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东墅纪梦韵叙述江南当代人文之盛用志鄙怀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复初斋集外诗卷第十三
读君纪梦诗,夜宿江城里。
断碣吊吟魂,高台空战垒。
咨诹咨谋意,何以副亹亹。
请陈人文丽,无踰此都美。
大江从西来,星躔钟秀伟。
观诗来上国,实自吴季子。
文学列四科,孔门有高弟。
南离炎炎气,五采腾翚雉。
迨两晋六朝,藻绘咸可喜。
前辈导之师,馀波微有泚。
自兹途遂纷,艺林逮百氏。
衷诸圣经义,离合或远迩。
古者礼释菜,尊师肃拜䭫。
然后道与艺,渐进莫容已。
宋后试帖括,溯原盖为此。
元明格递沿,初尚骈体视(予见元人江南、江西、湖广省试三场,文皆诗赋也。)。
后乃定经义,三年崇大比。
司徒乡大夫,所职具于是。
国朝盛雅化,涵育无涯涘。
士风蒸蒸上,业新义日徙。
孰知经义家,而可俎豆祀。
是亦有堂室,有门径阶戺。
小者即幼仪,佩觿趋拜跪。
大乃臻成德,广博高深诣。
元气弥宇宙,蔚然彪炳启。
国初诸老宿,厥体美备矣。
于惟长洲韩,瑚琏升堂陛。
视宋之欧阳,未觉此逊彼。
亦有京江张,梧桐俯灌枳。
铿锵韶钧应,元精耿煜炜。
斯文迢迢脉,川岳相渟峙。
必测其本根,非但资口耳。
墙东一老人,独立无摹拟。
万法同圭臬,百变非俶诡。
六储与五王,竞骖而并轵。
桐城两方子,喻彼马与指。
时文即古文,使我心翘跂。
李何与李王,焉可蹈其跬。
文汉诗盛唐,汉官必周礼。
貌古而弗化,吾曷寻原委。
所赖经菑畬,先入文肌理。
方氏于诸经,芟柞初彊以。
义门挍雠眼,欲补旧残燬。
果得文道子,十书灿陈几。
本朝说经师,考订关践履。
不肯事空言,咀嚼残蘤蕊。
尝披诸老集,参證碑传诔。
若易礼书诗,譬鼎铏釜锜。
春秋比事辞,严甚诘奸宄。
近时顾氏表,仅憾口号俚。
不得泰兴书,江上舷空倚。
陈书虽二门,实备八材庀。
辽哉杜释例,焉免晦朔牴。
后儒徒蠡测,鲸鹏于蝼蚁。
四礼有藩篱,阎记力扶圮。
譬犹惩游惰,未免费鞭捶。
古文尚书词,过激亦尔尔。
稽古陈家诗,一编可陈匦。
独易难言之,众说烦累累。
此事贵专门,夫耕织则婢。
虞荀三十家,寥寥面命匪。
汉学宋儒学,岐陌初谁使。
贤哉红豆生,守诂析疑似。
九经皆前闻,一字肯轻矢。
说经到六书,初哉实托阯。
今人志大学,必从小学起。
近摹诗局书,次第车合轨。
字样唐补经,字类娄参史。
庶可准许徐,以训于蒙士。
为文须识字,昔今良一揆。
此外在养气,浩乎行复止。
但求心及声,奚恤誉与訾。
省试帖经试,觇士人举趾。
风会有转移,取舍惟张弛。
竹垞辛酉来,枝叶快一洗。
后来渐华缛,亦颇葺兰芷。
中閒杂子家,纬候穷周髀。
博然后思约,若网抽纲纪。
意主弗雷同,又别开风旨。
别裁虽因时,衡鉴各在己。
一一遗卷搜,自前庚午始。
矫变逾常格,痛欲治瘕痞。
近乃臻雅正,稍知研故纸。
道虽望遥遥,音已除靡靡。
夫子起禾中,特达荷宸扆。
持衡勖寸心,不异初筮仕。
一卷冰雪文,诸生式劂梓。
奈何辱奖询,使予增恧耻。
伊予幼失学,苦志蓬户底。
怀椠亶謏闻,和歌徒下里。
卅载虽同岑,十年长余齿。
词场相后先,敢曰追鞭弭。
只应旅店中,高歌动神鬼。
上下千载论,可起九原死。
况乃求真才,议论敢巧诋。
亦匪气类私,门墙说桃李。
既勿尚枯槁,又宁艳纨绮。
嗜好肯专执,町畦非角掎。
相见以天怀,不独叩文体。
曷用写惓惓,澹泞秋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