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四
问。皇帝若曰。
盖闻舜禹之有天下也。起于侧微。
积德累勤。多历年所。
夫经盛圣之虑。岂有遗哉。
然犹好问察言。勤求贤士。
盖以承天之任重。忧人之志深也。
况朕长于深宫。涉道日浅。
继列圣之鸿绪。抚万宇之烝人。
夙夜严恭。不敢有懈。
实惧烛理未究。省躬未明。
所以详求谠言。以辅不逮。
子大夫是宜发所蕴蓄。沃予虚怀。
极意正词。勿有隐讳。
昔王政之兴。必臻于康泰。
霸道所立。犹致于富强。
我国家提封溢于三代。酌宪兼乎百王。
无尧汤之灾。积祖宗之理。
而人未蕃庶。俗尚彫讹。
家无盖藏。公阙储蓄。
卒乘之数。货币之资。
统而较之。莫继前代。
岂率土生植。变于古欤。
将阜时政令。戾于今欤。
固已揣摩。必穷利病。
明徵末失之渐。具陈兴盛之谟。
且文武兼学以成功。士农迭居以丰业。
故家给足以恋本。才周可以应时。
近古各循一端。不相资用。
致令从事异心。难成考课。
去秩无守。轻为惰游。
指明共贯之方。斯合二途之利。
永言化理。期酌厥中。
施为或差。得失斯远。
将修睦劝义。则在下难知。
将任数驭情。则人心益伪。
思闻指要。得合诚明。
旌别比周之情。敷详忠厚之道。
知人则哲。从古攸慎。
九徵恐泥。五事难精。
或望可服人而才非周物。或言皆诣理而行则乖方。
宜陈取舍之端。用明真伪之辨。
至于朝廷之阙。四方之弊。
详延而至。可得直书。
退有后言。朕所不取。
子大夫其勉之。对。
臣伏念目之包明。其在昏夕之时。
则与盲等。及属日蒙光。
乃能寤元黄。披万类。
杰智之材。其处浊俗之中。
则为愚者混。非遭圣偶时。
安能枢阴阳。育万物。
其理一也。盲者虽蒙光莫能视。
愚者虽蒙圣莫能贤。其理一也。
故舜禹翔其光于上。益稷之徒周其视于下。
其由悬白日而省离娄也。三代以降。
君之光微。臣之智狭。
见其手而迷其足。观其前而昧其后。
其由举烛萤而临庶目也。今陛下神光洞天。
鉴被幽塞。犹惧理有未至。
故亲省偫言。而臣瞽愚。
非能逾于智杰。副陛下之清问。
臣以相与贡臣以贤良应诏。微臣所冒非任。
当伏窜弃之尤。不足以塞罪。
乃辄伏进所言。臣伏读睿问。
周视圣旨。见陛下思天灾之病也。
臣愚以为。皆由尚书六曹之本坏而致乎然也。
今请统而条指之。睿问有念人俗之凋讹。
及于卒乘之数。货币之资。
臣请以今之户部兵部之坏举之。睿问有思才周于文武。
本固在于士农。臣请以礼部工部之坏举之。
睿问有欲以辨行之真伪。臣请以吏部之滥举之。
睿问有朝廷之阙。臣请以刑部之失举之。
睿问有四方之弊。臣请以山东陇右之急奏之。
伏愿陛下详臣之言。察臣之志。
无以臣微而忽其奏也。臣闻周设六官
以统百辟。立国八百年。
其由纲之不绝于所制故也。太宗龙兴
魏晋之残政。修法度。
立中庸。设尚书六曹
序班文武。以条系天下。
号令既布。而万方从矣。
爱其人若爱己之德。保其黎庶若保幼子。
恐其有坠也。明四目以先其视。
指其未见者也。达四聪以先其听。
喻其未闻者也。尊贤之言而为视听。
视听先张。则黎庶不陷于灾害而康泰矣。
后代虽有盗臣奸党。而终不患其亡。
