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续高僧传序 隋末唐初 · 僧道宣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一
原夫至道绝言。
非言何以范世。
言惟引行。
即行而乃极言。
是以布五位以擢圣贤。
表四依以承人法。
龙图成大易之渐。
龟章启彝伦之用。
逮于素王继辙。
前修举其四科。
班生著词。
后进宏其九等。
皆所谓化导之恒规。
言行之权致者也。
惟夫大觉之照临也。
敷西壤。
迹绍东川
踰中古而弥新。
历诸华而转盛。
虽复应移存没。
法被浇淳。
斯乃利见之康庄。
阙有之宏略。
故使体道钦风之士。
激扬影响之宾。
会正解而树言。
扣元机而即号。
并德充宇宙。
神冠幽明。
像设焕乎丹青。
智则光乎缁素。
固以详诸经部。
议未缵其科条。
窃以䓤河界于剡州。
风俗分于唐梵。
华胥撰列。
非圣不据其篇。
则二十四依付法之传是也。
神州所纪。
贤愚杂其题引。
则六代所详偫录是也。
然则统斯大抵。
精会所归。
莫不振发蒙心。
网罗正理。
俾夫骀足九达。
遗踪望而可寻。
徇目四驰。
高山委而仰止。
梁沙门金陵释宝唱撰名僧传。
会稽释慧皎撰高僧传。
创发异部。
品藻恒流。
详覆可观。
华质有据。
而缉裒吴越
叙略魏燕。
良以博观未周。
故得随闻成彩。
加以有梁之盛。
明德云繁。
薄传三五。
数非通敏。
斯则同世相侮。
事积由来。
中原隐括。
未传简录。
时无雅赡。
谁为补之。
致使历代高风。
飒焉终古。
余青襟之岁。
有顾斯文。
祖习乃存。
经纶攸阙。
是用凭诸名器伫对杀青。
而情计栖遑。
各师偏竞。
逖听成简。
载纪相寻。
而物忌先鸣。
藏舟遽往。
徒悬积抱。
终掷光阴。
敢以不才。
辄陈笔记。
引疏闻见。
即事编韦。
谅得历代因之。
更为冠冕。
自汉明梦日之后。
梁武光有以前。
代别释门。
咸流传史。
考酌资其故实。
删定节其先闻。
遂得类续前驱。
昌言大宝。
季世情絷。
量重声华。
至于鸠聚风猷。
略无继绪。
惟隋初沙门魏郡释灵裕
仪表缀述。
有意宏方。
撰十德记一卷。
偏叙昭元师保。
未粤广嗣通宗。
馀则孤起支文。
薄言行状。
终亦未驰高观。
可为长太息矣。
故使沾预染毫之客。
莫不望崖而戾止。
固其然乎。
今余所撰。
恐坠接前绪。
故不获己而陈。
或博咨先达。
或取讯行人。
或即目舒之。
讨雠集传。
南北国史。
附见徽音。
郊郭碑碣。
旌其懿德。
皆撮其志行。
举其器略。
言约繁简。
事通野素。
足使绍允前良。
允师后听。
始距梁之初运。
唐贞观十有九年
一百四十四载。
包括岳渎。
历访华夷。
正传三百三十一人。
附见一百六十人。
序而申之。
大为十例。
一曰译经
二曰解义。
三曰习禅。
四曰明律。
五曰护法。
六曰感通。
七曰遗身。
八曰读诵。
九曰兴福。
十曰杂科。
凡此十条。
世罕兼美。
今就其尤最者。
随篇拟伦。
自前传所叙。
通例已颁。
回互抑扬。
实遵宏检。
且夫经导两术。
掩映于嘉苗。
护法一科。
纲维于正网。
必附诸传述。
知何续而非功。
取其拔滞开元。
固可标于等级。
馀则随善立目。
不竞时须。
布教摄于物情。
为要解纷静节。
总归于未第区别世务者也。
至于韬光崇岳。
朝宗百灵。
秀气逸于山河。
贞概销于林薄。
致有声喧元谷。
神凝紫烟。
高谢于松乔。
俯眄于穷辙。
斯皆具诸别纪。
抑可言乎。
或复匿迹城闉。
陆沈浮俗。
盛业可列。
而吹嘘罕遇。
故集见绩风素。
且树十科。
结成三帙。
号曰续高僧传
若夫搜擢源派。
剖析宪章。
粗识词令。
琢磨行业。
则备于后论。
更议而引之。
必事接恒篇。
终成词费。
则削同前传。
犹恨逮于末法。
世挺知名之僧。
未觌嘉猷。
有沦典籍。
庶将来同好。
又尘斯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