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坐忘论 其七 得道 唐 · 司马承祯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道者
神异之物。
灵而有性。
虚而无象。
随迎莫测。
影响莫求。
不知所以不然而然之。
通生无匮谓之道。
至圣得之。
于古。
妙法传之于今。
循名究理。
全然有实。
上士纯信。
克己勤行。
空心谷神。
唯道来集。
道有至力。
染易形神。
形随道通。
与神为一。
形神合一。
谓之神人。
神性虚融。
体无变灭。
形与之同。
故无生死。
隐则形同于神。
显则神同于形。
所以蹈水火而无害。
对日月而无影。
存亡在己。
出入无间。
身为滓质。
犹至虚妙。
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
灵宝经云。
身神共一。
则为真身。
又西升经云。
形神合同
故能长久。
然虚心之道。
力有深浅。
深则兼被于形。
浅则唯及其心。
被形者则神人也。
及心者但得慧觉而已。
身不免谢。
何则。
慧是心用。
用多则体劳。
初得小慧。
悦而多辩。
神气散泄。
无灵润身。
生致早终。
道故难备。
经云尸解。
此之谓也。
是故大人含光藏晖。
以期全备。
凝神宝气。
学道无心。
神与道合。
谓之得道。
故经云。
同于道者
道亦得之。
又云。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
何不日求以得。
有罪以免耶。
山有玉。
草木因之不彫。
人怀道。
形体得之永固。
资薰日久。
变质同神。
练神入微。
与道冥一。
散一身为万法。
混万法为一身。
智照无边。
形超有际。
总色空以为用。
合造化以为功。
真应无方。
信惟道德。
故西升经云。
与天同心而无知。
与道同身而无体。
然后大道盛矣。
而言者。
谓證得其极。
又云。
神不出身。
与道同久。
且身与道同。
则无时而不存。
心与道同。
则无法而不通。
耳则道。
耳无声而不闻。
眼则道。
眼无色而不见。
六根洞达。
良由于此。
至论元教。
为利深广。
循文究理。
尝试言之。
夫上清隐秘。
精修在感。
假神丹以鍊质。
智识为之洞忘。
道德开宗。
勤信惟一。
蕴虚心以涤累。
形骸得之绝影。
方便善巧。
俱会道源。
心体相资。
理踰车室。
从外因内异轨同归。
该通奥赜。
议默无违。
二者之妙。
故非孔释之所能邻。
其馀不知。
盖是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