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都神主议 唐 · 顾德章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五
夫礼虽缘情将命。
厥要实在得中。
必过礼而求多。
则反亏于诚敬。
伏以神龙之际。
天命有归。
移武氏庙于长安
即其地而置太庙。
以至天宝初复。
不为建都而设。
议曰。
中宗立庙于东都
无乖旧典。
徵其意不亦谬乎。
又曰。
东都太庙。
至于睿宗元宗犹奉而不易者。
盖缘尝所尊奉。
不敢辄废也。
今则废已多时。
犹循莫举之典也。
又曰。
虽贞观之始。
草创未暇。
岂可谓此事非开元之法者。
谨按定开元六典敕曰。
听政之暇。
错综古今。
法以周官。
作为唐典。
览其本末。
千载一朝。
春秋谓考古之法也。
行之可久。
不曰然欤。
此时东都太庙见在。
六典序两都宫阙。
西都具太庙之位。
东都则存而不论。
足明事出一时。
又安得曰开元之法也。
又三代礼乐。
莫盛于周。
昨者论议之时。
便宜细大取法。
于周迁而立庙。
今立庙不因迁。
何美之而不能师之也。
又曰。
建国神位。
右社稷而左宗庙。
君子将营宫室。
宗庙为先者。
谨按六典。
永昌中。
则天以东都为神都。
迩后渐加搆宫室。
百官于是备矣。
今之宫室百司。
乃武氏改命所备也。
上都巳建国立宗庙。
不合引言。
又曰。
东都洛阳孝宣等五帝。
长安祭孝成平三帝。
以此为置庙之例。
则大非也。
当汉两处有庙。
所祭之帝各别。
今东都建庙作主。
上都同。
概而论之。
失之甚者。
又曰。
今或东洛复太庙。
有司同日侍祭。
以此为数。
实所未解者。
谨按天宝三载诏曰。
顷四时有事于太庙。
两京同日。
自今已后。
两京各宜别择日。
载在祀典。
可得而详。
且立庙造主。
所以祭神。
而曰存而勿祀。
出自何经。
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而欲立虚庙。
法于何典。
前称庙貌如故者。
即指建中之中
就有而言。
以为国之先也。
前以非时不造主者。
谓见有神主。
不得以非时而造也。
江左至德之际。
主并散亡。
不可拘以例也。
或曰。
废主之瘗。
请在太微宫者
谨按天宝二年敕曰。
古之制礼。
祭用质明。
义兼取于尚幽。
情实缘于既没。
我圣祖澹然常在。
为道之宗。
既殊有尽之期。
宜展事生之礼。
自今已后。
每至圣祖宫有昭告。
宜改用卯时者。
今欲以主瘗于宫所。
即与此敕全乖。
又曰。
主不合瘗。
请藏夹室者。
谨按前代藏主
颇有异同。
至如夹室仪用。
以序昭穆也。
今庙主俱不中礼。
则无禘祫之文。
又曰。
君子将营宫室。
以宗庙为先。
则建国营宫室。
而宗庙必设。
东都既有宫室。
而太庙不合不营。
凡以论之。
其义斯胜。
西周东汉
并曰两都。
其各有宗庙之證。
经史昭然。
又得以极思于扬搉。
诗曰。
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
作庙翼翼。
大雅瓜瓞言丰庙之作也。
又曰。
于穆清庙。
肃雍显相。
洛邑既成。
以率文王之祀。
此诗言洛之庙也。
书曰。
成王既至
烝岁祭。
文王骍牛一。
武王骍牛一。
又曰。
裸于太室。
康王又居丰。
毕公保东郊。
岂有无庙而可蒸祭。
非都而设保。
则书东西之庙也。
逮于后汉卜洛。
西京之庙亦存。
建武二年
洛阳立庙。
而成哀平三帝祭于西京
一十八年。
亲幸长安行禘礼。
当时五室列于洛都
三帝留于京庙。
行幸之岁。
与合食之期相会。
不奉斋车。
又安可以成此礼。
则知两庙。
周人成法。
载主以行。
汉家通制。
或以当虚一都之庙为不可。
而引七庙无虚主之文。
礼言一都之庙。
室不虚主。
非为两都各庙。
而不可虚也。
联出征之辞。
更明载主之意。
因事而言。
理实相统。
非如诗人更可断章以取义也。
古人求神之所非一。
奉神之意无二。
