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从道论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六
中才之人。拘于书而惑于众。
传言违众不祥。书曰三人占。
则从二人之言。以为言出于口。
则可守而为常。则中人之惑者多矣。
何者。君子从乎道也。
不从乎众也。道之公。
余将是之。岂知天下党然而非之。
道之私。余将非之。
岂知天下謷然而是之。将是之。
岂图是之之利乎。将非之。
岂图非之之害乎。故大道可存。
是非可常也。小人则不然。
将是之。先攫其利已。
将非之。先怖其害巳。
然则远害者心是而非之。眩利者心非而是之。
故大道丧。是非汨。
人伦坏。邪说胜。
庸可使众言必听。众违必从之耶。
且夫天下蚩蚩。知道者几何人哉。
使天下皆贤人。则从众可也。
使天下贤人二。小人三。
其可以从乎。况贪人以利从。
则富者之言胜。柔人以生从。
则威者之言胜。中人以名从。
则狷者之言胜。而君子之处众。
则谆谆然如愚。怡怡然如卑。
当言而默者三。游同而器异则默。
待近而责远则默。事及而时未则默。
小人俱不然。所以君子慎言
而小人饰言。君子俟时。
而小人徇时也。然则君子默于众。
小人默于独。皆事势牵之。
岂心愿耶。学而从之者。
得以择之矣。呜呼。
治世少而乱世多。贤一伸而邪百胜。
在上者言贵和而不贵正。在下者言贵从而不贵得。
设使一室之中。一人唱而十人和。
一人。则虽欲言之。
偫而尤之矣。是则和者人之喜。
默者人之怒。吾宁从道而罹怒乎。
宁违道而从众乎。斯所谓辨难易而权是非矣。
或曰。众可违而不可从。
可知乎。曰未也。
君子怯于名而勇于实。吾非众之首。
众非吾之从。君子完其力而已。
则奚以违。理不吾之问。
辞非人必从。君子耳其声而已。
则奚以违。所谓君子者。
进退周旋。偫独语默。
不失其正而不罹其害者。盖在此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