊才适与功名会,润屋润身得游刃。
他时吾到万松山,便向东皋酌良酝。
鹦鹉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八
皇天有杀气,冰霜为斧钺。
百昌尽黄落,青松不改色。
土囊起怒号,持之惟一默。
鸿儒见百家,高论昭日月。
纵横贯名理,大义出籀绎。
悬之在国门,布之在方册。
以言易天下,百世俟不惑。
如何一夕间,顾效鹦鹉舌。
尝闻相如头,亦有荆轲发。
酒漉陶潜巾,绳穿管宁榻。
偷生非无途,曳尾避
事有万千难,不必为刚烈
败履终不回,乃以成奇绝。
孔翠毛羽鲜,坠网何仓卒。
名浮过其实,利用来相迫。
几人全始终,沉思震心骨。
奉赠沙孟海文若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词韵第九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九
与君昔相逢,长安江左
执别何处边,苏台溷尘座。
莺花六朝春,去若糠赴簸。
嶙嶙贫贱骨,磊落耐迁播。
当时双青鬓,婉娈向兵火。
居然老秃翁,横过兴亡颇。
江山叠虫沙,人事宜轗轲。
区区二十年,何劳计繁琐。
唐开云南置驿刻石墨本为稚鹤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阳韵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此刻在云南昭通豆沙关,乃摩崖碑也。其文曰:「大唐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尹御史大夫韦皋左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刻石纪之。袁滋题。」云云。案,自鲜于仲通兵败南诏,阁罗凤遂臣于吐蕃天宝十一年事也。至是为贞元十年异牟寻始复归唐,已阅四十二年矣。异牟寻之复归,实赖崔佐时忠勇机警之才,其事具见于《旧唐书》。余故以诗发之焉。
南天数宝刻,二爨名最彰。
摩挲石如玉,点画鸾凤翔。
厥美洵耀目,史迹非所望。
赫赫置驿文,杰然在穷乡。
贞元十年秋,使节出巨唐。
皇华辉日月,同册云南王
重镇韦节度,大路开要荒。
工书袁中丞,题驿字右行。
郁郁署玉篆,骨秀神恢张。
噫嗟蒙氏祖,服事固有常。
小人杨鲜于,失驭隳边疆。
卌年始复归,崔君功莫当。
奇略动不测,智勇真昂藏。
皋辈邀其成,唐帝逢其光。
及兹持节册,椓奴竞炜煌。
勋名古如此,何用慨以慷。
深沉翠墨痕,鐍之白藤箱。
间关兵火馀,未化仙蟫粮。
主人诚笃爱,所惜鬓早苍。
犹然衣带折,无钱缝缥囊。
兜鍪试比坚,孰若读书床。
滋也官徒尔,惟此笔不亡。
君其宝片纸,乘除谷与臧。
从来千里足,不假千金装。
次韵李尔宏赠母鸡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才短不得閒,有疾幸遂懒。
悠悠萦药烟,稍稍疏茗碗。
伏雌亦何辜,谁忍付烹斩。
有生归四大,共落轮回惨。
老妻馀爱执,燖羽旋可啖。
深维交期勤,永愧庖厨远。
迷性分杯羹,竟益廉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