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与冯陶书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冯生足下。
前辱书时。
会鄙人将有适方事役在焉。
今则足下又赴省于东。
故束书久不遑答。
有负恳款。
无以自露。
然则书辞所属。
宁鄙人宜当托是乎。
乃敢自酌以揆其意。
惟智府悟之。
乐府倡为歌十年。
声流邯郸下。
而魏歌者往请之曰。
闻古之韩娥
其歌也。
能易哀乐。
变林籁。
则有是也。
何自而及是乎。
今子能扬韵激妙。
感物态矣。
而人投声请价者。
宜以遂之。
必且语我。
使闻听于众耳。
以得售进。
入为王左右之娱。
对曰。
韩娥之歌。
韵合于气。
声合于情。
是故草木之于地也。
气为之君。
五腑之居人也。
情为之长。
草木之生。
其根处瘠则其表讷。
处润则其表昌。
瘠之讷。
润之昌。
不过其草木及气之作也。
温阳则万族舒。
为晦寒则众色稚。
瘁五腑。
伏五行。
设如金困于内。
则肺亢应于外。
而嗅厌。
极则反之。
木极于内。
则肝怠应于外。
而食乱。
困则反之。
困而厌。
极而乱。
不过一发于内。
一应于外而已。
及情之作也。
为喜适。
则七窍走而会之怡。
为悲愁。
则六气集而赴之惨。
自皆不得自任也。
韩娥之得也在此。
驭二情以攻之。
故能易哀乐。
歧二气以袭物。
则能变林籁。
其神至矣。
亦尚未闻饫宠赏于当时者。
何也。
所感者智人也。
草木仰天性。
智人不混于累。
夫众庶之目怫于视。
世俗之耳离其听。
故击弊缶。
贯鼠革。
聚观于市。
促促之歌巴声夷辞。
唱一而和百。
赞之者千万人。
南风之弦。
云和之瑟。
旷世莫用。
乌能自唱其德于声音。
韩娥之妙。
欲谁继者。
今足下将行者古道也。
将操者至声也。
鄙人方困世之厌斥。
安足以使之闻听于众耳。
发嘉誉于此日乎。
猥辱雅向。
愿悉所识。
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