由纲之不绝于所制也。夫尚书六曹之设。
犹人之有六腑也。耳目口鼻之枢。
系于元首。手足之用。
关于肘膝。其血气根脉。
皆统于六腑。符而命之。
然后能动用。失其用者。
非邪则眩。夫人莫不尊其首。
故足司其所履。指司其所执。
百体之司。各勤其用。
则首安其尊而不劳。首之处身。
犹君之居上也。百辟以位。
则君安其尊而不劳明矣。今尚书六曹
外虽备其官。而中实缪。
今之俗凋讹者。其由户部之纲不理也。
户部其在开元。最为治平
当时西有甘凉六府之饶。东有两河之赋。
仰给之卒。不过四五帅。
其馀利殖所入。尽与齐人。
四十年间。富庶滂洋之若是。
及一日上恃升平之功。相肆威骄之狠。
直言得死。谀色获进。
转掌之间。清跸巡于巴蜀矣。
西凉为虏。两河为兵。
尽开元天下之兵。不过当今数郡之卒。
胜衣之农而百徭出矣。鞭役重繁。
不胜于籍。榷之不顾其害。
刑之不问其深。吞危众多。
欲无凋讹。不可得也。
兵部选武士益缪矣。武夫试射。
百中为重。骑射次之。
骑戈亦次之。此武夫贱者之宜业也。
而真者百无一焉。其馀尽买豪奸之革役者以俟冒入。
奋戈戏马者亦得中名。则估肆富人之子弟。
彼安能致武之所用。顾欲占籍自恃。
以逭徭于乡闾耳。而欲卒乘货币之充强。
臣未见也。今两河之间。
至于幽蓟。连属西边北边。
而仰给之卒。多于其土之齐人。
十丸在兵部者所操。曾不能制一校尉
而况纽其纲乎。古者兵农之一体也。
三时务农。一时习兵。
故春耕而夏植。秋藏而冬讲武。
诚愿使兵部之纲纪根于古道之要。兵部之令加于将帅之臣。
则本久益大矣。何卒货不充于古哉。
今礼部之得进士。最为清选。
而以绮言声律之赋诗而择之。及乎为仕也。
则责之。不通天下之大经。
无王公之重器。今取之至微。
而望之甚大。其犹击陋而望曲齐于韶濩也。
今仕进之风益坏矣。必以阴诈为朴。
阳明为狂。顾以武为污矣。
而况兼学乎。陛下何不令礼部之臣。
督其所业。考其所能。
则人可化矣。夫惟博大之士。
为能兼学耳。夫持纲举维。
非博大之士不能也。夫求博大之士。
非竭诚不能也。故殷宗之竭诚于神。
神感于梦而得傅说。周文之竭诚于气。
气感于兆而得太公。陛下如能用殷周之诚而求之。
何患用才之不至矣。今工部之纲不举。
其由百工之不条理焉。且务于捷滥。
则能速坏。惑于邪巧。
则多改作。速坏相仍。
改作无已。欲使财费之不穷。
工力之不竭。臣未见也。
夫尧之功。与天比覆。
居于土阶之上。荫于茅茨之下。
土簋而具。禹亲勤理水而卑宫室。
是二君者。非不能极巧侈之端。
故处陋而无厌。盖欲使天下之人自然而俭易从也。
而周官百工之职。载于六职之书详矣。
其后昏君乱主。未有不极游观之娱。
穷巧侈之乐。恣罗纨之靡。
虽有生植之众。不足充虞人之裁。
虽尽陇亩之农。不足塞百工之役。
虽竭蚕妇之劳。不足给绮䌽之贡。
秦隋之末君。不如此不足以隳宗社。
今仕家不著籍于乡闾。亦已久矣。
则农夫惟恐他业之不容于趋也。安肯顾陇亩而恋其本哉。
伏愿陛下仰尧舜禹之圣敬。畏秦隋之败奢。
念汉文之节俭。凡在百工之用。
关于将作内作技同者。必使统于工部
以观制作之度。使费劳之怨。
不起于下人。则尧圣禹明。
