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延英论边事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自古及今。戎狄与中国并。
虽代有衰盛强弱。然常须边境备拟。
烽候精明。虽系颈屈膝而亭障未尝一日弛其备也。
何者。夷狄无亲。
见利则进。不知仁义。
惟务侵盗。故强则寇掠。
弱则卑伏。此其天性也。
是以圣王以禽兽蚊蚋待之。其至也则驱除之。
其去也则严备之。今北虏蕃臣。
复多历年载。虽实有功于社稷。
报之以厚。施者巳倦。
求者未厌。满其意。
则曰事当宜尔。悍气益骄。
酌其中。则曰效之难图。
怨辞立至。故印马益广。
望价转多。无厌之心。
实难为足。若有如此。
异日必有不顾恩德。为患封疆。
寇至而谋。则事不及矣。
今西北两都。皆无备拟。
兵但虚数。坐盗衣粮。
将无成功。岁邀官爵。
衣甲器械之类。破官钱空有其名。
部伍训练之方。务酒乐都亡其制。
古者兵无二事。志在杀敌。
将无异望。专在诛寇。
器用犀利。斥候精明。
若有烟尘。负为力战。
若无警急。即营生业。
今则不然。战士采拾以供上命。
惟责程课。不恤饥寒。
主将刻削以结内宠。不辑戎事。
惟济巳身。今戎狄继来婚嫁。
于国情实。巨细必知。
边塞空虚。有无咸悉。
至于山川要害。道涂险易。
巳皆探知熟习。委曲谙识。
脱或见利忘义。因便乘间。
风尘暴至。羽檄交驰。
急诏徵兵。无及系累之苦。
闭避逃祸。宁救驱掠之灾。
使边人仰天而呼。望国而泣。
蓄甲不足以卫疆场。命将不足以把寇雠。
此圣主所宜图之不可忘于终食之间也。伏望诏敕边镇节度
俾其虚实有无。少阙事宜。
分析闻奏。仍请于八座丞郎两省中。
选择公忠清干不挠之臣奉使。各与大镇节度使
各与点阅军中。访问理事
一时上闻。然后申明制度。
增缉募兵。谨其殿最。
行其赏罚。罪不在舍。
刑罚必加。功有可褒。
爵赏必及。如此。
则陛下高枕。边人永宁。
古人曰。备豫不虞。
有备无患。此经国之常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