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压凤桥 清初 · 释今无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昨宿盘龙渚,今过压凤桥。
山形随地转,雪色隔江遥。
草死文犹锦,烟空气未消。
当年刁斗夜,曾驻霍嫖姚。
遇盗(丙辰二月二十一日也) 其一 清初 · 释今无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烽火消乡落,僧粮断月中。
有魂依草绿,无泪溅花红。
大难身经惯,浮生意久空。
坐深霖雨夜,潇洒入洪濛。
子夜诗 其一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子夜诗者,纪事也。琼州守土铁骑步军共二千人,缺粮十八越月,于顺治辛丑午日相率为乱,统帅莫禁,剽略四乡,流离枕籍,凡二十馀日,给三月粮不弭也。司李姚君繸庵力为招抚,既归,帅复不敢问。至六月望,祸阶既成,丑谋亦决,子夜以炮为号,琼岛若裂,挺戟若插邓林之标,奔风似流广派之水,大梦方回,死所靡卜,未暇京观之痛,实怆离索之情,啜其泣矣,发之以声,曰子夜诗云。
皑皑孤城月照人,角吹一夜起烟尘。
廿年将帅恩非薄,百队貔貅气欲伸。
马踏官街惊睡犬,刀临屋角泣灵神。
黄金死士君闻否,方信冯驩用处真。
子夜诗 其二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街南街北尽喧声,黑纛城头绕月行。
炮火惊心先入耳,犀纹坚甲耀新兵。
明明大将星辰坠,寂寂银河杀气升。
谁念客游当此际,此情惟有道能胜。
子夜诗 其六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戒旦鸡声动远空,企予东望海云红。
惊魂稍定三更后,芳饵争传十月中(琼师缺十八月粮,众军欲足十月乃解,闻帅以三月许之。)。
螺角正停皆秣马,炮声才动尽弯弓。
入云帅府辕门壮,鱼烂愁看一霎风(鱼烂土崩,闻炮声,府门前后俱倒。)。
酬方梦也见赠次元韵 其四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南还已畏朔风侵,羽檄悲传铁马音。
金字还求惭往哲,纸袍终欲乞香林。
辛勤敢诉孤僧意,欢喜原知长者心。
他日海门敲磬罢,思君犹欲下高岑。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 其四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中丞道味实纯和,执卷微言析更多。
未捷戎衣歌薤露,空留山月照藤萝。
庭森独树难寻梦,天丧斯人可奈何。
转盻浮生吾亦幻,口碑从此寄岩阿。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 其六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万里烽烟白下归,抚棺空自湿征衣。
重言共过梅花岭,伤逝同嗟弹子矶。
幸有一龛分佛火,定知遗恨在金微。
箕星骑得光芒甚,照树年年到十围(中丞尝谓澹归及予曰:“我三人不论我升官、降官及死,过岭时俱要同行。”旅榇过关,予与澹归津送过红梅驿乃回,盖不忘宿诺也。归舟泊弹子矶,相对有不胜今昔之感,此予初自金陵归未数日,往来于相江中也。)。
吴采臣粮宪约同入雷峰官舟先发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芙蓉蘸水曲江逢,逸兴遄飞过碧淙。
先我锦帆分野色,知公新趣逗樊笼。
排云击节波千顷,策杖寻僧月一峰。
终岁鼓鼙人事改,相随真觉此情浓。
春日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庾关几度躝旌旗,驿使萧条去马迟。
入梦故人惊夜枕,乞油双衲阻归期。
海螺雉堞催烽火,香草郊原长乱离。
藿食自无廊庙意,不知衰病欲何之。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其一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三春未得晴明候,此日初开江上云。
南浦烽烟悽未断,西樵山色尽平分。
呕哑尚觉渔能乐,潇洒应知鹤不群。