周规汉俭。惟陛下择耳。
何止士农之固业哉。今吏部之补吏。
调官千馀。其试以偶文俪语之书。
程以二百字为准。考其能否。
以定取舍。直使其人真能。
然尚何以补。况十九皆伪人乎。
以此而求其贤。不可得也。
昆吾之利。莫邪之才。
虽巧用不能雕咫尺之木。鸷鸟之罗。
虽善掩者不能拘蚊蚋。如使恢宏博大之士。
裁心镂舌。以为此辞。
而其道安可见乎。陛下何不命偫官立于朝者。
岁各贡所知。各以其所长试之。
各以其器任之。不胜其任者罪罔上。
阙其贡者罪蔽贤。而洽闻者爵逾次。
礼部吏部以时举籍。刑部督其不察。
如此。则人人争好贤。
人人务克己。何患乎真伪不可辨哉。
今朝廷之阙众多。其最急者刑部
刑部之纲不举。其由赏罚之不信。
敕命迭降。而其旨相违。
故有行之于今日。而废之于明日。
罪之于此。而赦之于彼。
是谓慢易诈欺之薮耳。欲无枉挠。
不可得也。诚愿斥其烦苛。
去其相逾。则人人易守难犯。
然后命儒贤充掌之。不明于此者。
不得为刑部之官。无令猾贼之徒。
轻身重货。窃法以自弄。
如此则清矣。赏信刑果。
则远罪修已之风序。今非止于阙。
盖将病且痼矣。夫病者。
其在皮肤则易也。六腑已缪。
气非所经。而其体痼。
不亦危乎。臣请以医方之言。
谕国之病。伏惟陛下察焉。
臣闻良医之理痼也。陈以奇方。
进以猛饵。外以针火导其血络。
药病相攻。战于其中。
及痼解病瘳。六腑亦惫。
于是竭良药以材。调德膳以味。
从而补之。然后六腑平。
百体正。内强而外和矣。
夫近代之愚医则不然。必使病胜而形羸。
不危其身者稀矣。三公六曹
国之六腑也。果刑信赏
国之筋络也。九州百郡。
国之四体也。四夷八蛮。
国之外肤也。骄荒淫佚。
国之痼病也。嘉谟良算。
国之奇方也。强将劲兵。
国之针火也。礼乐法度。
国之德膳良药也。夫百骸居于外。
六腑列于内。相假而成生。
相致而动息。本为一身也。
及一腑失理。容而不攻。
其久日大。攻而不除。
其久为痼。除而不补。
其久复发。为瘵难矣。
臣以为天宝贻痼。始于一支。
久而容之。浸及百体。
几危其形。元宗肃宗
除而不终。痼及兴元
德宗之时。又无良臣可进内强之术。
而攻不就。先皇攻于除而不攻于补。
今乃复发于幽冀。居国之左右。
又有西戎之厉。居于右掌之肤。
涉腕逾肘。今已及肩。
何以知其自掌而及肩也。以安西至于泾陇一万三千里。
其间严关重阻。皆为戎有。
由此知其及肩也。则王畿界戎无五百里。
此肩之去喉能远乎。奈何容而不除也。
此皆发于中朝之阙。而流其病也。
若四方之弊。莫若山东陇右之急。
莫若武备之不至。又请详举之。
夫圣人之母万物。必体天地之功。
故以阳为文教。极其光明也。
以阴为武备。尽其肃厉也。
夫阳盈则韬。而阴藩之。
阴盈则复。而阳济之。
故能相理而不乱。五月阳盈。
使一阴居其间。明正阴之有位。
而盗阴不生。故圣人因之修武备。
至于十一月阴盈。包将来之阳。
可大可久也。故外作霜雪以厉之。
恐𠌤阳之道也。内密燠而养之。
使其为文为光也。故圣人因之求贤以为辅。
雹冻霜雪。禁其烦芜阴用也。
故圣人因之以正刑。雷风为前驱。
荡其所不通。温光从而舒之。
阳德也。故圣人因之以文宥。
是以圣人之德。文虽先而武备不去。
