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
原夫法起于无。色生于妄。
求离于色者。未得皆空。
徇念于无者。斯为有著也。
是以至人心无所念。念无所求。
利未动而谁安。本不然而何灭。
然而利根难植。顿诣罕闻。
不有舟梁。孰宏济度。
匪因陛级。莫践堂涂。
必在极力以持其善心。惠念以夺其浮想。
不以身率。谁为教先。
谁能宏之。则南岳大师其人也。
师讳承远汉州绵竹县谢氏之子。
积修妙性。宿起冥因。
乘报现身。应期宏道
自天钟美。因地禀灵。
七尺全躯。峨岷与瞻敬之状。
九漏悬解。江汉资清净之源。
殊相夙成。隐照潜发。
甫志学。始游乡校。
惊礼乐之陷阱。觉诗书之桎梏。
忽忽不乐。未知所逃。
俄有信士。以尊胜真言。
质疑于学。怡然耸听。
宛若前闻。识契心冥。
神动意往。遂涕诀慈顾。
行徇幽缘。初事蜀郡唐禅师
禅师学于资州诜公。诜公得于东山宏忍。
坚林不尽。秘键相传。
师乃委质僮役。服勤星岁。
旁窥奥旨。密悟真乘。
既壮游方。沿峡东下。
开元二十三年。至荆州玉泉寺
谒兰若真和尚。荆蛮所奉。
龙象斯存。历劫方契其幽求。
一言悬会于灵受。爱从剃毁。
始备缁锡。昂然古貌。
森映高松。衡山
俾分法派。越洞庭
浮湘沅。息于天柱之阳。
从通相先师受声闻具戒。三乘之经教。
四分之纪律。八正之伦要。
六度之根源。莫不更赞神机。
递归心术。闻京师有慈敏三藏。
出在广州。乃不远重阻。
星言睹谒。学如不足。
求所未尽。一通心照。
两舍言筌。敏公曰。
如来付受吾徒。用宏拯救。
超然独善。岂曰能仁。
俾依无量受经。而修念佛三昧。
树功德劫。以济偫生。
由是顿息诸缘。专归一念。
天宝初岁。还于旧山。
山之西南。别立精舍。
号弥陀台焉。薙草编
仅蔽经像。居靡童侍
室无斗储。一食不遇。
则茹草而过。敝衲莫完。
而岁寒自若。奉持赞叹。
苦剧精至。恒于真际。
静见大身。花座踊于意田。
宝月悬于眼界。永泰中
高僧法照者。越自东吴
求于庐阜。尊远公教迹。
结西方道场。入观积旬。
至想傍达。见弥陀座下。
有老比邱焉。启问何人。
答曰。南岳承远
愿告吾土。胜缘既结。
真影来现。照公退而惊慕。
径涉衡峰。一披云外之尘。
宛契定中之见。因缘昭晰。
悲喜流涕。遂执抠衣之敬。
愿承入室之顾。大师德因感著。
道以證光。远近聆风。
归依载路。于是大建法宇。
以从人欲。轮奂云起。
丹刻化成。走檀信于十方。
尽庄严于五会。香花交散。
钟梵相宣。火宅之烟焰皆虚。
欲海之波澜自定。加以宝装秘偈。
建幢于台前。玉篆真文。
揭碑于路左。施随求之印。
广销业累。造轮转之藏。
以大备教典。劝念则编榜于崖谷。
励学则兼述于缣缃。其欲人如身。
慈惠恳至。皆此类也。
大师峰栖木下六十馀年。苦节真修。
老而弥笃。夙开户牖。
久启津途。法界之尊重在焉。
天人之瞻仰如是。常陋处方丈。
志行平等。食不重味。
寒不兼衣。王公之珍服盈厢。
氓庶之金钱布地。莫不回修佛事。
赡养孤老。凡言施者。
以是报之。期颐将及。
志力无替。早钟会食。
到必先众。夕磬虔念。
居恒达晨。其克巳练心。
慎终如始。皆此类也。
大历末。门人法照辞谒五台
北辕有声。承诏入觐。
坛场内殿。领袖京邑
托法云之荫。自感初因。
分慧日之馀光。宁忘本
奏陈师德。乞降皇恩。
由是道场有般若之号。贞元岁。
某获分朝寄。廉问湘中。
近照德辉。获探众妙。
灵岳直午。先皇本命。
宜有上士。斯焉护持。
表求兴崇。诏允诚愿。
台虽旧号。其命维新。
寺由是有弥陀之额。度生二七。
会供千人。中贵巡香。
守臣视馔。瑶图花捧。
宝字烟开。宠降九天。
晖映三界。师亦建不坏之塔。
以寿君亲。修无边之功。
以福邦国。梵王之能事毕矣。
法门之荣观备矣。贞元十八年
孟秋既望。顾命弟子。
申明教戒。扫室趺座。
恬然化灭。报龄九十有一。
僧腊六十有五。先是忽告门人曰。
国土空旷。各宜勉力。
数月而灾火梵寺。周岁而吾师解形。
此盖宝去山枯。龙移水涸。
空旷之旨。乃明前知。
法众崩恸。若坏梁木。
邦人号赴。如失舟航。
其年九月七日。还神于寺之南冈。
即安灵塔。教也。
前后受法弟子百有馀人。而全得戒珠密传心印者。
盖亦无几。比邱惠诠知明道侦超然等。
皆奥室之秀者。以瞻奉将
经行坐。永怀于极。
见托碑纪。移有道于物外。
无愧词。比遗爱于人间。
诚当堕泪。铭曰。
浩浩清尘。茫茫逝川。
大雄作矣。救物为先。
能明大教。非师有缘。
不宰功立。忘机智全。
谁其宏之。南岳命代。
习识虚受。应身圆对。
理则归空。教惟不昧。
末摇本静。行苦神泰。
云迹一灭。天星六周。
热恼就濯。童蒙来求。
摄以尊念。驱之力修。
我法有户。谁能不由。
甘露晨稀。香云夕卷。
彼岸方济。慈舟忽
炉烟如在。塔树勿剪。
刊勒丰碑。永想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