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新修漕河斗门 唐 · 穆员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三
分洛为漕。
斗门都城东南中桥之右。
旧制喉不深。
口不刺。
其流随之。
水斯溢。
旱斯涸。
东有斜堰
俾其来往。
终岁不修辄坏。
修则水积高而迤南北。
北伤则洛亘邙趾。
南伤则鱼游井𢌅。
不修则漕复于陆。
且其地与岸。
皆寘薪焉。
不再闰不一易。
每岁缮塞斜堰
洎南北堤桥之费。
相与盈万。
斗门之功不计。
盖其弊者也。
安平公治三川之暇。
顾念于此之疾未去。
且曰。
水之性。
导无不顺。
壅无不害。
善为水者。
唯其所趣。
使若自然。
其要在于不与之竞而已。
是用浚斗门之下。
以量其入。
斜堰之上。
以归其馀。
庶乎饶不为增。
伤不为减。
盈万之费。
岁收于公。
而通海之波。
率土之运。
东西交骛。
合朝宗之义焉。
中桥之旁有古堰。
废石沈于泥沙。
公乃发而转之。
以代寘薪之制。
省于自他山而致者。
盖百之一。
犹惧刚之不胜柔。
岸化于水。
乃授规矩。
俾之追琢。
如斧斯锐。
以分其冲。
如月斯仰。
以折其势。
积石山斗。
中流汤汤。
南邻凿龙。
永代无愧。
上济行迈。
是为通桥。
三月兴作。
四月毕事。
人不见始而睹其终。
埒其功用。
不足于常岁之数。
而不朽之利。
皇都洛水
垂之无穷焉。
呜呼。
物之至柔者水。
不得其理。
甚者怀山襄陵。
其次决堤防。
隤城邑。
夫惟不争之力。
然后胜之。
天下之理一理也。
制天下之至强者。
其唯不争乎。
于水也见公之政。
于政也见公之德。
日观易简久大之业。
此非其一隅哉。
公以为成公之志者实肄其勤。
命以名氏刻于岸石。
仍俾末吏谨而书之。
贞元四年四月丁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