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疏表 其三 疏屏奸佞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闻孔子远佞人。言不可以共为国也。凡自古奸佞之人可辨也。皆不知大体。不怀远虑。务于利巳。贪富贵。固荣宠而巳矣。必好甘言谄辞。以希人主之欲。主之所贵。因而贤之。主之所怒。因而罪之。主好利。则献蓄聚敛剥之计。主好声色。则开妖艳郑卫之路。主好神仙。则通烧鍊变化之术。望主之色。希主之意。顺主之言。而奉承之。人主悦其不违于巳。因而亲之。以至于事失怨生而不闻也。若事失怨生而不闻。其危也深矣。自古奸邪之人。未有不如此者也。然则虽尧舜为君。稷契为臣。而杂之以奸邪之人。则太平必不可兴。而危事潜生矣。所谓奸邪之臣者。荣夷公费无极太宰噽王子兰王凤张禹许敬宗杨再思李义府李林甫卢裴延龄之比是也。奸佞之臣信用。大则亡国。小则坏法度而乱生矣。今之语者必曰。知人邪正。是尧舜之所难也。焉得知其邪佞而去之耶。臣以为察奸佞之人。亦有术焉。主之所欲。皆顺不违。又从而承奉先后之者。此奸佞之臣也。不去之。虽用稷契为相。不能以致太平矣。故人主之任奸佞。则耳目壅蔽。耳目壅蔽。则过不闻而忠正不进矣。臣故曰屏奸佞而不近。则视听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