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与人论谏书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二
某疏愚怠惰。
不识机括。
独好读书。
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
兴亡谏诤之道。
遐想其人。
舐笔和墨。
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
不悟则烹身灭族。
唯此二者。
不思中道。
自秦汉已来。
凡千百辈。
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
累累皆是。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
不能百一。
何者。
皆以辞语迂险。
指射丑恶。
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
近于诞妄。
指射丑恶。
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
激怒之辞。
以卑凌尊。
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
杀人愈多。
谏畋猎者。
畋猎愈甚。
谏治宫室者。
宫室愈崇。
谏任小人者。
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
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
一决怒气耳。
不论其他。
是以每于本事之上。
尤增饰之。
今有两人。
道未相信。
甲谓乙曰。
汝好食某物。
慎勿食。
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
我食之久矣。
汝谓我死。
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
汝好食某物。
第一少食。
苟多食。
必生病。
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
迂险之言。
则欲反之。
循常之说。
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世多然也。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
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
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
宜从桥。
陛下不听。
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不得入庙祠也)
上不说。
张猛曰。
臣闻主圣臣直。
乘船危。
就桥安。
圣主不乘危。
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
晓人不当如是邪(谓谏诤之言当如之详善)
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
敬宗皇帝欲幸骊山
时谏者至多。
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舆伏紫宸殿下。
叩头谏曰。
周幽王骊山
为犬戎所杀。
秦始皇葬骊山国亡。
元宗皇帝骊山而禄山乱。
先皇骊山而享年不长。
曰。
骊山若此之凶邪。
我宜一往。
以验彼言。
后数日。
骊山回。
语亲倖曰。
叩头者之言。
安足信哉。
汉文帝亦谓张释之曰。
卑之无甚高论。
令可行也。
今人平居无事。
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
尚宜旁引曲释。
亹亹绎绎。
使人乐去其不善。
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
欲因激切之言。
而望道行事治者乎。
故礼称五谏。
而直谏为下。
前数月。
见报上披閤下谏疏。
锡以币帛。
辟左且远。
莫知其故。
近于游客处一睹閤下谏草。
明白辩婉。
出入有据。
吾君圣明。
宜为动心。
数日在手。
味之不足。
且抃且喜且慰。
三者交并。
不能自止。
吾君闻谏。
既且行之。
仍复宠锡。
诱能谏者。
斯乃尧舜禹汤文武之心也。
闻于远地。
宜为吾君抃也。
閤下以忠孝文章立于朝廷。
勇于谏而且深于其道。
果能辅吾君而光世德。
某蒙閤下之厚爱。
冀于异时资閤下之知以进尺寸。
能不为閤下之喜复自喜也。
吾君今日披一疏而行之。
明日闻一言而用之。
贤才忠良之士。
森列朝廷。
是以奋起志虑。
各尽所怀。
则文祖武宗之业。
穷天尽地。
日出月入。
皆可洒扫以复厥初。
某纵不得效用。
但于一官一局。
筐箧簿书之间。
活妻子而老身命焉。
作为歌诗。
称道仁圣天子之所为治。
则为有馀。
能不自慰。
故获閤下之一疏。
抃喜慰三者交并。
真不虚也。
宜如此也。
无因面赞其事。
书纸言诚。
不觉繁多。
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