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虞卿81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师皋足下。自仆再来京师
足下守官鄠县。吏职拘绊。
相见甚稀。凡半年馀。
与足下开口而笑者。不过三四。
及仆左降诏下。明日而东。
足下从城西来。抵昭国坊。
已不及矣。走马至浐水
才及一执手。悯然而诀。
言不及他。迩来虽手札三往来。
亦不过问道途报健否而已。郁结之志。
旷然未舒。思欲一陈左右者久矣。
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
迸血髓。磔发肉。
所不忍道。合朝震慄。
不知所云。仆以为书籍以来。
未有此事。国辱臣死。
此其时耶。苟有所见。
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
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
故武相之气平明绝。仆之书奏日午入。
两日之内。满城知之。
其不与者。或诬以伪言。
或搆以非语。且浩浩者不酌时事大小与仆言当否。
皆曰丞郎给舍谏官御史尚未论请。而赞善大夫何反忧国之甚也。
仆闻此语。退而思之。
赞善大夫贱冗耳。朝廷有非常事。
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
谓之愤。亦无愧矣。
谓之妄。谓之狂。
又敢逃乎。且以此获辜。
顾何如耳。况又不以此为罪名乎。
此足下与崔李元庾辈十馀人为我悒悒郁郁长太息者也。然仆始得罪于人也。
窃自知矣。当其在近职时。
自惟贱陋。非次宠擢
夙夜腆愧。思有以称之。
性又愚昧。不识时之忌讳。
凡直奏密启外。有合方便闻于上者。
稍以歌诗导之。意者欲其易入而深戒也。
不我同者。得以为计。
媒孽之辞一发。又安可君臣之道间自明白其心乎。
加以握兵于外者。以仆洁慎不受赂而憎。
秉权于内者。以仆介独不附己而忌。
其馀附丽之者。恶仆独异。
又信狺狺吠声。唯恐中伤之不获。
以此得罪。可不悲乎。
然而寮友益相重。交游益相信。
信于近而不信于远。亦何恨哉。
近者少。远者多。
多者胜。少者不胜。
又其宜矣。师皋
仆之是言。不发于他人。
独发于师皋师皋知我者。
岂有愧于其间哉。苟有愧于师皋
固是言不发矣。且与师皋始于宣城相识。
迨于今十七八年。可谓故矣。
又仆之妻。即足下从父妹。
可谓亲矣。亲如是。
故如是。人之情又何加焉。
然仆与足下相知则不在此。何者。
夫士大夫家。闺门之内。
朋友不能知也。闺门之外。
姻族不能知也。必待友且姻者。
然后周知之。足下视仆莅官事择交友接宾客何如哉。
又视仆抚骨肉待妻子驭僮仆又何如哉。小者近者。
尚不敢不尽其心。况大者远者乎。
所谓斯言无愧而后发矣。亦犹仆之知师皋也。
师皋孝敬友爱之外。可略而言。
足下未应举时。尝充贤良直言之赋。
其所对问。志磊磊而词谔谔。
虽不得第。仆始爱之。
及与独孤补阙书让不论事。与卢侍郎书请不就职。
高相书讽成致仕之志。志益大而言益远。
而仆爱重之心。繇是加焉。
近者足下与李宏庆友善。宏庆长安中。
贫甚而病亟。足下为逆致其母。
安慰其心。自损衣食。
以续其医药甘旨之费。有年岁矣。
又足下与崔行俭游。行俭非罪下狱。
足下意其不幸。及于流窜敕下之日。
躬俟于御史府门。而行李之具。
养活之物。崔生顾其旁。
一无阙者。其馀奉寡姊。
亲护其夫丧。抚孤甥。
誓毕其婚嫁。取贵人子为妇。
而礼法行于家。由甲乙科入官。
而吏声闻于邑。凡此者。
皆可以激扬颓俗。表正士林。
斯仆所以向慕勤勤。岂敢以骨肉之姻形骸之旧为意哉。
然足下之美如此。而仆侧闻蚩蚩之徒。
不悦足下者已不少矣。但恐道日长而毁日至。
位益显而谤益多。此伯寮所以愬仲由
季孙所以毁夫子者也。昔卫玠有云。
人之不逮。可以情恕。
非意加。可以理遣。
故至终身无喜愠色。仆虽不敏。
常佩此言。师皋
人生未死。见千变万化。
若不情恕于外。理遣于中。
欲何为哉。欲何为哉。
仆之是行也。知之久矣。
自度命数。亦其宜然。
凡人情通达则谓由人。穷塞而后信命。
仆则不然。十年前以固陋之姿。
琐屑之艺。与敏手利足者齐驱。
岂合有所获哉。然而求名而得名。
求禄而得禄。人皆以为能。
仆独以为命。命通则事偶。
事偶则幸来。幸之来。
尚归之于命。不幸之来也。
舍命复何归哉。所以上不怨天。
下不尤人者。实如此也。
又常照镜。或观写真。
自相形骨。非富贵者必矣。
以此自决。益不复疑。
故宠辱之来。不至惊怪。
亦足下素所知也。今且安时顺命。
用遣岁月。或免罢之后。
得以自由。浩然江湖。
从此长往。死则葬鱼鳖之腹。
则同鸟兽之偫。必不能与掊声攫利者搉量其分寸矣。
足下辈无复见仆之光尘于人寰间也。多谢故人。
勉树令德。粗写鄙志。
兼以为别。居易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