共有仲宣楼上意,书成词赋孰如君。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其六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肴韵
近水孤村尚种茭,岂知戎马已生郊。
流离人似亡家狗,拥肿僧如大腹匏。
索食何门容踯躅,吞声是处见喧呶。
文园词客贻仙韵,且自乘鸾把月敲。
九日和王仲锡宪长咏蝴蝶花限韵 其一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久知物化漫无归,纵对新妍意已微。
窈窕有魂依月窟,凄清无叶补云衣。
秦淮歌舞消兵火,东岱岩峦足蕨薇。
处处名园应寂寞,野娥好自耐芳菲。
平黎曲(顺治庚子,太史丘公曙戒出判抚黎,试诸生者也。客中无事,亦效颦作下里之音,用贻曙戒。) 清初 · 释今无
大块微生事,声教良最仁。
椎髻习枭性,剿脔无完身。
异类斥不育,雨露匪不均。
珠崖拟弃捐,鳞介难具陈。
德泽更千载,文物冠京津。
四水环十邑,五指削天垠。
巢居负深险,豕突雅难驯。
画臂肖沉木,弯弓即鬻獯。
鸠集乃叫呼,敢为猬与蚊。
虎竹怫分阃,桓桓策六军。
六军信神武,所事在征讨。
月竁昔来宾,日际曾奉土。
况兹未重译,蠢尔轻明主。
大国德良亏,瑶阶缺千羽。
防风杀二龙,不死见夏禹。
大火方西流,日色草木枯。
马蝗煽青燐(马蝗,山名,古战场),金牛暗毒雨(亦山名,常吐金银之气)。
卸甲陟崇阿,免胄散行伍。
料敌何必深,超距欲如虎。
溪谷多嶙峋,所事在两股。
树杪出金钲,阴岩潜玉弩。
不怨从军难,所虑空村堵。
一鸡响毗耶,驱蜂走神姥(汉世有青州人猎于毗耶山,为石所陷,语同行曰:“我当作此山神,以鸡祀祷,必应。”后黎作乱,官军祀之,神驱蜂逐北。)。
所冀良牧仁,恻然动安抚。
革心归所天,文教被终古。
请移铜柱标,相看忘黠虏。
赠高文斗 清初 · 释今无
华山渭水秀灵钟,半千嘉运诞英雄。
弯弓射杀霸陵虎,用兵髣髴孙吴公。
高郎洒落为元子,天容道骨轩仙风。
虎帐趋庭寒剑气,天边结友敦高风。
下帷默与圣贤对,钩深索隐皆旁通。
肝肠盘屈叠丽锦,心胸洞彻光玲珑。
文章气力长万丈,那应笔梦生春虹。
山僧素有孝基眼,观人虽众无如公。
抵掌快谈恨已晚,区区作别订重逢。
君不见浮粟之水清且幽,斩荆拨草君所谋。
我行当作陆沉士,华轩鹤盖期一至。
一夜清灯数茗杯,寒山世事两徘徊。
秋风触处无高下,行人畏上越王台。
禅山歌 清初 · 释今无
铁源赵太史文场事竣,而与予往来詶唱者多矣。交情德谊,已情见乎词,肩拍洪厓,韵连花圃,自非太史风流閒放,未易获百朋而拾明珠也。予及门千之陈子妙年犀利,尝欲一奋千仞,果得见拔,与杨沛若、陈光佩俱年齿甚芳,瑚琏簠簋,为邦家器用,故一时岭南艳称太史法鉴高妙,而太史亦洽尽师资之欢。千之饮鹿鸣之后,始婚于家,太史特一至禅山而教之。予观千之感激,无以仰答师恩,更作《禅山歌》,使千之持送太史,为祖道执觞时一噱也。
珊瑚洲接沉香浦,乘潮直溯禅山坞。
禅山六市日繁华,户排文锦家玛瑙。
桑麻万井散鸡豚,竹苞箭茂相参伍。
文犀翡翠杂明珰,连衢列肆何辉煌。
击毂摩肩竞奔逐,憧憧杂沓尘纷芳。
回环曲水映清泚,朱楼对峙如翱翔。
西樵山抱芙蓉密,千红万绿争秋霜。
黄木湾头梅欲白,寒香迢递连阡陌。
夜市鲛人鬻绡归,朝烟估客乘槎泊。
鳀海岚波十万重,虞泉日月双环黑。
一从郊外事戎马,巢风穴雨愁家室。
坐数鹏溟百二乡,缘仆其人皆裙虱。
南海风光自太平,竹弦丝管争相鸣。
雄籓柱壮欃枪远,朝阙台高碧汉清。
今岁秋闱典特新,凤书馆阁来文臣。
远甸文风愈兴起,隽拔髦士皆麒麟。
太史春秋亦正富,翔龙威凤殊惊人。
当年陆贾亦说客,宣布帝德犹未真。
太史读书明国体,一觞一咏皆精神。
越王城下嗟陈迹,粤女花田坐锦茵。
手持金玉双笔管,随其道合能屈伸。
牙樯閒作禅山游,禅山观者如山丘。
未觉羽书生战垒,喜看天泽来龙洲。
务使闾阎生景色,能令海国见风流。
太史更能閒物外,禅机与我相唱詶。
一路梅花密相送,磬声敲彻海门秋。
寄澹和尚 清初 · 释今无
五羊仲春廿有一,韶阳又隔十四日。
安危山上知若何,悲凉此处苦已极。
平生几度逢剧乱,烽火每每烧颜色。
传闻六县亦多盗,钩连蛮峒如豺虎。
宛同水寇恣劫杀,不抢仁化抢下富。
梦觉关前虽未来,海螺岩上当先怖。
雷峰殿外筑层城,吹竹鸣金昼夜惊。
高挂蒲团无祖意,空令胸次有刀兵。
四郊城内人民失,月中盘米收不得。
半生精血已消磨,一掌祇园难建立。
我欲还披百结衣,近来公瘦或稍肥。
人行须便寄一纸,不久应同话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