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四
问。
朕闻古先哲王之治也。
元默无为。
端拱司契。
氓心以居简。
凝日用于不宰。
厚下以立本。
推诚而建中
繇是天人通。
阴阳和。
俗跻仁寿。
物无疵疠。
噫。
盛德之所臻。
夐乎不可及已。
三代令王。
质文迭救。
百为滋炽。
风流寖微。
自汉以降。
足徵盖寡。
朕顾唯昧道。
丕构。
奉若谟训。
不敢怠荒。
任贤惕厉。
宵衣旰食。
距追三五之遐轨。
庶绍祖宗之洪绪。
而心有未达。
行有未孚。
由中及外。
阙政斯广。
是以人不率化。
气或堙阨。
灾旱竟岁。
播植愆时。
国廪罕蓄。
乏九年之储。
吏道多端。
微三载之绩。
京师诸夏之本也。
将以观治
而豪猾踰检。
太学明教之源也。
期于变风。
而生徒惰业。
列郡在乎颁条。
而于禁或未绝。
百工在乎按度。
而淫巧或未息。
俗隳风靡。
积讹成蠹。
其择官济治也。
听人以言。
则枝叶难辨。
御下以法。
则耻格不形。
其阜财发号也。
生之寡而食之众。
烦于令而鲜于治。
思所以究此缪盭。
致之治平
兹心浩然。
若涉渊水。
故前诏有司。
博延偫彦。
伫启宿懵。
冀臻时雍。
子大夫皆识达古今。
志在康济。
造庭待问。
副朕虚怀。
必当箴治之阙。
辨政之疵。
明纲条之致紊。
稽庶富之所急。
何施革于前弊。
何泽惠于下土。
何修而古理可近。
何修而和气克充。
推之本源。
著于条对。
至若夷吾轻重之权。
孰辅于治。
严尤底定之策。
孰叶于时。
元恺之考课何先。
叔子之克平何务。
惟此龟鉴。
择乎中庸。
斯在洽闻。
朕将亲览。
对。
臣闻古者君天下之心也。
上降下应。
还若影响。
夫以身而养人者。
下以父尊之。
虽衰而无怨。
此神农之俗也。
以道而覆人者。
下则欣戴之。
虽衰莫得离其下。
黄帝帝尧之俗也。
以义教人者。
下以神敬之。
虽衰而无慢。
此舜禹之俗也。
以刑戮而驱人者。
下以刑戮而畏之。
不俟衰而刑戮复矣。
桀纣之俗也。
今陛下廓神睿之宇。
临天下将三岁矣。
索举贤良待问之士。
聚而俯告。
悉徵所达。
以辅于明。
臣幸得见墀级之严。
陈百王由户之道。
臣之所奏。
善户有三。
神农唐虞之化是。
败户有一。
桀之乱是。
彼三善之户。
其门甚辟。
皆可循辙而进。
惟在陛下命车而已矣。
制策曰。
厥闻古先哲王之理也。
元默无为。
端拱司契。
氓心以居简。
凝日用于不宰。
厚下以立本。
推诚而建中
繇是天人通。
阴阳和。
俗跻仁寿。
物无疵疠。
噫。
盛德之所臻。
夐乎其莫可及已。
三代令王。
质文迭救。
百为滋炽。
风流寖微。
自汉而降。
足徵者盖寡。
问以古先元默无为之化。
及三代质文迭救之法。
易难相殊者。
臣请指数而奏之。
夫数之始生。
起于其一。
而历乎多。
数在盈十之间。
虽童子且能屈指而数也。
及延乎亿兆。
塞乎天地。
虽明大人。
犹难举籍而造其极。
夫饕者始生魄于婴。
而蠢于蒙。
蒙婴之时。
不俟更乳而饫矣。
及形具气周。
设肥牛之肩。
加百品之佐。
不足以塞其餍也。
是则太古之人。
众庶之俗。
数之奇寡。
饕之蒙婴乎。
无越无踰。
蠕然濡之。
无营无虑。
块守俟煦。
为之君者易其化。
五帝主之。
何以异贲育之材。
举一毫而趋也。
三代以降。
众庶之情。
谲变之俗。
