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皇甫湜813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辱书。
览所寄文章。
词高理直。
欢悦无量。
有足发予者。
自别足下来。
仆口不曾言文。
非不好也。
言无所益。
众亦未信。
祇足以招谤忤物。
于道无明。
故不言也。
仆到越中。
得一官三年矣。
材能甚薄。
泽不被物。
月费官钱。
自度终无补益。
屡求罢去。
尚未得。
以为愧。
仆性不解谄佞。
生不能曲事权贵。
以故不得齿于朝廷。
而足下亦抱屈在外。
故略有所说。
凡古贤圣得位于时。
道行天下。
皆不著书。
以其事业存于制度。
足以自见故也。
其著书者。
盖道德充积。
阨摧于时。
身卑处下。
泽不能润物。
灰泯而烬灭。
又无圣人为之发明。
故假空言。
是非一代。
以传无穷。
而自光耀于后。
故或往往有著书者。
仆近写得唐书。
史官才薄。
言词鄙浅。
不足以发明高祖太宗列圣明德。
使后之观者。
文采不及周汉之书。
仆以为西汉十一帝。
高祖起布衣。
定天下。
豁达大度。
东汉所不及。
其馀惟文宣二帝为优。
自惠景以下。
亦不皆明于东汉明章两帝。
前汉事迹。
灼然传在人口者。
司马迁班固叙述高简之工。
故学者悦而习焉。
其读之详也。
足下读范蔚宗汉书陈寿三国志王隐晋书。
生熟何如左邱明司马迁班固书之温习哉。
故温习者事迹彰。
而罕读者事迹晦。
读之疏数。
在词之高下。
理之必然也。
唐有天下。
圣明继于周汉。
史官叙事。
曾不如范蔚宗陈寿所为。
况足拟望左邱明司马迁班固之文哉。
仆所以为耻。
当兹得于时者。
虽负作者之才。
其道既能被物。
则不肯著书矣。
仆窃不自度。
无位于朝。
幸有馀暇。
而词句足以称赞明盛。
纪一代功臣贤士行迹。
灼然可传于后代。
自以为能不灭者。
不敢为让。
故欲笔削国史。
成不刊之书。
仲尼褒贬之心。
取天下公是公非以为本。
群党之所谓为是者。
仆未必以为是。
群党之所谓为非者。
仆未必以为非。
使仆书成而传。
则富贵而功德不著者。
未必声名于后
贫贱而道德全者。
未必不烜赫于无穷。
韩退之所谓诛奸谀于既死。
发潜德之幽光。
是翱心也。
仆文采虽不足以希左邱明司马子长
足下视仆叙高悯女杨烈妇。
岂尽出班孟坚蔡伯喈之下耶。
仲尼有言曰。
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
犹贤乎已。
仆所为。
虽无益于人。
比之博弈。
犹为胜也。
足下以为何如哉。
古之贤圣。
当仁不让于师。
仲尼则曰。
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
又曰。
子欲无言。
天何言哉。
孟子则曰。
吾之不遇鲁侯
天也。
臧氏之子。
安能使予不遇乎。
司马迁则曰。
成一家之言。
藏之名山。
以俟后圣人君子。
仆之不让。
亦非大过也。
幸无怪。
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