故废桑主。
重作栗主。
既事埋之。
已明其一也。
或又引左氏传筑郿凡例。
谓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而立建主之论。
鲁庄公二十八年冬筑郿。
左传为筑凡例。
谷梁讥因薮泽之例。
公羊称避凶年造邑之嫌。
三传异同。
左氏为短。
何则。
当春秋二百年间。
鲁凡城二十四邑。
唯郿一邑称筑。
其二十二邑。
岂皆宗庙先君之主乎。
执此为建主之端。
又非通论。
或又曰。
废主之瘗。
何以在于太微宫所。
藏之所宜。
舍故依新。
前已列矣。
按瘗主之位有三。
或于北牖之下。
或在西阶之间。
庙之事也。
其不当立之主。
但随其所以瘗之。
夫主瘗乎当立之庙。
斯不然矣。
以在所而言。
则太微宫所藏之所。
与汉之寝园无异。
历代以降。
建一都者多。
两都者少。
今国家崇东西之宅。
极严奉之典。
而以各庙为疑。
合以建都故事。
以相质正。
即周汉是也。
今详议所徵。
究其年代。
率皆一都之时。
岂可以拟议。
亦孰敢献酬于其间。
详考经旨。
古人谋寝。
必极于庙。
未有设寝而不立庙者。
国家承隋氏之弊。
草创未暇。
后虽建于垂拱。
而事有所合。
其后当干戈宁戢之岁。
文物大备之朝。
于十一圣。
不议废之。
岂不以事虽出于一时。
庙有合立之理。
而不可一一革也。
洛都之制。
上自宫殿楼观。
下及百辟之司。
西京无异。
銮舆之至也。
虽厮役之贱。
必归其所理也。
岂先帝之主。
独无其所安乎。
时也虞主尚瘗。
废主宜然。
或以马融李舟二人称。
寝无伤于偕立。
庙不妨于暂虚。
则是马融李舟可法于宣尼矣。
以此拟议。
乖当则深。
或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
无曰邑。
邑曰筑。
都曰城者。
谨按春秋二百四十年间。
惟郿一邑称筑。
如城郎费之类。
各有所因。
或以他防。
或以自固。
谓之尽有宗庙。
理则极非。
或称圣主有复古之功。
简册有考文之美。
五帝不同乐。
三王不同礼。
遭时为法。
因事制宜。
此则改作有为。
非有司之事也。
如有司之职。
但合一一据经。
变礼从时。
则须俟明诏也。
凡不修之證。
略有七条。
庙主应迁。
一也。
巳废不举。
二也。
庙不可虚。
三也。
非时不造主。
四也。
合载迁主行。
五也。
尊无二上。
六也。
六典不书。
七也。
谨按文王迁酆立庙。
武王迁镐立庙。
成王迁洛立庙。
东都不因迁而欲立庙。
是违因迁立庙也。
谨按礼记曰。
凡祭。
有其废之。
莫敢举也。
有其举之。
莫敢废也。
今东都太庙。
废已八朝。
莫果立之。
是违已废不举也。
谨按礼记曰。
当七庙五庙无虚主。
今欲立虚庙。
是违庙不可虚也。
谨按左传。
丁丑作僖公主
书不时也。
记又曰。
过时不祭。
礼也。
合礼之祭。
过时犹废。
非礼之主。
可以作乎。
今欲非时作主。
是违非时不作主也。
谨按曾子问。
古者师行以迁庙主行乎。
孔子曰。
天子巡狩。
必以迁庙主行。
载于斋车。
言必有尊也。
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
则失之矣。
皇氏云。
迁庙主者。
载迁一室之主也。
今欲载偫庙之主以行。
是违载迁之主也。
谨按礼记曰。
天无二日。
土无二王。
尝禘郊社。
尊无二上也。
今欲两都建庙作主。
是违尊无二上也。
谨按六典序两都宫阙及庙宇。
此时东都有庙不载。
是违六典不书也。
遍考书传。
并不合修。
寖以武德贞观之中
作法垂范之日。
文物大备。
儒彦毕臻。
若可修营。
不应议不及矣。
记曰。
乐由天作。
礼以地制。
天之体动也。
地之体止也。
此明乐可作。
礼难变也。
伏惟陛下诚明载物。
庄敬御天。
孝方切于祖宗。
事乃求于根本。
再令集议。
俾定所长。
臣实职司
敢不条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