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论贡士 中唐 · 舒元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草茅臣某昧死奏书皇帝陛下。
圣德修三代之教尽善矣。
贡士一门。
阙然不修。
臣窃以为有司过矣。
臣为童子时学读书。
见礼经有乡举里选。
必得其人而贡于上。
上然后以弓旌刺帛招之。
臣年十五既通经。
无何。
心中有文窍开。
则又学之。
遍观群籍。
见古人有片善可称。
必闻于天子有司。
天子有司亦脩礼待之不苟。
臣既学文于古圣人。
言皆信之。
谓肖质待问上国。
必见上国礼。
无几前年。
臣年二十三。
文成立
为州县察臣。
臣得备下土贡士之数。
到阙下月馀。
待命有司。
始见贡院悬板样。
立刺縳检约之目。
勘磨状书。
剧责与吏胥等伦。
臣幸状书备。
不被駮放。
得引到尚书试。
试之日。
见八百人尽手携脂烛水炭。
洎朝晡餐器。
于肩。
或提于席。
为吏胥纵慢声大呼其名氏。
试者突入。
棘围重重。
乃分坐庑下。
寒馀雪飞。
单席在地。
呜呼。
唐虞辟门。
三代贡士
未有此慢易者也。
臣见今之天下贡士既如此。
有司待之又如此。
乃益大不信古圣人言。
及睹今之甲赋律诗。
皆是偷折经诰。
侮圣人之言者。
乃知非圣人之徒也。
臣伏见国朝开进士一门。
苟有登升者。
皆资之为宰相公侯卿大夫。
则此门固不轻矣。
凡将为公侯卿相者。
非贤人君子不可。
有司坐举子于寒庑冷地。
是比仆隶已下。
非所以见徵贤之意也。
施棘围以截遮。
是疑之以贼奸徒党。
非所以示忠直之节也。
试甲赋律诗。
是待之以雕虫微艺。
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之道也。
有司之不知其为弊若此。
臣恐贤人君子远去。
不肖污辱。
为陛下用。
且指近陈之。
今四方贡珠玉金银。
司则以箧篚皮币承之。
贡贤才俊乂
有司以单席冷地承之。
是彰陛下轻贤才而重金玉也。
贤才耻之。
臣亦耻之。
臣又见每岁礼部格下天下。
未有不言察访行实无颇邪。
然后上贡。
苟不如格。
抵罪举主。
臣初见之。
窃独心贺。
谓三代之风。
必作于今日矣。
及格既下。
而法不下。
是以岁有无艺朋党。
哗然扇突不可绝。
此又恶用格为。
徒乱人耳。
又于格中程之人数。
每岁多者固不出三十。
少或不满二十。
此又非天子纳士之心也。
何以言之。
今日月出没。
皆为陛下。
内地自渐海流沙朔南。
周环绵亿万千里。
其间异气所钟。
生英豪俊彦固不少矣。
若陛下明诏必以礼举之。
忽一岁之内。
有百数元凯杨马之才德者来之。
则有司必曰。
吾格取二十。
而黜八十。
是为求贤邪。
遗贤邪。
若有司以仆隶待之。
忽一岁之内。
负才德来者无十数辈。
则有司必曰。
吾拔二十。
是缪收其半。
徒足满人数。
是为取才邪。
取合格邪。
其不可先定人数。
亦昭昭矣。
向之数事。
臣久为陛下疾。
有司不供职。
使圣朝取士首科委就地矣。
臣寒微若此。
出言不足以定贡士之得失。
然百虑之中。
或几一得之。
臣窃欲陛下诏有司。
按三代故事。
明修格文。
使天下入贡者。
皆茂行实。
不拘人数。
其不茂行实。
法与之随。
此为澄源
源既澄。
则来者皆向方矣。
俾有司加严礼待之。
举六义试之。
试之时。
免自担荷。
廊庑之下。
特设茵榻。
炉火脂烛。
设朝晡饭馔。
则前日之病。
庶几其有瘳矣。
人人知天子重贤奖士之道。
胜气坌漫。
如此。
士之立身。
无不由正以成之者。
为士身正。
则公卿正。
公卿正。
未有天下不治者。
下治
而陛下求不垂拱以高揖羲轩。
不可得也。
苟不如此。
则士之求名。
无不由邪以成者。
为士名邪。
未有公卿不邪者。
公卿邪。
未有天下而治者。
天下不治。
而陛下欲不役圣虑而忧黔首。
不可得也。
臣虽至愚。
以此观之。
贡士之道。
所系尤重。
是以愿输写血诚。
以正此门。
陛下无以臣迹在贡士中。
疑臣自谓。
臣虽不敏。
窃窥太常一第。
不为难得。
何以明之。
使臣为今日贡士之体。
事便僻巧佞。
驰鹜关键。
固非臣之所不能也。
耻不为也。
故互以顽才干有司。
得之固无忝。
不得则纳履而去。
纵迹
以乐陛下熙熙之化。
何往而无泉石之快哉。
伏惟陛下留神独听。
天下之幸也。
于臣何幸。
死罪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