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新开隐山 中唐 · 吴武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八
入则维化。
出则宁物。
物宁而后志适。
乃有西坰之赏。
始一日。
命骑西出。
出门里馀。
得小山。
山下得伏流
顾曰。
石秀水清。
葱葱乎其韬怪物耶。
乃释骑蹈履。
北上四十步得石门
左右剑立。
矍然若神物特之。
石门西行二十步得北峒。
坦平如室。
室内清缥若绘。
积乳旁溜。
凝如壮士。
上负横石
奋怒若活。
乘高西上。
有石窗。
凌窗下望。
千山如指。
自石室东回三步得石岩
岩下有水泓然。
疑虬螭之所宅。
水色墨渌。
其浚三丈。
载舟千石。
舟上坐数十人。
罗丝竹歌舞。
飘然若乘仙。
岩之南壁有石磴。
可列乐工十六人。
其东若畎浍。
石流去不知所止。
北壁半穴如悬门⿺(枚育)
外容小舟。
出门有潭。
袤三十步。
潭有芰荷。
潭北十步得溪。
溪横五里。
径二百步。
可以走方舟。
可以汎画鹢。
渺然有江海趣。
鱼龙瀺灂。
鸥鹭如养。
溪潭之间。
有地丈馀。
其色正赤。
石门东南小岭
石林危峤。
夹耸左右。
自岭下十步得东岩
岩口直下二十步。
有水阔三尺许。
浅沙若画。
细草如织。
南望有结乳如薰笼。
其白拥雪。
自岩西南上。
陟飞梯四十级。
有碧石盆。
二乳窦滴。
下可以酌饮。
又梯九级。
得白石盆。
盆色如玉。
盆间有水无源。
香甘自然。
可以饮数十人不竭。
还自石盆东北上。
又陟飞梯十二级。
得石堂。
足坐三十人。
乳穗骈垂。
击之铿然金玉声
堂间有石。
方如棋局。
即界之以弈。
翛然不知柯之烂矣。
自堂北出四步。
直西二筵。
南入小峡。
过峡得内峒。
东有石室。
如刻画
上方井
弱翠轻渌。
便如藻绣。
自峒南下。
仰瞩东崖
有凝乳如楼如阁。
如人形。
如兽状。
闇然不知造物者之所变化也。
自楼阁斗下七步次石渠
渠深七十尺。
渠上为梁。
曲折缭绕。
三百步远。
日月所不能烛矣。
左右列炬而后敢进。
自渠直南抵绝壁。
斗下为飞梯。
飞梯九盘而后及水。
水北涯有石阁。
峭甚。
资以栏槛。
适可宴息。
水通鱼船。
东出朝阳。
西隅黝墨。
方谷如凿。
以石下投。
波声响应。
山寒气薄人。
往往畏恐。
自石阁还上绝壁。
西去十步。
又得小峒。
俯行三十步。
左右壁有钟乳。
或垂或滴。
其极有石室。
正如禅庵
多白蝙蝠。
出小峒北上二十步。
又得列石。
色犹西峒。
东西壁下有石数十枚。
其面砥平。
间有凹鐏琴荐。
厥状甚怪。
游人列坐。
肃若冰霰。
其东有便房。
桁栌栱棁。
枝撑环合。
犹国工之椎琢也。
峒北七步临西石门
石门西去三十九步得西峒。
峒深九十尺。
北崖有道。
可容一轨。
崖南有水。
水容若镜。
纤鳞微甲。
悉可数识。
东过小石门
门东頫行三十步。
诘屈幽邃。
道绝穷崖。
崖之右明爽阂。
浑成水阁
崖下阁胜九人。
阁下水阔三十尺。
伏流崖南。
亦达朝阳。
自西峒口南去一矢得南峒。
西壁可宴数十人。
其东有水。
轻风徐来。
微波荡漾。
琴高遇之。
当不返矣。
北上山顶。
盘曲五百步。
石状如牛如马。
如熊如罴。
剑者鼓者。
笙竽者。
埙篪者。
不可名状。
石路四周。
而松萝萃于西北。
公曰。
兹山之始。
与天地并。
而无能知者。
揭于人寰。
沦夫翳荟。
又将与天地终。
岂不以其内妍而外朴耶。
君子所以进夫心达也。
吾又舍去。
是竟不得知于人矣。
乃伐棘导泉。
目山隐山
泉曰蒙泉
溪曰蒙溪
潭曰金龟。
峒曰北牖。
曰朝阳。
南华
曰夕阳。
曰云户。
曰白蝙蝠。
嘉莲生曰嘉莲。
白雀来曰白雀。
石渠寒深若蟠蛟蜃。
特曰蛟渠。
或取其方。
或因其瑞。
几焯乎一图谍也。
于是节稍禀。
储羡积。
度材育功。
为亭于山顶。
不采不雘。
倏然而成。
冯轩四望。
目极千里。
高禽鸷兽。
蚊翔蚁走。
恍然令人心欲狂。
又作亭于比牖之北。
溪潭之间。
轩然鹏飞。
矫若虹据。
左右翼为为廊。
为歌台。
为舞榭。
植竹树
夐脱嚣滓。
邦人士女。
咸取宴适。
或景晴气和。
萧然独往。
听词于其下。
嗟乎。
我俗既同。
我风既调。
兹亭兹山。
又与人物共之。
则不知古之甘棠。
其类是耶。
其差是耶。
他日会新亭之下。
辱命纪事。
奉笔遽题于北荣。
曰成纪公字浚之
不名重也。
内则为
外则为方召。
疏山
发隐也。
决泉。
启蒙也。
作亭。
子来也。
三者其异乎四贤之志乎。
不异也。
故书。
宝历元年八月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