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小人论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
世所谓小人者。
便辟巧佞。
翻覆难信。
此小人常态。
不足惧也。
以怨报德。
此其甚者也。
背本忘义。
抑又次之。
便辟者疏远之。
则无患矣。
翻覆者不信之。
则无尤矣。
唯以怨报德者。
不可预防。
此所谓小人之甚者也。
背本者虽不害人。
亦不知感。
昔伤蛇傅药而能报。
飞鸮食椹而怀音。
以怨报德者。
不及伤蛇远矣。
背本忘义者。
不及飞鸮远矣。
至于白公负卵翼之德。
宰嚭遗灌溉之恩。
陈馀弃父子之交。
田鼢忘跪起之礼。
此可与叛臣贼子同诛。
岂止于知已之义也。
世以小人比穿窬之盗。
殊不然矣。
夫穿窬之盗。
迫于饥寒。
莫保性命。
于高赀者有何恩义。
于多藏者有何仁爱。
既无恩义仁爱。
则是取赀于道。
拾金于野。
若能识廉耻而不为。
是有偿金者之行矣。
若能忍饥馑而不食。
是有蒙袂者之操矣。
所以陈仲弓睹梁上之盗。
察非恶人。
以是而言。
盗贼未为害矣。
然操戈鋋。
挟弓矢。
以众暴寡。
杀人取财者。
则谓之盗。
比于以怨报德者。
亦未甚焉。
何者。
人之父子兄弟。
有不相知者。
有德于人者。
是已知之矣。
焉得负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