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林 其五十二 五十二议井田阡陌(息游惰止兼并实版图)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三代之牧人也。立井田之制。别都鄙之名。其为名制。可得而知乎。其为功利。可得而闻乎。
又问。自秦坏井田。汉修阡陌。兼并大启。游惰实繁。虽历代因循。诚恐弊深而害甚。如一朝改作。或虑失业而扰人。既废之甚难。又复之非便。斟酌其道。何者得中。
臣闻王者之贵。生于人焉。王者之富。生于地焉。故不知地之数。则生业无从而定。财征无从而平也。不知人之数。则食力无从而计。军役无从而均也。不均不平。则地虽广。人虽多。徒有富之名。而无富之实。是以先王度土田之广狭。画为夫井。量人户之众寡。分为邑居。使地利足以食人。人力足以辟土。邑居足以处众。人力足以安家。野无馀田。以启专利。邑无馀室。以容游人。逃刑避役者。往无所之。败业迁居者。来无所处。于是生业相因。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其起军役也。不待料人而已均矣。然后天子可以称万乘之贵。四海之富也。洎三代之后。厥制崩坏。故井田废则游惰之路启。阡陌作则兼并之门开。至使贫苦者无容足立锥之居。富强者专笼山络野之利。故自秦汉。迄于圣朝。因循未迁。积习成弊。然臣以为井田者。废之颇久。复之稍难。未可尽行。且宜渐制。何以言之。昔商鞅开秦之利也。荡然废之。故千载之间。豪奢者得其计。王莽革汉之弊也。卒然复之。故一时之间。农桑者失其业。斯则不可久废不可速成之明验也。故臣请斟酌时宜。参详古制。大抵人稀土广者。且修其阡陌。户繁乡狭者。则复以井田。使都鄙渐有名。家夫渐有数。夫然。则井邑兵田之地。众寡相维。门闾族党之居。有亡相保。相维则兼并者何所取。相保则游惰者何所容。如此则庶乎人无浮心。地无遗力。财产丰足。赋役平均。韨利归于农。生业著于地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