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论中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
或曰。子之言天与人交相胜。
其理微。庸使户晓。
盍取诸譬焉。刘子曰。
若知旅乎。夫旅者。
偫适乎莽苍。求休乎茂木。
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
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
斯非天胜乎。偫次乎邑郛
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牵。
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
斯非人胜乎。苟道乎虞芮。
虽莽苍犹郛邑然。苟由乎匡宋
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之途。
天与人交相胜矣。吾固曰是非存焉。
虽在野。人理胜也。
是非亡焉。虽在邦。
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
何哉。人不宰则归乎天也。
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
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
吾于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诸近也已。
或者曰。若是言之。
则天之不相乎人已信矣。古之人曷引天为。
答曰。若知操舟乎。
夫舟行乎潍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
次舍存乎人。风之怒号。
不能鼓为涛也。流之溯洄。
不能峭为魁也。适有迅而安。
亦人也。适有覆而胶。
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天者。
何哉。理明故也。
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
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鸣条之风。
可以沃日。车盖之云。
可以见怪。恬然济。
亦天也。黯然沈。
亦天也。阽危而仅存。
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尝有言人者。
何哉。理昧故也。
问者曰。吾见其骈焉而济者。
风水等耳。而有沈有不沈。
非天曷司欤。答曰。
水与舟。二物也。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数存然后势行乎其间焉。一以沈一以济。
适当其数乘其势耳。彼势之附乎物而生。
犹影响也。本乎徐者其势缓。
故人得以晓也。本乎疾者其势遽。
故难得以晓也。彼江海之覆。
犹伊淄之覆也。势有疾徐。
故有不晓耳。问者曰。
子之言数存而势生。非天也。
天果狭于势耶。答曰。
天形恒圆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
昼夜可以表候。非数之存乎。
恒高而不卑。恒动而不已。
非势之乘乎。今夫苍苍然者。
一受其形于高大。而不能自还于卑小。
一乘其气于动用。而不能自休于俄顷。
又恶能逃乎数而越乎势耶。吾故曰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
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
天与人。万物之尤者耳。
问者曰。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数。
无形者。子安所寓其数耶。
答曰。若所谓无形者。
非空乎。空者。
形之希微者也。为体也不妨乎物。
而为用也恒资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
今为室庐而高厚之。形藏乎内也。
为器用而规矩之。形起乎内也。
音之作也有大小。而响不能踰。
表之立也有曲直。而影不能踰。
非空之数欤。夫目之视。
非能有光也。必因日月火炎而后光存焉。
所谓晦而幽者。目有所不烛耳。
彼狸狌犬鼠之目。庸谓晦而幽耶。
吾故曰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
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
焉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
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耳。
必因物而后见耳。乌能逃乎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