数之亿兆。
饕之周壮也。
君之者广法制以御之。
饰礼义以导之。
明赏罚以齐之。
然犹不能使不表夸无益也。
臣闻圣人高明而道中庸者。
法常制定。
使人无加踰于节度
犹恐其久而为弊。
即以日新之言以劝诲。
使不违也。
如其临理有常制。
豪猾何致踰检乎。
讲习师受有常学。
儒者何致废堕乎。
黜陟幽明有常令。
列郡何敢干禁乎。
车服室屋有常度。
工者何致淫巧乎。
易问先迷失道之也。
然照育之神不测者。
以其既弊于夕。
而能更兴于晨。
使其光日日新也。
伏惟陛下观日新之道以张化源。
复何俗恬风靡积讹成蠹之患乎。
制策曰。
其择官济理也。
听人以言。
则枝叶难辨。
御下以法。
则耻格不形。
其阜财发号也。
生之寡而食之众。
□煎无已。
臣恐铄于所制也。
伏愿陛下修日新之德。
察善政之臣。
行剋己之令。
以拯其弊。
然后可以垂衣而化也。
制策曰。
故诏有司。
博延偫彦。
伫启□也。
陛下如能用其道。
可以泽惠下土也。
如使古理可近者。
其在明礼乐仁让也。
若使和气克充者。
其本在和人心之抑愠。
在理之雅正也。
其理怫者众气滞。
其理明者众气洽。
夫众庶之情和平。
愠抑之气。
吁而散之太空。
还会于风云。
合于水土。
包声于陶埴之器。
每岁附阴而伏。
乘阳而升。
众庶之气。
杂于阴阳。
陶于变化者。
曲蘖乎。
愠气居于中则戾。
戾则悲。
悲则水潦败。
抑气居于中则悖。
悖则亢。
亢则螟蛾生。
平气居于中则序。
序则得常。
得常则风雨节寒暑时。
和气居于中则泰。
泰则有馀。
有馀则交让于变化。
涵而为休宝
流而为精神。
洋衍乎祥光。
沛濊乎佳泽。
臣故曰充和气者。
在调人心也。
制策曰。
若至夷吾轻重之权。
孰辅于理。
严尤底定之策。
孰叶于时。
元凯之考课何先。
叔子之剋乎何务。
维此龟镜。
择乎中庸。
期在洽闻。
朕将亲览者。
夫廪畜之所贤者。
在乎贱入而贵出。
使人无所困饥于凶灾。
伤劳于丰贱也。
夷吾之权。
微不可也。
从古以来。
西事戎者。
或辱于盟而困于嫁。
非有他
扰其锋而侮其丑也。
及为所窘搏。
则啁物以其兵矣。
戎夷之生。
无以异也。
故圣王备而不擒也。
严尤之言。
亦可徵也。
长庆宝历已来。
金紫银朱之佩。
盈于朝。
溢于郡国有纪。
何者。
今日布令。
明日而隳。
使人无所守。
是以纪纲不振也。
且教令所以设备为防也。
纲纪所以制物枢用也。
是皆虞患难拯困也。
人有赤子沈于水火者。
为之父母。
必将奔往而拯之。
使免于苦。
及无为救者。
则必坐悲而泣望也。
为救之具。
必在长绠之钩。
修竿之抉乎。
有备而防者。
父母之人也。
无具徒手者。
虽悲不信也。
今陛下之赤子。
亦以困于是矣。
陛下亦将拯而免其苦乎。
今法制委弛。
维纲不枢。
则是修竿长绠之钩抉不为也。
陛下居于九重。
临于兆庶。
得无有坐悲泣望之恨乎。
臣窃为陛下惧不仁之于后代也。
伏愿陛下择忠言以广其明。
察智谟以周于用。
一刑赏以信于令。
薄赋敛以息其劳。
慎禁夺以省其犯。
审狱讼以爱其生。
如此。
水火之陷。
不牵于瞽瞆之俗矣。
多济之防。
充列于无患之朝矣。
若是又以为不理不康。
不惠不仁。
非臣所知也。
谨附圣条。
陈写大略。
冒黩之罪。
臣何敢逃。
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