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用前韵(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仲阏 其二 光绪二十六年作)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北望钧天帝所都,诏书昨拜执金吾
羞言玉玺褒新事,凄绝霓旌《幸蜀图》。
牛李尚寻钩党祸,晋秦能作一家无?
尊王第一和戎策,谁唱迎銮作先驱?
铁汉楼歌同治三年十二年作) 清末 · 黄遵宪
 押虞韵
淫云漠漠山有无,登城四望遥踟蹰。
颓垣败瓦不可踏,劫灰昏黑堆城隅。
剜苔剔苏觅碑读,字缺半亦形模糊。
公无遗像有精气,恍惚左右神风趋。
忆公秉政宣仁日,自许君唐虞。
英名卓卓惊殿虎,辣手赫赫锄城狐。
同文狱起事一变,先生遂尔南驰驱。
洞庭寒夜走蛟蜃,潇湘清画啼猩鼯。
臣心万折必东去,一生九死长征途。
岂知章蔡恨未雪,谓臣虽死犹馀辜。
如飞判使暗挟刃,来取逐客寒头颅。
梅州太守亦义士,告语先生声呜呜
先生湛然色不变,崛强故态狂奴
有朋諈诿细料理,对客酣饮仍歌呼。
呜呼先生真铁汉,品题不愧眉山苏。
一楼高插北城角,中有七尺先生躯。
铁石心肠永不变,腾腾剑气光湛卢。
荔丹蕉黄并罗列,无有远迩群南膜。
军书忽报寇氛炽,官民空巷争逃逋。
先生独坐北楼北,双眼炯炯张虬须。
跳梁小鼠敢肆恶,公然裂毁无完肤。
迩来彫瘵渐苏息,无人收拾前规模。
东坡已往仲谋死,起人忠义谁匡扶?
金狄摩挲事如昨,铅水清泪流已枯。
我来凭吊空恻怆,呀呀屋上啼寒乌。
和平里行和丘仲阏光绪二十六年作) 清末 · 黄遵宪
潮阳县有碑曰和平里,碑九尺许,每字高二尺许。小字九,曰‘庐陵文山文天祥题’。和平里不见于《宋史》,惟邓光荐丞相传》云:‘公驻和平市,攻陈懿党。意后隔海港,步骑未能遽前。而陈懿乃迎导北师张弘正,潜具舟济,轻骑直造。督帐。’刘岳申《传》云:‘公方饭五坡岭,步骑奄至。公不得脱,服脑子不死。众拥之上马,见张弘正于和平,大骂求死。’和平盖即此地。初,潮之士民请公移行府于潮,公进潮阳,诛刘兴,适邹㵯、刘子俊等,亦以民兵数千自江西至。《指南录》所谓‘稍平群盗,人心翕然’,即此时事。邓中甫云:‘因潮之民,阻山海之险,使假以岁月,增兵峙粮,以立中兴之本,亦吾国之即墨也。乃逆惧诛,潜师夜袭,卒陷绝地,谓非天乎!’公于祥兴元年十一月潮阳,即住和平市十二月十五日,趋海丰,入南岭二十日被执,越七日入虏营。讨逆寇于此,见虏帅亦于此,先后凡一月有奇。里人获公书,珍袭而摹刻之。以公忠义之气,感人之深也,百世之下犹兴起,况亲见公书者耶!固其宜也。仲阏归自台湾,客于潮,作诗寄余。岁暮感事,因追和之,距文山住此时六百二十四年矣。庚子岁除前三日
丰碑巍巍土花碧,大书和平字深刻。
此乡曾驻勤王师,下马来拜文信国
澄潭小渚风不波,奇卉美箭枝交柯。
手携酒壶背钓蓑,彼是文山安乐窝
日气火气蒸湿暑,人声鬼声杂风雨。
身倚穷墙立园土,此乃南冠囚絷处。
少日里居殊安康,中年国难多抢攘。
最公一生所践履,大都惶恐滩与零丁洋
红尘蔽天走胡骑,海水群飞无立地。
飘流绝岛君若臣,行在朝衣频拭泪。
自从辛苦贼中来,万死一生艰险备。
今夕何夕梦稍安,此身却在和平里
想见淋漓落笔时,满腔揽辔澄清志。
八千子弟方募兵,欲倚即墨复齐城。
有田有成众一旅,天若祚宋期中兴。
摩厓上刻浯溪颂,安知不署臣结名?
崖山一哭舟尽覆,公竟囚车随北征。
吁嗟乎,从古未闻纯是夷虏世,剪分鹑首天何醉?
拨乱无闻平贼功,劫盟莫讲和戎利。
丘生丘生吾与汝,坐视金瓯缺复碎。
想公驰檄召勤王,对我父老愧欲死。
公魂归天在柴市,今日邻军犹设祭。
矧公画日亲笔书,字字风霜留正气。
孤城隐隐烟雾遮,大江溅沫飞春沙。
寒山片石月来照,中有光芒非公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