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教本书806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伏见陛下降明诏。
修废学。
增冑子。
司成
大哉尧之为君。
伯夷典礼夔教冑子之深旨也。
然而事有万万急于此者。
敢冒死而言之。
臣闻诸贾生曰。
三代之君仁且久者。
教之然也。
诚哉是言。
且夫周成王
人之中才也。
近管蔡则谗入。
有周召则义闻。
岂可谓天聪明哉。
然而克终于道者
得不谓教之然耶。
始其为太子也。
胎教。
保教。
太公为之师。
周公为之傅。
召公为之保。
伯禽唐叔与之游。
礼乐诗书为之习。
目不得阅淫艳妖诱之色。
耳不得闻优笑凌乱之声。
口不得习操断击搏之书。
居不得近容顺阴邪之党。
游不得恣追禽逐兽之乐。
玩不得有遐异僻绝之珍。
凡此数者。
非谓备之于前而不为也。
亦将不得见而为之矣。
及其长而为君也。
血气既定。
游习既成。
虽有放心快已之事日陈于前。
固不能夺巳成之习巳定之心矣。
则彼忠直道德之言。
固吾之所习闻也。
陈之者有以谕焉。
回佞庸违之说。
固吾之所积惧也。
谄之者有以辨焉。
人之情。
莫不欲耀其所能。
而党其所近。
苟将得志。
则必快其所蕴矣。
物之性亦然。
是以鱼得水而游。
马逸驾而走。
鸟乘风而翔。
火得薪而炽。
此皆物之快其所蕴也。
今夫成王
所蕴道德也。
所近圣贤也。
是以举其近。
周公左而召公右。
伯禽鲁而太公齐。
快其蕴。
则兴礼乐而朝诸侯。
措刑罚而美教化。
教之至也。
可不谓信然哉。
及夫秦则不然。
灭先王之学。
曰将以愚天下。
黜师保之位。
曰将以明君臣。
胡亥也。
诗书不得闻。
圣贤不得近。
赵高者。
诈宦之戮人也。
而傅之以残忍戕贼之术。
且日恣睢天下以为贵。
莫见其面以为尊。
是以天下之人未尽愚。
胡亥固巳不能分兽畜矣。
赵高之威慑天下。
胡亥巳自幽于深宫矣。
李斯者。
秦之宠丞相也。
因谗冤死。
无以自明。
而况于疏远之臣庶乎。
若此。
则秦之亡。
有以致之也。
汉高承之以兵革。
汉文守之以廉谨。
卒不能苏复大训。
是以景武昭宣
天资甚美。
才可以免祸乱。
哀平之间
则不能虞篡弑矣。
然而惠帝易之际。
犹赖羽翼以胜其邪心。
是后有国之君议教化者。
莫不以兴廉举孝设学崇儒为意。
曾不知教化之不行。
自贵者始。
略其贵者。
教其贱者。
无乃邻于倒置乎。
洎我太宗文皇帝之在藩邸以至于为太子也。
选知道德者十八人。
与之游习。
即位之后。
虽宴游饮食之间。
若十八人者实在其中。
上失无不言。
下情无不达。
不四三年。
而名高盛古
岂一日二日而致是乎。
游习之渐也。
贞观巳还。
师傅之官。
宰相兼领。
其馀宫僚
选亦甚重。
马周以位高。
恨不得为司议郎
此其验也。
文皇之后。
渐疏贱之。
至于母后临朝。
剪弃王族。
当中睿二圣危难之际。
虽有骨鲠敢言之士。
既不得在调护保安之职。
终不能措扶卫之一词。
而令匠胡安金藏剖腹以明之。
岂不大哀哉。
兵兴以来。
兹弊尤甚。
师资保傅之官。
非疾废眊瞆不任事者为之。
即休戎罢帅不知书者处之。
至于友谕赞议之徒。
疏冗散贱之士。
甚者搢绅耻之。
夫以匹夫之爱其子。
犹求明哲慈惠之师以教之。
直谅多闻之友以成之。
岂天下之元子
而可以疾废眊瞆不知书者为之师。
疏冗散贱不适用者为之友乎。
此何不及上古之甚也。
近制宫僚之外。
往往以沉滞僻老之儒充侍直侍读之选。
而又疏弃斥远之。
越月踰时。
不得召见。
彼又安能傅成道德而保养其躬哉。
臣以为积此弊者。
岂不以皇天眷佑。
祚我唐德。
以舜继舜。
以尧继尧。
传陛下十一圣矣。
莫不而神明。
长而仁圣。
以是为屑屑习仪者。
故不之省耳。
臣独以为于列圣之谋则可也。
计无穷之业以传后嗣则不可。
脱或万代之后。
有若周成王之中才者。
而又于深宫优笑之间。
召保助之教。
则将不能知喜怒哀乐之所自矣。
况稼穑之艰难乎。
今陛下以上圣之资。
临海内。
是天下之人倾耳注目之日也。
特愿陛下思成王训导之功。
文皇游习之渐。
选重师保。
慎简宫寮。
皆用博厚宏深之儒。
而又练达机务者为之。
更进迭见。
日就月将。
因令皇太子洎诸王定齿冑讲业之仪。
行严师问道之礼。
至德要道以成之。
撤膳记过以警之。
血气未定。
则辍禽色之娱以就学。
圣质既备。
则资游习之善以宏德。
此所谓一人元良
万国以贞之化也。
岂直修废学选司成而足伦匹其盛哉。
而又俾则百王。
莫不幼同师。
长同术。
识君道之素定。
知天伦之自然。
然后选用贤良。
树为藩屏。
出则有晋郑鲁卫之盛。
入则有东牟朱虚之强。
盖所谓宗子维城。
犬牙磐石之势也。
又岂与夫魏晋以降。
囚贼其兄弟。
而自剪其本枝者。
同年而语乎。
微臣窃不自揆。
思为陛下建永永无穷之长算。
辄敢冒昧殊死而言之。
臣稹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