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原性804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
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
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
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
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
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
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
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
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
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
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
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
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
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
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
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
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
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
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
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
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
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
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
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
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
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
子文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
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
岐岐嶷嶷然。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
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
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
舜之均。文王之管蔡。
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
瞽瞍之舜。鲧之禹。
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
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
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
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
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
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