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二公亭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七
胜屋曰亭。
优为之名也。
古者创栋宇。
才禦风雨。
从时适体
未尽其要。
则夏寝冬室。
春台秋户。
寒暑酷受。
不能自减。
降及中古。
乃有楼观台榭。
异于平居。
所以便春夏而陶湮郁也。
楼则重构。
功用倍也。
观亦再成。
勤劳厚也。
台烦版筑。
榭加栏槛。
畅耳目。
达神气。
就则就矣。
量其材力。
实犹有蠹。
近代袭古增妙者。
更作为亭。
亭也者。
藉之于人。
则与楼观台榭同。
制之于人。
则与楼观台榭殊。
无重构再成之糜费。
加版筑槛栏之可处。
事约而用博。
贤人君子多建之。
其建之。
皆选之于胜境。
今年暮春月。
邦牧安定席公别驾同正员前相国天水姜公。
念兹邦川逼溟渤。
山连苍梧
炎氛时回。
湿云多来。
又日临胃次。
建辰位。
和气将徂。
畏景方至。
月令云。
可以升山陵。
可以居高明。
盖谓是月。
况地理卑庳。
而不择爽垲。
以荡夫污廅乎。
因问风俗。
相原隰。
郭东里所。
共得奇阜。
高不至崇。
庳不至夷。
形势广袤
四隅若一。
含之以澄湖万顷。
挹之以危峰千岭。
点圆水之心。
当奔崖之前。
如钟之纽。
状鳌之首。
二公止旌舆以回睇。
假渔舟而上陟。
幕烟茵草。
玩怿移日。
心谋意筹。
有建亭之算。
而未之言也。
二公既回。
邑人踵公游于斯者如市。
登中隆。
观媚丽。
前来后至。
异口同词。
昔汉帝不曰。
百姓安其田里而无愁怨之声者。
其由良二千石乎。
是谓政平教成。
时和境清。
使俗泰而民以宁者也。
虞书不曰。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是谓翼帝藩皇。
调阴序阳。
使物阜而民以昌者也。
席公今日之化育。
吾徒是以宁。
姜公昔岁之弼谐。
吾徒是以昌。
且以之宁。
又以之昌。
恺悌君子也。
诗云。
恺悌君子。
民之父母。
二公者。
真吾父母也。
兹阜二公攸选。
尚而加爱。
务休讼简。
必复斯至。
上露下
忍令父母憩之乎。
遂偕发言为公就亭之功。
如墙而前。
陈诚于县
县尹允其请。
而为之辨方经蹠。
环当上顶。
诫奢训简。
以授子来。
于是家有馀粮。
圃有馀木。
或掬一抔土焉。
或剪一枝材焉。
一心百身。
蜂还蚁往。
榛莽可去以自薙。
瓦甓无胫而奔萃。
一之日斤斧之功毕。
二之日圬塓之佣息。
再晨而成。
二公莫知。
层梁亘以中豁。
飞甍翼而四翥。
东西南北。
方不殊致。
糊白坟以呈素。
雘赪壤而垂绘。
通以虹桥。
缀以绮树。
华而非侈。
俭而不陋。
烟水交浮。
岩峦謺迥。
精舍奉其旁达。
都城企其遐际。
容影光彩。
漪入澜澄。
指朱轩于潭底。
阅云岑乎波里。
爌熿由演。
如飞若动。
又钓人飘飖于左右。
游禽出没乎前后。
一盼一睐。
千趣万态。
税息之者。
若在蓬壶方丈之上。
二公重清旷于旧赏。
纳衷恳乎偫庶。
寻幽探异常于斯。
劳宾祖客常于斯。
加以平畴开辟。
通途在下。
可以亲耕耨。
可以采讴谣。
作一亭而众美具。
噫。
天造兹阜。
其固与人为亭欤。
不然。
何不远郛郭。
而博敞诡秀之若此。
非常之地。
意待非常之人。
故越千万祀而至二公方觌也。
邑人想之。
复言曰。
事无隐义。
物有正名。
地为二公而见。
亭从二公而建。
斯亭也。
可署曰二公亭
虽刍荛之云。
中实有谓。
二公不忽。
遂以为号。
小子艺忝于文。
曾观光上国。
去之日历越游吴。
归之辰踰荆泛汉。
会稽兰亭
姑苏华亭
襄阳岘首。
豫章湖中。
皆古今称为佳境。
或栋宇犹在。
或基趾未没。
山川物象。
遍得而览。
方之于此。
远有惭德。
懿哉二公。
智周德厚。
卜地如此。
感民若彼。
某非饰说。
入吾邑者升吾亭者知之。
古之制器物。
造宫室。
或有铭颂。
以昭其义。
斯亭也。
岂无敩古而为之章句者。
小子薄劣。
不敢议其事。
粗述其旨。
姑为之记。
兼借二公之名。
纪于左以为邦荣。
在位宾僚
亦以次序从公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