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高陵令刘君遗爱碑831年8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县内之大夫。鲜有遗爱在其去者。
盖邑居多豪。政出权道
非有卓然异绩。结于人心。
浃于骨髓。安能久而愈思。
大和四年高陵人李仕清等六十三人。
思前令刘君之德。诣县请金石刻之。
县令以状申于府。府以状考于明法吏
吏上言。谨桉天宝诏书。
凡以政绩将立碑者。其具所纪之文上尚书考功
有司考其词。宜有纪者乃奏。
明年八月庚午。诏曰可。
令书其章明有以结人心者。揭于道周云。
泾水东行注白渠。酾而为三。
以沃关中。故秦人常得善岁。
水部式。决泄有时。
畎浍有度。居上游者。
不得拥泉而颛其腴。每岁少尹一人行视之。
以诛不式。兵兴以迁。
寖失根本。泾阳人果拥而颛之。
公取全流。浸原为畦。
私开四窦。泽不及下。
泾田独肥。他邑为枯。
地力既移。地征如初。
人或赴诉。泣迎尹马。
而上泾之腴。皆权倖家。
荣势足以破理。诉者复得罪。
繇是咋舌不敢言。吞冤含忍。
家视孙子。长庆三年
高陵令刘君。励精吏治。
视人之瘼。如瘭疽在身。
不忘决去。乃修故事。
考式文。暨前后诏条。
又以新意。请更水道。
入于我里。请杜私窦。
使无弃流。请遵田令。
使无越制。别白纤悉。
列上便宜。掾吏依违不决。
居二岁。距宝历元年
端士郑覃京兆秋九月
始具以闻。事下丞相御史
御史属元谷实司察视。持诏书诣白渠上。
尽得利病还奏。青规中上以谷奉使有状。
乃俾太常撰日。京兆下其符。
司录姚康士曹掾李绍实成之。县主簿谈孺直实董之。
冬十月。百众云奔。
愤与喜并。口谣手运。
不屑鼛鼓。揆功什七八。
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
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上闻。命京兆立止绝。
君驰诣府控告。具发其以赂致前事。
又谒丞相。请以颡血污车茵
丞相彭原公敛容谢曰。明府真爱人。
陛下视元元无所⿰(惨吝)。第未周知情伪耳。
即入言上前。翌日。
果有诏许讫役。仲冬新渠成。
季冬二日。新堰成。
驶流浑浑。如脉宣气。
蒿荒沤冒。迎耜释释。
开塞分寸。皆如诏条。
有秋之期。投锸前定。
孺直告已事。君率其寮躬劳徕之。
烝徒欢呼。奋袯襫而舞。
咸曰。吞恨六十年。
明府雪之。擿奸犯豪。
卒就施为。呜呼。
成功之难也如是。请名渠曰刘公。
而名堰曰彭城。桉股引而东。
千七百步。其广四寻。
而深半之。两涯夹植杞柳万本。
下垂根以作固。上生材以备用。
仍岁旱沴。而渠下田独有
渠成之明年泾阳三原二邑中。
又拥其冲为七堰。以折水势。
使下流不厚。君诣京兆索言之。
府命从事苏特至水滨。尽撤不当拥者。
繇是邑人享其长利。生子以刘名之。
君讳仁师字行舆
彭城人武德名臣刑部尚书德威五代孙。
大历中诗人商之犹子。少好文学
亦以筹画干东诸侯。遂参幕府
尹剧县。皆以能事见陟。
率不时而迁。既有绩于高陵
昭应。俄兼检校曹外郎
充渠堰副使。且锡朱衣银章。
计相爱其能。表为检校屯田郎中侍御史
斡池盐于蒲。锡紫衣金章。
岁馀以课就。加司勋正郎中执法
理人为循吏。理财为能臣。
一出于清白故也。先是高陵人蒙被惠风。
而惜其舍去。发于胸怀。
播为声诗。今采其旨而变其词。
志于石。文曰。
噫泾水之逶迤。溉我公兮及我私。
水无心兮人多僻。锢上游兮乾我泽。
时逢理兮官得材。墨绶繠兮刘君来。
能爱人兮恤其隐。心既公兮言既尽。
县申府兮府闻天。积愤刷兮沈疴痊。
划新渠兮百亩流。行龙蛇兮止膏油。
遵水式兮复田制。无荒区兮有良岁。
嗟刘君兮去翱翔。遗我福兮牵我肠。
纪成功兮镌美石。求信词兮昭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