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行状奏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臣等无能。谬得秉笔史馆。以记注为职。夫劝善惩恶。正言直笔。纪圣朝功德。述忠臣贤士事业。载奸臣佞人丑行。以传无穷者。史官之任也。伏以陛下即位十五年矣。乃元年平夏州。二年平蜀斩辟。三年平江东。斩锜张茂昭。遂得易定。五年擒史宪诚。得泽潞邢洺。七年田宏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十二年平淮西。斩元济。十三年王承宗献德棣入税租。沧景除吏部。十四年平淄青。斩师道。得十二州。神断武功。自古中兴之君。莫有及者。而自元和以来。未著实录。盛德大功。史氏未纪。忠臣贤士名德。甚有可为法者。逆臣贼人丑行。亦有可为诫者。史氏皆阙而未书。臣实惧焉。故不自量。辄欲勉强而修之。凡人之事迹。非大善大恶。则众人无由知之。故旧例皆访问于人。又取行状谥议。以为一据。今之作行状者。非其门生。即其故吏。莫不虚加仁义礼智。妄言忠肃惠和。或言盛德大业。远而愈光。或云直道正言。殁而不朽。曾不直叙其事。故善恶混然不可明。至如许敬宗李义府李林甫。国朝之奸臣也。其使门生故吏作行状。既不指其事实。虚称道忠信以加之。则可以移之于房玄龄魏徵裴炎徐有功矣。此不惟其处心不实。苟欲虚美于所受恩之地而巳。盖亦为文者又非游夏迁雄之列。务于华而忘其实。溺于辞而弃其理。故为文则失六经之古风。记事则非史迁之实录。不如此。则辞句鄙陋。不能自成其文矣。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若使指事书实。不饰虚言。则必有人知其真伪不然者。纵使门生故吏为之。亦不可以谬作德善之事而加之矣。臣今请作行状者。不要虚说仁义礼智。忠肃惠和。盛德大业。正言直道。芜秽册。不可取信。但指事说实。直载其词。则善恶功迹。皆据事足以自见矣。假令传魏徵。但记其谏争之词。足以为正直矣。如传段秀实。但记其倒用司农寺印以追逆兵。又以象笏击朱泚。自足以为忠烈矣。今之为行状者。都不指其事。率以虚词称之。故无魏徵之谏争。而加之以正直。无秀实之义勇。而加之以忠烈者。皆是也。其何足以为据。若考功视行状之不依此者不得受。依此者乃下太常。并牒史馆。太常定谥。牒送史馆。则行状之言。纵未可一一皆信。与其虚加妄言都无事实者。犹山泽高下之不同也。史氏记录。须得本末。苟凭往例。皆是空言。则使史馆何所为据。伏乞下臣此奏。使考功守行善恶之词。虽故吏门生。亦不能虚作而加之矣。臣等要知事实。辄敢陈论。轻黩天威。无任战越。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