前年淮夷擒。齐鲁灭。
常山死。幽燕归。
臣未见制驭有方法也。而议者且以为兵可戢也。
遂用羸将守常山。滞儒临蓟北。
不旋踵而贼气复作矣。伏愿陛下慎勤诫盈。
无伤阴之大候。且行化在便人。
举兵在立势。夫百斛之车。
百蹄之牛。不能摇其毂。
如措之峻坂之上。授之力者不尽数牛。
及轰然而迁。则牛足之运不及轮奔矣。
此立势之枢也。今幽蓟之兵。
其犹病者之再病也。乘虚而强履。
独有立势而诛之。立势之急。
在于聚威于深棣。实力于沧定。
然后以赵魏临常山。环兵而攻之。
则冀马之踪。不望合于燕蹄矣。
太原之师入蓟邱。则易水之东。
左臂不能傍运矣。此拘燕囚蓟之方也。
如其擒纵之法。出于一时者。
则在名将而用耳。如其威不聚于急。
力不实于危。虽有名将。
不能为也。陛下见西制戎。
北制虏。壁垒之势。
盘连交错。兵甲之多。
赏劳之厚。以为戎虏之畏此而不敢犯塞。
今以刑赏之不信也。而戎臣以自入。
士卒虚名占籍者十五。不啻日夜飞金璧走银缯市言。
惟恐田园陂池之不广也。簪珥羽钿之不侈也。
洞房绮闼之不邃也。不如此不足以积怨劳卒。
及寇来。则必固壁闭兵。
无敢出击者。如一日戎戈东刃。
陛下将安倚乎。今北虏猾夏。
犹已事嫁矣。而西戎之虚盟。
安足信之。不可无虞也。
夫人性有勇怯。地形有险易。
勇怯可以习制。制之以刑则亡怯。
乐之以利则亡怯。借之以势则亡怯。
假如涉险。利强弩以持重者据之。
平陆。利骑戈以捷手健蹄者兼之。
此得势而亡怯也。今士卒之获戎者。
得其马牛羊杂畜及衣装宝赂皆与之。无令有所奋夺。
此顾利而亡怯也。兵失律者皆诛。
此畏刑而亡怯也。如此而用勇倍百矣。
臣尝仕于边。又尝与戎降人言。
瀚海已东。神鸟燉煌张掖酒泉
东至于金城会宁。东南至于上邽清水。
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
生为戎奴婢。田牧种作。
或聚居城落之间。或散处野泽之中。
及霜露既降。以为岁时。
必东望啼嘘。其感故国之思如此。
陛下能不念之。臣意西戎今冬当逾河拒北虏。
明年必大入灵武寇西城。先击监宥。
诚能因此时诏宁陇邠泾及南梁。皆会兵计事。
独得以老弱留谨城。其他少壮及骑士。
皆持装佩盐糗。令邠宁泾原军皆出平凉道弹筝。
邠宁军北固崆峒守萧关泾原军西遮木硖关。
凤翔军逾陇出上邽。因临洮凤林南关
南梁军道凤逾黄花。因狄道陇西
得其利则击。因其牛羊足以供具。
各以轻骑入河兰。抚喻其遗人。
飞声流势。延而益西。
则故道尽可得也。如此。
王畿之内。安有警烽之哉。
臣故曰四方之弊。莫若山东陇右。
今策臣之目曰直言极谏。则言无所不直。
直不惧于罪也。若谏无不极者。
今百不尽臣之一二焉。何者。
答问之所及。或未利于国。
臣虽欲漏之而不解。则惧执事之臣不寤也。
睿问之所不及者。当臣之言。
实有利于国。臣虽欲奏之。
臣惧罪言于非宜也。而况短晷之晨。
奔光驰曜之下。笔之条奏。
拘以文陈乎。臣所以愤懑之诚。
百不及于一二也。岂无异日而顾问哉。
伏惟陛下察焉。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