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田观察制置管经略等使东海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徐公行状806年4月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曾祖仁彻。吉州太和县丞
祖元之。皇考功员外郎
吏部郎中谏议大夫。考义。
汾州司户参军。赠信州刺史
京兆府万年县青盖乡交原里东海徐公。年七十二。
公讳申。字维降
东海剡人永泰元年
寄籍京兆府。举进士秘书省正字
初辟巡官江西。又掌书记岭南行营。
哥舒氏之乱平。奏授大理寺评事
司直监察御史。赐绯鱼袋。
又充节度判官于朔方。改太子司议郎殿中侍御史
选授洪州都督府长史。时刺史曹王江西兵讨李希烈
故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有成。
曹王荐之。迁韶州刺史
四十馀年刺史相循居于县城州城与公田三百顷皆为墟。
县令丞尉杂处民屋。公乃募百姓能以力耕公田者。
假之牛粟种与食。所收其半与之。
不假牛犁者。三分与二。
田久不理。草根腐。
地增肥。又连遇宜岁
得粟比馀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将复筑室于州故城。令百工之伎以其艺来者。
有差。刺史临视给与。
吏无所行其私。以故人皆便信
应募者数千人。陶人不知墁而涂有馀。
圬人不板筑而墙有馀。筑人不操斤斧而工有馀。
陶者圬者筑者工者。各以其所能相易。
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刺史官属迁于新城
县令之下。各返其室。
创六驿新大市二道四馆器用皆具。曲江县五百人以状诣观察使
请作碑立生祠。公自陈所为不足述。
假令如百姓言。乃刺史职宜如此。
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
观察使嘉其让。密以状闻。
合州刺史。其始来也。
韶之户仅七千。凡六年迁合州
其去也。倍其初之数。
又盈四千户焉。初先夫人殁于江西
遭贼难未克返葬。寓于西原
公不赴合州。表请奉丧归祔于河南偃师县
既沧景观察使奏请景州刺史阙。其帅辄以其僚属将校自为之。
不请有年矣。宰相累进刺史名。
皆不出。及召公入。
言合上旨。遂下诏迁朝散郎使持节景州诸军事景州刺史
充本州团练使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
寻加节度副使其明年景节度使始朝。
二年又朝。遂留。
诏以其从父兄代之。奏以公充行军司马
公遂以信州府君茔近漕河。表求改葬于重山。
诏许之。既徵入京师
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邕州诸军事邕州刺史管经略招讨使御史中丞赐紫如初。
是岁贞元十七年也。诘俚盗。
除其暴。掠良聚攻。
禁下如令。通蛮夷道
责土贡。大首领黄氏率其属纳质供赋。
黄氏周氏韦氏侬氏。皆偫盗也。
黄氏之族最强。盘亘十数州。
周韦氏之不附之也。率偫黄之兵以攻之。
而逐诸海。黄氏既至。
偫盗皆服。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宁息无寇害。
其明年制迁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岭南节度观察处置本管经略等使。
散官赐如故。前节度使殁。
掌印吏盗授人职百数。谋夜发兵为乱。
事觉奔走。公至。
阴以术得首恶杀之。不问其馀。
军中以安。蛮夷俗相攻击偫聚。
缘盗发辄捕斩。无复犯者。
蕃国岁来互市。奇珠玳瑁异香文犀。
皆浮海舶以来。常贡是供。
不敢有加。舶人安焉。
商贾以饶。二十一年进阶银青光禄大夫
元和元年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开国公
食邑二千户。馀如故。
诏书未至。有疾薨于位。
凡三佐藩屏之臣。五为刺史
一为经略。一为节度观察使
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爵超进为开国公
官亟迁为礼部尚书。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世。
为子孙法。享年七十。
虽不登于上寿。儒者荣之。
前夫人渤海高氏。子皆夭。
后夫人扶风窦氏。封国夫人
有子元弼。前右卫仓曹参军
以读书属文为业。谨具历官行事如前。
伏请牒太常编录。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