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林 其三十四 三十四牧宰考课(议殿最未精又政不由己)80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
今者勤恤黎元之隐。
宰之才。
亦既得人。
使之为政。
何以抚字之方。
尚未副我精求之旨。
疲困之俗。
尚未知我勤恤之心。
岂才未称官。
将人不求理。
备陈其故。
以革其非。
臣闻王者之设庶官。
无非共理者也。
然则庶官之理同归。
而牧宰之用为急。
盖以邦之赋役。
由之而后均。
王之风教。
由之而后行。
人之性命系焉。
国之安危属焉。
故与夫庶官之寄。
轻重不可齐致也。
臣伏见陛下勤恤黎元之心至矣。
慎择牧宰之旨深矣。
然而黎元之理。
尚未副陛下勤恤之心。
牧宰之政。
尚未称陛下慎择之旨。
非人不求理。
非才不称官。
以臣所窥。
粗知其由矣。
臣闻贤者为善。
不待劝矣。
何哉。
性不忍为恶耳。
愚者为不善。
虽劝而不迁也。
何哉。
性不能为善耳。
贤愚之间。
谓之中人。
中人之心。
可上可下。
劝之则迁于善。
舍之则陷于恶。
故曰惩劝之废也。
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
惩劝之行也。
引中人而纳诸君子之途。
是知劝沮之道。
不可一日无也。
况天下牧宰中人者。
多去恶迁善。
皆得劝沮。
伏以方今殿最之法甚备。
黜陟之令甚明。
然则就备之中。
察之者未甚精也。
就明之中。
奉之者未甚行也。
未甚精。
则臧否同贯。
未甚行。
则善恶齐驱。
虽有和璞之贞。
不能识也。
虽有齐竽之滥。
何由知之。
如此则岂独利淫。
亦将失善。
善苟未劝。
淫或未惩。
欲望副陛下勤恤之心。
称陛下慎择之旨。
或恐难矣。
臣又请以古事验之。
臣闻唐虞之际也。
敷求俊乂
而四凶见用。
及三考黜陟。
而四罪乃彰。
则知虽至明也。
尚或迷真伪之途。
虽至圣也。
不能去考察之法。
故其法张则变曲为直。
如蓬生于麻也。
其法弛则变香为臭。
使化为艾也。
且圣人之为理。
岂尽得贤而用之乎。
岂尽知不肖而去之乎。
将在夫秉其枢。
操其要。
刬邪为正。
削觚为圆。
能使善之必迁。
不谓善之尽有。
能使恶之必改。
不谓恶之尽无。
成此功者无他。
惩劝之所致也。
则考课之法。
其可轻乎。
臣又见当今牧宰之内。
甚有良能。
委之理人。
亦足成政。
所未至者。
又有其由。
臣闻牧宰。
古者五等之国也。
于人有父母之道焉。
于吏有君臣之道焉。
所宜弛张举措由其心。
威福赏罚悬于手。
然后能镇其俗。
移其风也。
县宰之权。
受制于州
州牧之政。
取则于使司
迭相拘持。
不敢专达。
虽有政术。
何由施行。
况又力役之限。
赋敛之期。
以用之费省为求。
不以人之贫富为度。
以上之缓急为节。
不以下之劳逸为程。
县畏于州
州畏于使。
虽有仁惠。
何由抚绥。
此犹束舟楫而望济川
绊骐骥而求致远。
臣恐复生于今日。
亦不能为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