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守在四夷论 唐 · 牛僧孺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传曰。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盖言能令四夷不侵。
咸自守境。
洎周汉迄隋。
多不知守身。
但欲令四夷自守。
殊不知四夷自守。
国内皆成四夷也。
因著论以明之。
何者。
夫守之大旨。
以防攻也。
善防其攻者。
莫若防其败。
善防其败者。
莫若防其亡。
夫四夷不守境。
不过于略地侵城。
是有败无亡也。
若王者之贵。
如天如地。
苟落一星。
伐一树。
不足损天地之光辉。
帝王之权。
能杀人。
能生人。
能达人。
能穷人。
能贫人。
能富人。
故四国之人思亲之。
必伺君好而赞之。
虽似亲之。
其实攻之。
王者守大道。
沦非道。
是则不见败而有亡也。
况四夷之攻至难者有四。
国人之攻至易者亦有四。
四夷之攻以白刃。
国人之攻以巧言。
四夷之攻以鼓鼙。
国人之攻以秘隐。
四夷之攻以兵相害。
国人之攻以矫相亲。
四夷之攻以兵相侵。
国人之攻以矫相益。
故观白刃则惧而思守也。
聆巧言则甘而思受也。
听鼓鼙则警而思备也。
遇秘隐则懵而思述也。
逢相害则恚而思雠也。
见相亲则感而思近也。
值相侵则忿而思报也。
得相益则和而思邻也。
攻边则人人思守也。
攻身则人人思受也。
抑人情之常。
非所钻凿而异也。
且王者之守有六失。
守之不固则非道攻之。
守之不贞则色攻之。
守之不约则声攻之。
守之不廉则聚敛攻之。
守之不俭则奢侈攻之。
守之不正则邪佞攻之。
守之不仁则征伐攻之。
夏舍淑德而嬖妺喜
是色攻而亡也。
殷舍德音而耽愔愔
是声攻而亡也。
周厉舍廉节而悦荣夷公
是聚敛攻而亡也。
秦始皇舍节俭而起阿房。
是奢侈攻而亡也。
汉灵舍正直而近刑人。
是倖佞攻而亡也。
隋炀舍慈仁而事辽东
是征伐攻而亡也。
自三王百代。
无四夷之攻而亡者。
皆以守身不谨。
为嗜欲所攻故也。
虽得四夷自守。
复何益哉。
或云幽王为犬戎所灭。
僧孺以为幽王自以守道不固。
频举伪烽。
嗷嗷天下。
空于杼轴。
加以褒姒以色攻。
俾诸侯不信而败。
非独由于四夷也。
至于晋之十六国
稽其本则祸于惠帝也。
贾后以色攻。
贾谧以佞攻。
致令八王并兴。
生人减半。
然后戎夷乘间。
敢为窥窬。
可谓四夷先起于内。
不由四夷不守于外也。
故有德者必先守身而后四夷。
无德者不先守其身。
但令四夷自守。
曾不防戎狄在其国中。
故攻秦之胡者二世也。
岂必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哉。
沈尹戌虽举守四夷之言。
而不书守身之道。
是载华而略。
实非垂范之旨也。
敢因文字。
以附简书之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