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去佛斋论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六
温县杨垂为京兆府参军时。奉叔父司徒命。
撰集丧仪。其一篇云七七斋。
以其日送卒者衣服于佛寺。以申追福。
翱以杨氏丧仪。其他皆有所出。
多可行者。独此一事伤礼。
故论而去之。将存其馀云。
佛法之染流于中国也。六百馀年矣。
始于汉。浸淫于魏晋宋之间。
而澜漫于梁萧氏。遵奉之以及于兹。
后汉氏无辨而排之者。遂使夷狄之术。
行于中华。故吉凶之礼谬乱。
其不尽为戎礼也无几矣。且杨氏之述丧仪。
岂不以礼法迁坏。衣冠士大夫与庶人委巷无别。
为是而欲纠之以礼者耶。是宜合于礼者存诸。
愆于礼者辨而去之。安得专已心而言也。
苟惧时俗之怒已耶。则杨氏之仪。
据于古而拂于俗者多矣。置而勿言。
则犹可也。既论之而书以为仪。
舍圣人之道。则祸流于将来也无穷矣。
佛法之所言者。列禦寇庄周所言详矣。
其馀则皆戎狄之道也。使佛生于中国。
则其为作也必异于是。况驱中国之人举行其术也。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存有所养。
死有所归。生物有道。
费之有节。自伏羲至于仲尼
虽百代圣人。不能革也。
故可使天下举而行之无弊者。此圣人之道。
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而养之以道德仁义之谓也。
患力不足而已。向使天下之人。
力足尽修身毒国之术。六七十岁之后。
虽享百年者亦尽矣。天行乎上。
地载乎下。其所以生育于其间者。
畜兽禽鸟鱼鳖蛇龙之类而止尔。况必不可使举而行之者耶。
夫不可使天下举而行之者。则非圣人之道也。
故其徒也。不蚕而衣裳具。
弗耨而饮食充。安居不作。
役物以养已者。至于几千百万人。
推是而冻馁者几何人可知矣。于是筑楼殿宫阁以事之。
饰土木铜铁以形之。瞢良人男女以居之。
虽璇室象廊。倾宫鹿台。
章华阿房。弗加也。
是岂不出乎百姓之财力欤。昔者禹之治水害也。
三过其门而不入。手胼足胝。
凿九河。疏济洛。
导汉汝。决淮江而入于海。
人之弗为蛟龙食也。禹实使然。
德为圣人。功攘大祸。
立为天子。而传曰菲饮食。
恶衣服。卑宫室。
土阶高三尺。其异于彼也如是。
此昭昭然其大者也。详而言之。
其可穷乎。故惑之者溺于其教。
而排之者不知其心。虽辨而当。
不能使其徒无哗而劝来者。故使其术若彼之炽也。
有位者信吾说而诱之。其君子可以理服。
其小人可以令禁。其俗之化也弗难矣。
然则不知其心。无害为君子。
而溺于其教者。以夷狄之风而变乎诸夏。
祸之大者也。其不为戎乎幸矣。
昔者司士贲告于子游曰。请袭于床。
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
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
人之袭于床。失礼之细者也。
犹不可。况举身毒国之术。
乱圣人之礼。而欲以传于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